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提问|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时间:2019-01-29 03:37: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技能,通过语篇模式中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提问――回答模式来分析《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学习技能;语篇模式;提问――回答模式
      
      Abstract: Because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learning skill,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carry out effective reading by analyz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xtual patterns: Question――Answer Pattern in 21st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learning skill; textual patterns; Question――Answer Pattern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忽视对文章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此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对生词产生恐惧,碰到生词就,忽视了语义模块,阅读速度缓慢;注重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不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忽略从宏观结构入手把握语篇结构。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因此,如何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语篇模式
      
      1.语篇模式的理论概述及其重要性
      语篇模式(textual pattern)是基于篇章的内容和形式对篇章进行分类,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王佐良、丁往道(1987)在《英语文体学引论》中指出:“不论是哪一个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语篇的组织结构。”Hoey(1983:31)将组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部分语篇)的关系的组合”。McCarthy(1991)认为读者在阅读语篇时能辨识出“语篇模式”,而且其中部分模式会在书面材料里重复出现。
      大学英语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达到最优化,如何从语篇模式分析的角度把握外语教学,转变过去重词句和语言点讲解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该论文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写作思路。因此,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借助语义模块,对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成为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手段,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
      2.常见的语篇模式
      最常见的语篇模式包括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和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而提问――回答模式在《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中体现尤为明显。以下笔者就该教材中出现的提问――回答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3.提问――回答模式的特点
      提问――回答模式通常是在语篇的开头设置一个问题,通过寻求对这一问题满意的答案展开语篇。该模式一般主要包括情景、反应、评价等内容。其特点通常是在语篇的开头设置一个或多个明显的问句。
      4.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
      (1)间接的提问――回答模式
      以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出主题。《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Two中的阅读文章Why They Excel使用这一模式, 图示如下:
      Situation――Kim-Chi Trinch’s example
      Questions――①Why are Asian-Americans doing so well?
      ②Are they grinds, as some stereotypes suggest?
      ③Do they have higher IQs?
      ④Or can we learn a lesson from them about values we have long treasured but may have misplaced―like hard work, the family and education?
      Answers:① Not all Asians are doing equally well.
      ②Stevenson found no differences in IQ.
      ③This belief in hard work is the first of thre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sian student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④Confucianism provides another important ingredient in the Asians’ success as well.
      ⑤There’s yet another major factor in this bond between Asia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该课文的主要结构是:情景――问题――回答。由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引出一个核心问题①句和三个辅助问题②③④句。回答部分①②句是铺垫的部分;③④⑤句正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法。由此可见,问题的回答是通过铺垫而引出的。
      (2)直接的提问――回答模式
      例1: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Six “A Brief History of Stephen Hwaking”为例。
      Situation――Stephen Hwaking’s example
      Questions――①How did this happen?
      ② How has a man who is almost completely paralyzed and unable to speak except through a computer overcome these incredible obstacles and achieved far more than most people ever dream of?
      Answers:①A story from his childhood to the present.
      ②Be positive to your life.
      该课文由霍金自身的成就引出一个核心问题①句,而问题①②句属于递进关系。回答部分②句通过故事告诉读者应该乐观、积极向上地生活。
      例2: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Three “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为例。
      ①Joint ventures involving Western and Japanese companies often run into conflicts――a multitude of little things that escalate into big emotional battles in which all the parties keep exclaiming:
      ②What’s wrong with them?
      ③Can they understand that…?
      ④But because the conflicts are mainly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neither side can understand――unless they have a “cultural translator.
      该段落的第①句提出了情景;②③句提出了问题;④句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三、提问――回答模式外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文章中的提问――回答模式的分析,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语篇模式理清语篇脉络,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模式的建构更多,更有效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
      
      四、结束语
      
      语篇模式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语篇中句子的内在联系。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正确理解语篇的主旨及语篇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超越词和句子的层面来掌握语篇的内在规律,增强语篇意识,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Hoey,M.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London: London George AllenUnwin,1983.
      [2]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CUP,1991.
      [3]崔象俊.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推荐访问:读写 大学英语 提问 世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