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时间:2018-12-23 19:52: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观点,希望对改进当前语文教学质量,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 语文教学 教学形式
      
      音乐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溶解各种思想,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在文字产生以后,文学渐渐变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从这一角度而言语言文字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尝试着把音乐带入课堂,让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从而达到音乐美文共欣赏的目的,进而使语文教学更上新台阶。
      
      一、用音乐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以音乐渲染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便更容易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但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地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黛玉那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当时政治权利和富贵权势的恶劣环境的胁迫下,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叛逆内夹着悲哀、心酸的性格。为了能让学生深刻形象地体会到林黛玉的这种性格,我在课堂上播放了《红楼梦》中的音乐《葬花吟》,音乐中二胡的哀怨,琵琶的悲凉,凄苦婉转的旋律营造出了一个凄清哀怨的氛围,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深刻体会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的性格特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音乐促进理解
      
      有人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的类似联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播放或清唱一首能与课文内容高度匹配的歌曲,常常能把教师怎么也讲不清的、课文中蕴含的东西淋漓尽致地传给学生。
      例如《琵琶行》这篇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对琵琶声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写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如私语”写出弦音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交错拨动粗弦细弦时发出的圆润之声;“间关莺语花底滑”,用黄莺的叫声从花丛里传出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幽咽泉流水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用银瓶乍裂、水浆迸出、骑兵冲杀、刀剑齐鸣的声音比喻中间休止后的骤响,似千军万马驰骋,突出琵琶声的激越雄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于人心动之时戛然而止。这样的感受用语言来表达不能完全地表达出琵琶声的凄美,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动人的琵琶声,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播放琵琶曲,用真实的琵琶曲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音乐深化主题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者的作品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的情感隐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学生学习作品,除了要学习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领悟文章的情感,受到这种美的情感的熏陶,那怎样让学生能感受到作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呢?配乐朗读是现今语文课上一种常见的形式,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将朗读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他们在文学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
      例如教《我与地坛》(高中语文第二册第11课),在教师范读第一部分“我与地坛”时,我便选取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配音,乐曲凄婉流畅,跌宕回肠,表达了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压抑悲怆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向命运挑战的倔强性格。这琴弦声,是和着血和泪,从作者的心中流淌出来的。它是盲艺人阿炳灵魂深处的哀痛与呼唤,是他对命运的抗争与反抗,是一位饱受生活的磨难,阅尽世态悲凉的音乐家对生活的无限感慨的真情流露。而我们的作者史铁生,又何尝不是“历尽沧桑”、“彻悟生死”呢?文作者与曲作者的身世经历何等相似,情感又何其相通!
      就这样,通过配乐朗读,通过文字与乐曲的双重刺激,学生怎么能不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呢?又怎能领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呢?
      
      四、用音乐练习写作
      
      语文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是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怎样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以音乐创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有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然后构思或是一幅图,或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或是一件难忘的往事,最后进行口头作文,在短时间内让思维配合音乐,让音乐调动思维,动与静结合,情与景结合,既进行了思维训练,学会了快速构思,又进行了说的训练,思考与表述达到了有机的融合。同时那些悠扬的曲子,那些质朴的不失童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美。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美妙和谐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更生动,更可以使我们那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陶醉其中,充分地享受语文课带给他们的快乐。我们应该让音乐多多走进语文课堂,让音乐这片绿叶把语文课堂这朵红花衬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2]赵进编著.语文教学说文解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走进 音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