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学生在生物实验时的心理障碍与排除的探究】 怎样排除心理障碍

    时间:2020-03-26 07:49: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活动对人的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较为复杂,但与实验效果密切有关,教师既要观察群体动向,又要注重个体的心理特征,及时调节学生的心态平衡,创设和谐的教学情趣,及时排除不利于实验的心理障碍,让生物实验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 学生心理 障碍与排除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活动对人的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面对生物实验,学生会表现出各种心态。学生实验时的心理活动如何,直接影响实验效果。本文就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与排除作一点探索。
      一、引导好奇心理向探究心理转化
      初始接触生物实验的学生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千姿百态”的生物细胞,“婀娜多姿”的生物结构,“纯净”水也不纯净;对植物结构的解剖能知道植物生长发育的秘密;血涂片的观察能明白人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等,使学生深感生物界神奇奥妙,富有趣味,自然萌发想亲手试一试的动机,正是这种心理也诱发了学生们轻率、浮躁的情绪:进入实验室就急于动手,置实验规章、操作程序于不顾,总想尽快地、全面地揭示生物界的秘密。但知识和经验又不足,美好愿望与现实往往相矛盾,也使他们感到困惑。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把好奇心理向探究心理转化。首先,要认真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打好实验的基础。其次,要规范的做好演示实验,起好示范作用。其三,要认真指导学生的分组实验:第一,学生的认真准备。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操作程序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指导他们按生物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生物实验,第二,教师的认真准备。实验器材、标本、药品、预习要求及实验报告等,并创设严谨、科学、和谐的实验情境,使实验具有情趣、有启发性和探索性。例如:学生在练习显微镜的操作时,简单机械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情绪低落。当学生产生“疲惫”心理时,可作如下设计:取一瓶池塘水,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水中有无杂质,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有无杂质,若有杂质,那么怎样判断杂质是生物、非生物或是镜头被污染了。问题的提出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当学生的思考处于愤悱状态时,及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为什么?此时他们不仅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而且还会主动积极认真探究,操作规范,观察仔细,记录认真。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二、强化实验常规,制约好动好强心理
      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较快的阶段,性格活泼,好动又好强,注意力不太集中(特别是初中学生)。因此,他们一进实验室,对新的实验材料、新的实验内容倍感新鲜、好玩,无心听从教师的指导,就迫不急待地摆弄仪器和实验材料,想弄出个新花样。个别好强的学生,在组里承包一切,别人降格为他的助手。
      学生好动好强心理,具有很大的韧性,偏离了实验的导向和目标,使群体与个体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样不仅做不好实验,而且可能造成实验事故。因此,必须加以制约和引导。实验前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讲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讲实验操作程序和要领,讲实验道德等,并在实验中严格要求,同时,要抓好实验小组的建设工作,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合理搭配组员,培养和发挥组长的“小先生”作用,运用群体的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相互制约、相互督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实验态度。
      三、言传身教,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惧怕和勇于探索的心理并存。惧怕心理产生的内因,是少数学生性格内向,胆子小或面子观念强(尤其是女生),外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生物药品的毒性、易燃或易腐蚀性,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夸大的言语讲得过了头或在演示实验时,由于教师不规范的操作给学生带来了某些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实验时,产生了做生物实验脏、难、险的心态。例如:部分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怕损坏境头;解剖鲫鱼或制作脊蛙时怕脏、怕杀生、怕腐蚀;制作血涂片时怕痛;采集昆虫标本时,不敢使用毒瓶等。为了排除不利的心理因素,首先教师要作好学生实验前的指导,讲清楚仪器的使用规则、药品的性能、规范操作的要领、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等,使学生在心理上增强“免疫”功能。其次,对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实验要重复示范,同时教师实验时的自身形象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如显微镜的操作,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来进行,就不会损坏镜头;对有腐蚀性的药品只要注意不接触皮肤或衣服,沾上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就不会伤及人体;对采集昆虫标本时使用的毒瓶只要瓶口不迎风启开,并妥善保管就不会有危险。其三,对有惧怕心理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多关心胆小,粗心的学生,并给予具体的指导鼓励。通过上述努力,就会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增强他们参与实验的信心力从而提高实验技能。
      四、常练规范,矫正习惯性负迁移心理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某些技能的掌握由不会到熟练,形成思维定势,最后形成固定的操作程序。然而,某些行为习惯往往干扰生物实验的规范操作。例如:在生活中的打枪、调线等只需用一只眼就可以了,那么另一只眼就自然会闭上,显然这与规范的显微镜操作不相符合;又如,生活中杯盖、瓶塞等的取用,可以随便放置和交换;点灯和灭火均可采随意方式等,这仍是实验操作不允许的。学生的习惯性错误操作,在实验时会不自觉的、顽强的表现出来,往往难以纠正,干扰生物实验。所以,要充分估计习惯性负迁移心理的“阻挠”能量。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同时,要开展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如让学生用一眼观察显微镜,另一眼在绘图纸上描绘出显微镜下物体的物像,并引入竞争机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绘制出比例适中、形态结构与显微境下物体相似的物像。实践证明:通过经常的规范练习,错误的习惯性操作就会得以纠正。
      五、化消极心理为积极主动心理
      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怕损坏仪器而受罚赔偿,怕实验不成功或浪费实验材料而挨批评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他们对生物实验不感兴趣。实验时束手束脚或甘当“二传手”,任人调遣而处于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这种消极心理的学生,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疏导,消除其造成消极心理的因素,否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影响他们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准备,并给予考评。如仪器的准备,药品的配制,实验材料的准备,同时把考评结果记入实验成绩中。其次,设计趣味性实验,如叶脉书签、叶画的制作,花瓣颜色的变化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其三,要帮助学生克服在实验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如脊蛙制作,血涂片实验的取血,徒手切片,有丝分裂观察、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等,必要时手把手的教,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调动他们实验的积极性。
      学生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较为复杂,但与实验效果密切相关,教师既要观察群体动向,又要注重个体的心理特征,及时调节学生的心态平衡,创设和谐的教学情趣,及时排除各种不利于实验的心理障碍。那么,生物实验教学就会取得最佳效果。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