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也谈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时间:2019-02-10 03:17: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对于初中的历史课,照理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但由于中考的压力等多种原因,近年来初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了。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历史兴趣 提高 方法
      
      在听一堂历史教研课时,我发现: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好多学生都在开小差,甚至一个女生小声嘟哝:“真没味,活受罪啊……”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近些年由于中考的压力等多种原因,初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了。如果历史课是灌输式的讲解,那么学生就会觉得繁琐枯燥,如果安排得好也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把学生带入历史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课要设法把生动、鲜活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只是一味枯燥地灌输,强迫学生死记那些历史的时间表。我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历史舞台,把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探究角色,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地动仪”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动仪的原理,我去化学仪器室借了一个水桶形状的玻璃器皿,这样便于学生从外面看里面的情景,然后又用一根黑色的木棍竖在玻璃器皿的中间作为“都柱”,“都柱”的中间垂直钉一根横杠,指向玻璃器皿的壁。我让一个学生把放玻璃器皿的桌子向一边倾斜,结果横杠的尖也相应戳向玻璃器皿的壁。这个演示虽然简单了一点,但是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纷纷要求课后自己做做看。通过这件事,我确实见识到了学生兴趣的强烈。
      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条件可以再现历史情境。这就是我们手头大量的教学资源,特别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历史教学课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如讲授《开国大典》时,我放映了一段纪录片和一段电影资料,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有的还学着毛泽东那经典的湖南调开始了“模仿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还真像那么回事,引得同学也齐声喝彩。这方面的资料应有尽有,例如:反映三大战役的《大决战》,反映解放战争初期我党我军战略防御的《保卫延安》,再现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风云》等,不一而足。当然,在这方面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多采用一些严肃的反映历史事实的影视资料,不用或少用那些戏说历史的影视资料。尤其是近年出现的一些以豪华著称的历史题材的影视,制作者为了票房收入,进行了很多艺术加工,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些要另当别论。
      二、巧妙设计问题,吊起学生胃口
      “到底是先有桌子还是先有椅子?”我让学生联系“宋代的城市生活”来推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是这样推理的:古人最早是席地而坐的,不需要高的桌子,用很矮的几案就行。宋代出现了靠背椅,不坐在地上了,坐得高了,几案也应该相应地高起来,就变成了桌子。所以是先有桌子再有椅子。我通过这些新颖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开放性习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加光彩夺目。
      又如,西方标榜的内阁制,难道我国就没有吗?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一理它的来龙去脉。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但是即使皇帝日理万机也没法处理那些繁杂的政事。怎么办呢?设内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实际上就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内阁大学士不止一人,而是一班人马,这一班人马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就成了内阁,到清初,保留了内阁和六部。这样的激趣,能使学生把分散零碎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历史专题。
      再如学生对女皇帝武则天感兴趣,于是我就要求学生搜集她的有关资料。有个同学说她看过一本书是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介绍,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墓前树立的是一块‘无字碑’呢?”要求学生能结合历史去谈体会。同学们经过思考,得出以下结论。武则天觉得自己功绩巨大,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所以什么也没有写;观点二:中国历史上皇帝大多是男性,武则天以女性当皇帝,为中国传统伦理所不容,故不给她写碑文;观点三: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她知道一个人是非功过不能自己说了算,而是要由后来众多的人来评论。做对了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加以表彰,做错了的事情必然遭到后人的批评。武则天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不少坏事,但是自己没有必要自我表扬,也没有必要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死后是非功过自有公论。这样,她让人立了一块无字碑。这样的讨论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给学生以更大的启发。
      三、组织好活动课,在交流中激发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活动课的分量越来越大,从过去使用的华东师大版的2―3课变成了现在使用的人教版的4―5课甚至更多。有的教师认为活动课可有可无,表现在行动上基本不讲。但我不这么认为,觉得这是教材设计的现成的激趣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活动课,进行探究活动,可拓宽知识面,扩大历史视野,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我就是按照课本上的设计模式和程序进行的,学生非常投入,唇枪舌战地辩论,有的甚至面红耳赤。他们不但把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充分地再现了一遍,而且充分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如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李鸿章、荣禄、翁同�、康有为,从荣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责问开始表演,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维新派变法主张,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满足,而只有在心理满足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更高的兴趣。
      四、课后拓展探究,延伸学习兴趣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它往往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当学生学会了本课的知识后,思维活动并没有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我让学生撰写小论文,以强化实践探究能力。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在探究秦始皇的功过之后,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评价秦始皇的小论文,给学生提供了诸如《秦汉史话》、《上下五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等参考书和查找资料的网址。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有提高,听到上历史课就眉开眼笑,课堂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探索求知的气氛,而学生也不再是愁眉苦脸地被动学习,而是愉悦地探究、听讲、互助合作。历史课成为他们最大的乐趣。非但如此,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广灿.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4).
      [2]李永生.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之我见教学交流,2010,(1).
      [3]郭国忠.浅谈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青海教育,2007,(2).

    推荐访问:学生学习 也谈 兴趣 初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