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刍议施工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_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2019-04-17 03:39: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测绘新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施工测量 , 全站仪,测绘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work experience, briefly explains the new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tachometer,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施工测量中建筑施工控制网为施工放样提供控制基础;而按施工要求,采用各种不同的放样方法,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在现场标定出来(义称定线放样),则为实地施工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一些竣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
       1、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应使各个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严格满足设计要求。一般来说,施工放样的精度随工程性质、建筑材料和结构、施工方法等因素而改变。建筑物的放样是根据施工控制网来进行的,其精度要求可根据测设对象的定位精度及施工现场的面积大小,参照有关测量规范加以规定。由于各类工程的性质、生产工艺差异大,对测量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我国许多行业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测量规范,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铁路测量技术规则》、《工程测量规范》等。
       针对具体工程的各项精度要求,参照执行相关规范,如果没有具体规定则由设计、测量、施工以及构件制作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协商决定,即先要在测量、施工、加工制造方面之间进行误差分配,然后才可得出测量工作应循的具体精度。
       假设设计允许偏差为U0,测量工作中的允许偏差为U1,施工允许偏差为U2,构件加工制造允许偏差为U3(如果还有其它重要的误差因素,则应增加项数),若假定各工种产生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抵消,则按误差传播定律可写出:
      U02=U12+U22+U32(1)
       式中只有U0是己知的,U1、U2、U3都是未知数。这时常采用假定各未知数的影响相等,即“等影响原则”进行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与实际作业对照,必要时作适度调整(即不等影响)后再计算,如此反复直到误差分配比较合理为止。
      假定
      U1=U2=U3 (2)
      则
      U1=U2=U3=U0/ (3)
       由(3)式求得的U1是分配给测量工作的最大允许偏差,需把它缩小K倍才得中误差Mf,Mf可作为制定测量方案的精度依据。现实工程中,U1、U2、U3三种偏差实际上不一定按偶然误差规律出现,所以这时在计算中误差Mf时,宜把K值取得稍大一些,如K=2-3时,则
       Mf(l/5一1/6)Uo(4)
       2、施工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了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则为细部测量的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应用,是地面测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经纬仪具有自动记录、自动改正仪器轴系统差、自动归化计算、角度测量自动扫描、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和偏心差等优点。全站仪测量可以利用电子手簿把野外测量数据自动记录一下来,通过接口设备传输到计算机,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测量数据的自动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还可以把由微机控制的跟踪设备加到全站仪上,能对一系列目标自动测量,即所谓“测地机器人”或“电子平板”野外直接图形编辑,为测图和工程放样向数字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水准仪、全白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儿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儿何水准测量向白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各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结构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
       2.1全站仪的应用
       全站仪是指在一个测站上能同时完成角度和距离测量,并且立即可以计算、显示出待定点的坐标与高程的仪器。由于全站仪一次观测即可自动获得水平角、竖直角和倾斜距离三种基本观测数据,而且机内还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测量时,仪器可以自动完成平距、高差、坐标增量的计算并显示在液品屏上。配合电子记录手簿,可以实现自动记录、存储、输出测量成果,使测量工作大为简化。
       2.1.1全站仪的几种测量方法
       (1) 后方交会测量
       如图1所示,全站仪安置在一待定点上,观测两个以上己知点的角度和距离,并分别输入各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棱镜高后,全站仪即可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
      
       图1后方交会测量
       (2) 对边测量
       如图2所示,在任意位置设站,分别瞄准两个目标棱镜并观测其角度与距离,全站仪即可计算出两目标点间的平距、斜距、高差和坡度;若全站仪在已知点上设站并且正确设置了后视、则还可计算出两目标点构成的边的方位角。
      
       图2对边测量
       (3) 悬高测量
       如图3所示,要测量某些不能设置棱镜的目标的高度时,可在目标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安置棱镜,并输入棱镜高h1,瞄准棱镜并观测后,再瞄准被测目标,全站仪即可是显示被测目标的高度H。
      
       图3悬高测量
       偏心测量
       如图4所示若待定点不能安置棱镜则可将棱镜置在此待定点一侧,并构成等腰三角形,瞄准偏心点的镜并观测,再瞄准待定点,全站仪即可显示出待定点的标。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全站仪实现同一种测量功能操作程序是不同的,具体使用可参见相应的说明书。
      
       图4偏心测量
       2.1.2全站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作为光、机、电一体化的精密测量仪器,全站仪了具有与光学仪器同样的要求外,还应注意:
       (l)运输仪器时应有防震垫,或由专人保管,以防动和冲撞。
       (2)旋转照准部时应匀速旋转,切忌急速转动。
       (3)没有滤光片时不要将望远镜镜头对着太阳,以免损坏内部电子元件。
       (4)全站仪若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比使用,并将电池取下,找专业人员维修。
       (5)应尽量避免在潮湿的下雨天使用全站仪。
       (6)高温天气作业时,为保证仪器的使用寿命,应给仪器撑伞以遮挡阳光直射。
       (7)长期不用的仪器应定期通电,一般一月一次,约一个小时,电池应定期充放电,以保证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8)为保证全站仪的精度,作业时仪器应使用配套的棱镜组,并正确设置好仪器的各项参数,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2激光铅垂仪的应用
       激光铅垂仪是一种供竖直定位用的专用仪器,适用于高层建(构)筑物的竖直定位,它主要由氦、氖激光器,竖轴,发射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等部件组成。能够使测量人员快速地进行放样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高层建筑竖直定向施工中,可在定向部位的底部的中央设置仪器井,将激光铅垂仪固定安置在井中,进行投点时,在工作平台上中央安置接收靶,仪器操作员打开激光电源,使激光束向上射出,并调节望远镜调焦螺旋,使接收靶得出晴晰的接收光斑,然后整平仪器,使竖轴垂直后,当仪器绕竖轴旋转时,光斑中心始终在同一点或画出一个小圆,在接收靶处的观测员,记录激光光斑中心在接收靶上的位置,并随着铅垂仪绕竖轴的旋转,记录下光斑中心的移动轨迹,其轨迹一般为一个不圆,小圆的中心即为铅垂仪的投射位置,施工人员可根据此位置定位。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推荐访问:刍议 测绘 及其应用 测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