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刍议高校学生活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学生活动管理

    时间:2018-12-23 19:4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高校学生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活动面临的问题和成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活动 问题 成因 优化对策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需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高校学生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拓宽知识视野、拓展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原校长张伯苓在任南开大学校长期间,积极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各种学生组织开展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他认为从这里的来的学问,不比书本上少。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创造灵感;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但高校学生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何对高校学生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和引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自我成才意识较强,对大学校园充满憧憬,大部分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希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才华、结交朋友、获得认同、丰富阅历、提高能力,对大学校园活动有很高的期望值。实践证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只依靠课堂教学途径是不够的,课外教育环节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意志品质、个性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高校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活动品味不高,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重量不重质,大学生非但不能因此得到锻炼,反而浪费了许多学习业务知识的时光,消磨了参与活动的热情。当前高校学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活动数量过多,质量不高。
      各级团学组织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都举办学生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组织者为了活动而举办活动,活动本身没有明确的主题,为了活动能顺利开展强制学生参加,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锻炼作用。普通学生为参加活动疲于应付,学生干部为执行活动方案舍本逐末,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2.学生活动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横幅签名、讲座问卷、班会团课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固定节目,大部分横幅内容空洞毫无意义,部分问卷缺乏科学性参考度较低,一些班会团课形式单一缺少新意,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影响校园文化的质量。
      3.学生活动内容重复累赘、缺少特点。
      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特色结合不紧密,与学科特点关联甚少,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娱乐性活动多,学术性活动少,科技创新、学术文化活动没有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流。
      4.在活动中只有少数学生得到锻炼,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活动依靠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完成组织策划和执行工作,而其他大部分学生的角色只能是群众演员,活动受众面狭窄,违背了学生活动的初衷。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集中在低年级,大部分高年级学生完全游离于各种活动之外,甚至产生倦怠感,感觉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面对如出一辙的活动模式,只能无奈地避开。
      5.活动功利性强,攀比现象普遍。
      由于高校管理的局限性,活动组织者因其功利思想而将活动作为其个人表现的手段,为所谓的功绩服务,开展了很多形式主义的活动,背离了活动的主题,影响了活动的原有意义,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后果,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
      二、当前高校学生活动普遍存在问题的成因
      透过高校学生活动困境的表象,我究其原委,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生长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经济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只“负责”读书,其他一概与其无关,这类教育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各学生活动策划部门缺乏统筹规划的影响。
      高校学生活动主要涉及学生处、校团委、保卫处、宣传部,以及各二级学院,而各部门在策划活动时缺乏沟通和科学规划,组织者或是采取头脑风暴法或是依靠经验,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存在随意性。
      3.活动本身作茧自缚的影响。
      时代在进步,但是不少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进和创新,吸引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们对活动的需求。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策划学生活动的时候常常仅立足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忽视了作为活动主体的广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或者只注重活动本身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和多元,较难真正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各项活动。如果活动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不注重与时俱进,就肯定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目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且不说质量方面,就是数量方面也是跟不上扩招速度的,很多高校的师生比低于国家规定的1∶14的标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线比例就更低了。大部分学生工作者不能专心进行辅导员专职工作,复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专职辅导员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这给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带来了不少影响。
      5.高校学生活动评价标准单一化。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学生活动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参与度、影响力,以及总结材料的精致度。这种评价标准使得高校学生活动的组织开展偏离活动的最终目的,一味求热闹凑指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优化高校学生活动的对等
      1.树立科学的学生活动价值观。
      解决高校学生活动面临的难题,需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树立科学的学生活动价值观,做到以学生为本。
      首先,高校学生活动的教育作用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正作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消极的副作用影响人才目标的实现。量多质杂的学生活动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反而占用学生的业务课学习时间,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要将学生活动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学生活动虽然模式各异,但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不可以仅依靠经验推行,更不可以“拍脑袋”随意安排,而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生活动的规律性,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开展具有积极教育作用的学生活动,真正发挥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其次,完善高校学生活动的评价机制。一是要实现出成果向出人才的转变,以出人才为主,出成果为辅。出人才是指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出成果是通过学生活动学生和组织获得各种奖项。二是要实现学生活动量到质的飞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欲速则不达,这需要学生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成绩观,消除浮躁的功利心理,保持一颗平常心,耐得住寂寞,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长期积累稳扎稳打,不单纯追求活动和奖项的数量,而是将工作重心转变到提高活动效果上,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纳入评价机制,开展让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
      2.各学生活动策划部门注重规划性、统筹性,正确处理学生活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树立学生活动的精品意识。
      各部门对一学年的学生活动要有整体规划,注重沟通统筹,在活动时间安排上避免交叠,在活动形式上避免重复、有所创新。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学生活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组织适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度,保持校园生活的宁静。大学期间,学生的主业是学习专业课知识,保持宁静才能潜心修学,思考人生,探索真理,树立稳定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树立学生活动的精品意识。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举办活动就如课堂教学一样,既要遵循基本规范,又要讲究方法,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精品意识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学生活动中培养精品活动,利用精品活动带动整体;二是将学生活动的过程当做精品经营,追求内容、形式和过程的最佳配合。高质量的活动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带来高效率和好口碑。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能忽视指导,学生工作者要与广大学生一起努力,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活动内容有教育意义,活动形式活泼,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受教育。
      3.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育者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要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开展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涵丰富的高品质活动,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活动。督促学生组织体制的完善,注重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保证活动宣传的质量,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制。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来说,所谓分层是指校级、院级、班级三层,分级是指初级阶段――大一的适应与基础阶段、中期阶段――大二、大三全面培养提高阶段、后期阶段――大四的完善调整阶段。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制是指按照学生所处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对所有的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持续的整体,让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侧重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所处成长发展阶段的不同,设计适合各个年级的活动方案,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学生活动。实践证明,各个年级对活动的需求是存在差别的,所以在学生活动中要以一个主题为贯穿点,注意划分合理的梯度,针对不同的活动主体开展工作。例如一项以“就创业”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按照一般思路,该活动应该以高年级学生为参与主体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活动。实际上仅仅将高年级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是欠周全的。可以考虑在大一年级安排一些基础性的铺垫活动,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和相关企业,让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刻起,就对自己就读专业有个概括认识;在大二大三年级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激励广大学生注重专业上的精进;在毕业班举办杰出校友进校园活动。由于前面三年活动的铺垫,学生对其自身专业水平和行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使他们在择业时思路更加清晰,有效减少了毕业班学生的活动倦怠感。
      4.完善高校学生活动评价机制。
      构建分层分机的学生活动体制,仅仅以参与度、影响力,以及总结材料的精致度等作为衡量指标过于片面,实际应用价值不大。高校学生活动应该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因此科学的评价机制应该从学生活动的目的出发,通过对学生活动是否符合最终目标分析评价学生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建立高校学生活动评价机制。第一,学生活动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活动的主题是活动的灵魂,主题的定位直接影响着活动的价值。第二,学生活动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以我院为例,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学生活动拓宽知识面,了解专业前沿信息。学生活动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含金量。第三,学生活动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学生活动是否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是否传递着社会文明的文化气息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因素。第四,学生活动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科学的学生活动能否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都是评价活动开展状况好坏的重要因素。第五,学生活动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长期开展一些令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每一次开展都要对前期活动有所创新,赋予活动新的涵义。第六,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只有上级管理部门及组织者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学生对活动的评价才是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管理部门颁布的考核办法基础上制作一份调查问卷,以网络投票的形式听取学生对活动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形成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然后将组织者评价与学生评价比对发现不足之处,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前学生的主流意识,为以后的活动开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活动对学生培养是否发挥了作用。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以选取部分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活动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活动评价机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高校学生活动的发展。
      总之,高校学生活动要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注重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确保学生活动高质、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顺年,彭栋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2]傅进军.大学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课外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漆勇政.大学生课外活动质量评价要素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4):60-61.
      [4]林钧敬.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1).

    推荐访问:刍议 对策 高校学生 面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