•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优化数学课堂,享受学习快乐

    时间:2018-12-30 03:23: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来。因此,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营建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1.营造和谐氛围,架构情感桥梁
      情感是师生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敢于参与的条件,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要多与学生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应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教学,全面施教,充分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运用积极评价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有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就是学习数学的欲望。小学生有了这种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通过一定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激起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2.1游戏竞赛
      适当的游戏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育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竞赛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可开展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自做转盘口算卡”、“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游戏比赛练习。再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课时,笔者设计了“看谁读得有快有准”的游戏竞赛练习。具体做法:预先准备好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上一些比较大的数,每举出一张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评选“学习标兵”。
      2.2媒体辅助
      苏霍姆斯基曾说过:“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直观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媒体辅助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不足的缺陷。例如,教学“钟面的认识”一节内容时,笔者借助媒体出示三个不同时间的钟面:“整点钟”、“接近几点”、“几时刚过”,让学生进行辨认,从而有效化解了“钟面学习”的困难。再如,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节内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猴子分苹果的动态画面:将“每盆苹果数不变”假定为“除数不变”,当苹果的总数依次增加“1”时,余数也依次增“1”,但当“余数”与“每盆苹果数”相同时,又可再放一盘。以此循环往复,深化了学生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理解。
      2.3生活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循着学生的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教学“比多比少”一节内容时,笔者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回答是秋季后,笔者说:“秋天是果实丰收的季节,说说看,你们都喜欢哪些水果啊?”学生很兴奋地讲述,这时,笔者适时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两种大家比较爱吃的水果,猜猜看,哪种水果多些,哪种水果少些?”如此导入,就非常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3.开展实践操作,享受探究快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组,拿出长方形的纸,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分工,自由讨论,自由交流。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汇报精彩纷呈。如在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除借助三角板、同课桌的角比一比外,更有学生想出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这样长方形纸的四个角重叠在一起,再同课桌角或方凳面上的角比一比。实践表明,通过开展小组间的合作性学习,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享受到了探究快乐。
      总之,让学生在享受知识积累、思维发展、人格完善中成长,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加大优化课堂的力度,从而让学生从他们的学习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推荐访问:课堂 优化 享受 数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