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中国原生态绘画教学] 浅谈幼儿绘画教学

    时间:2020-03-26 07:46: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西方文化全方位大量涌入的21世纪,在西方国家实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的今天,中国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当如何把握住自己“原生态”的“根”和“本”,不被西方文化所侵蚀,不被自己民族所遗忘,保持民族文化之树常青,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就中国原生态绘画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画;原生态绘画;西方文化;历史文化
      
      一、教育的生态危机
      
      首先,是基础“生态环境的失调”。近些年来,由于高考模式的误导,使中国从事美术学习起步的学生均以西画作为起点,从而导致考入高校的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是多偏重于油画或水彩,或者是设计,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画科,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由于缺乏对中国画传统艺术的了解,学生普遍认为传统中国画难学、神秘,所以选择传统中国画的学生是微乎其微。有些是因为自己造型基础较差,色彩感觉欠缺,底子薄等不得以的原因才选择传统中国画。有的学校为了达到学生专业的平衡,教师通过做学生工作,使其改修中国画。但由于学生的造型手法及观念己经全盘西化,心境自然处于西画状态,从而使得从事传统中国画教学的教师要花费相当的精力来调整学生造型习惯和观念,如此种种情况,使得传统中国画的教学更是举步为艰。
      其次,是传统中国画艺术人文课程教学薄弱,导致学生整体文化修养偏低,缺乏后劲。美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向来以美术史、美术概论、艺术概论以及艺术美学等作为主干课程,但艺术人文课程比如中国历史、哲学、古代文学、书法、篆刻以及传统中国画论的教学与研究则相当薄弱,中国画教学与科研滞后于创作,反过来又制约创作水平的提高。高校毕业走向社会和美术教育岗位的美术人才,由于受自身理论修养的局限,在从事艺术评论与鉴赏时很难在得到深入与提高,影响下一代的知识结构,由于普遍的理论上的“贫血”,导致艺术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再次,是专业教育与培养目标脱节。作为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国美术教育中传统艺术教育极度失衡,且每况愈下。但仍缺乏比较规范统一的保护措施,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就当前传统中国画生态出现危机的今天,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教育,也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国画学,相反,还处于与其他专业画种相对劣势的地位,比如以独立意义的专业设置来负责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构甚少。高级研究人才如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学历教育培养,甚至出现较大失衡的“危机”局面。
      社会办学是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但某些部门进行的美术“考级”,用固定的量化级别来衡量作者的艺术水平,显然是有悖于艺术教育的主旨的,也是不科学的。这种社会美术教育与高校美术教育根本目的的分歧,均反映了中国美术教育体制上的不足,如此这些,都是制约传统中国画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当前的传统中国画教育是一种面临着生态危机的教育。
      
      二、文化的精神失落
      
      西方文化随着殖民主义流布世界后,“西方文化中心”观念也随之在被蹂躏的民族和国家中滋生,你看那曾经创造过与西方文明同样伟大的东方文明的古国,如印度、埃及等,在科技、军事与经济落后的历史阶段中,全盘西化,转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昔日辉煌的文明从此没落,最可悲的是其传承的历史文化精神出现“断裂”,外来的西方文化取代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失去了自己原生态文化的“根”和“本”,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这个人类而言,都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失落意味着民族的失落,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苍白的、脆弱的。失去强大历史文化遗产保障的民族,不可能有力量去面对他民族的同化与吞噬。
      古老而优秀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它的根源在民族性,千百年来,它的本质特征就洋溢在儒、道、禅家的经典文献中,特别是道家经典对中国画艺术精神的诠释,至今仍令人探询不止。
      现今,传统中国画在历经艰难曲折的20世纪后,在困惑中跨入了21世纪。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的人迷茫了、摇摆了,甚至还出现了否定自我,有的人盲目崇洋。他们把西方某些新奇、怪异当成精华加以吸纳,花样百出,缺乏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现状的弊端,不仅危机到了传统中国画的生存与发展,还必将导致整个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失落!
       我们知道,绘画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艺术行为,并且所展现出的是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中国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辉煌、深邃的东方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用之不竭,取之不完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读中国书,不写中国字,不吟中国诗,怎么可能画出中国画来?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教育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帮助其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其传统文化精神的整体教育等等,才能保证中国艺术精神之树常青。
      
      三、绘画的创新思考
      
      英国著名美学家H.里德(1893-1968)在《艺术真谛》一书中说:“中国艺术史要比埃及更富有连贯性、持续性和民族性。中国艺术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历经沧桑,一直延续到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富有如此丰硕的艺术财富;从全面考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能够与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相媲美。”这里所说的中国艺术就是传统中国画艺术。中国画为什么能在世界诸大文明古国中保持它的重要的艺术地位?原因就在于中国画不仅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代表,同时亦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集中诊释。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源于它永恒的艺术精神。
      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画历史悠久、气象万千、绚丽多彩,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作为东方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其有自己独立的可以和西方绘画相互对峙、相互比照、相互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创作体系。传统中国画的基本形式是由笔墨组成的“线性”艺术,这种线性能唤起人们的判断、欣赏和愉悦。它是“完全个性化的技法同极端抽象的非个性化”的存在。
      从中国画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并不平衡。在传统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对传统中国画作出正确的评价,如何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传统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坚持和认识中国画特色,是保证传统中国画新姓“中”的关键所在。中国画特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中国画在历史的流程中,要不断吸收消化外来艺术营养,充分显示其成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和自信心。任何一个时代都在构筑着新的传统,而任何一个时代的创新也都要立足于传统,只有从传统中来,中国画的创新才能把握其本质内涵。中外结合、兼容并蓄、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传统的自然蜕变与创新,才是传统中国画的创新之路。
      传统中国画的创新,除了技巧上的创新之外,更多的则是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创新。而文化艺术的核心是哲学意识。只有实现哲学意义上的融合,才真正能够实现审美意识上的融合。也就是只有寻找到中外绘画和姊妹艺术在哲学、审美、艺术观念等方面的结合点,才能在传统中国画的求变过程中寻找到真正契合的融贯中外的新的造型风格、模式和语言符,把传统变成一条通向人类文化高峰的道路,使中国画走向世界。
      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国画艺术精神,守持住中国原生态绘画的“根”和“本”,当代美术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樊美绮.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宗白华.宗白华讲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康凯(1974- ),男,黑龙江伊春人,成都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绘画。

    推荐访问:浅谈 中国 绘画 浅谈中国原生态绘画教学 毕业论文浅谈学前教育绘画教学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