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_构建诚信评价机制原则

    时间:2019-01-12 03:33: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用积极、理性的心态去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并从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这一层面出发,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之道,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生活中的假冒伪劣。市场经济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一部分人迷失了良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服务质量低劣、坑蒙拐骗他人。二是政治上的腐败问题。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等,使得人们在认知中产生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的一个途径。这必然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人生坐标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产生困惑,无所适从。三是学术上的失范。当学术研究成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后,学术界的假冒伪劣也蔓延成风,假数据、假论文、假文凭、假职称等等不一而足。四是宣传上的偏颇。比如对一些所谓的改革者、企业家等人物的宣传,“以成败论英雄”“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也大行其道,并且被罩上了“改革”的光环,被宣传、被提倡,造成人们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如果大学生缺乏对这些不良现象的判别和抵制,就会受其影响,向不守诚信的方向发展。
      
       2.学校教育失衡的影响
      高校教育始终还存在重智轻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忽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众所周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但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德育非常的重视,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落于简单化。只管“教”,不管“育”,结果容易忽视学生个人道德的完善。
      
      3.家庭不良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只要求孩子勤奋、多才多艺等,对子女偶尔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一定的教唆作用。甚至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越轨”行为不但不教育,反而表扬孩子有能耐。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弄虚作假,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不好的影响。应当看到,家庭的影响是导致个别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4.学生自身习惯惰性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时,无可否认地存在着艰苦奋斗不足,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他们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按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又比较欠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的差距。一些人虽然祟尚诚实守信,却又在追求名利中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这一原则。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脊梁,其诚信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影响远胜于一般的群体,其诚信品质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强化大学生城信教育是推进社会信用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信用体制的完善和实践是要靠社会个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努力来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这就意味着社会个体不仅要对诚信在观念意识上认可,更需要的是行动中的参与认同。我们正走在信用中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高等院校作为建设社会信用体制的主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塑造学生的诚信素质,将对社会诚信氛围的养成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3.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态度、品质、习惯形成并逐渐定型的关键期,是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阶段,更是培养诚信品德的良好契机。诚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观,从学校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只能说明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达到何种程度,但它不能保证你是用来为社会创造财富还是用来危害社会的,如果品质方面有问题,能力越强,其危害往往也就越大。因此,让大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在德育中旗帜鲜明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把道德基础打得更扎实些,增强抵御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能力,是大学生得以健康地成长成才的基础和根本。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分析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因此,笔者认为,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理念、舆论、实践上改变传统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以人为本,树立大教育观。打破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谈化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一门普通课文化课的倾向,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之培养出的人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第二,舆论公开化,营造诚信氛围。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抨击和处罚各种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行为,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城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获得成功;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难以立足。在这样一种舆论力量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让他们体会到诚信不仅是善的、美好的,而且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第三,加强管理。强调知、信、行一致化。学校要加强自身管理,树立学校诚信形象,以诚信管理促进教育。通过诚信管理引导大学生对诚信由认识转化为信念,由信念内化为行动,努力践行知行合一。一是诚信教育要与师德教育相结合。二是学校活动,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必须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
      
      2.建立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高校的纪检部门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状况,收集师生反映的情况汇报。针对违反信用以及欺骗、制假造假的行为,学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手段促使学生培养一颗诚实善良之心,严格履行合同,促使学生维护就业协议、贷款协议的效力。要以《法律基础》课为主要阵地,把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为重点加以讲解,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树立守信的意识,做一个诚信之人。
      第二,建立诚信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企业赞助等形式,设立大学生诚信基金会,每年组织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评比,优秀者及时表彰。
      第三,签订诚信承诺书。学生、家长、学校或院系三方签订《诚实守信承诺书》,承诺在大学四年中坚守“考试不作弊、不偷盗、不恶意贷款、不伪造证件、不篡改成绩单”等诚信准则,承诺书一式三份,学生、家长、学校或院系各执一份,学校或院系每学期签署意见并盖章,平时列入学生考核标准,学生毕业时进入本人档案。
      第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教化的教育层次上,还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适时把握学生的诚信状态,并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也就是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学生在拿到档案的第一时间,就要在诚信大学生承诺书上签字,树立起诚信的观念。
      第五,健全诚信评价机制。一方面,将个人的诚信记录与奖学金、评优选先、入党、向用人单位推荐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事宜紧密联系,以形成促进大学生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凡是违反诚信规定的,一经查实,严格按照制度处理,杜绝一切说情现象,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形成较稳定持久的诚信理念。
      
      3.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互动教育网络,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全员参与,拓宽诚信教育的领域。全社会要形成统一的道德风尚,柔性的道德要与纲性的法律一道,维护公共道德秩序,约束非诚信的行为;学校工作要与诚信教育的内容相统一,在端正学风、师德建设等方面下工夫,开展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活动,加强规则、法律、信用教育的宣传力度,遏制考试舞弊、学术剽窃等,更要杜绝弄虚作假行为,诚信缺失现象的蔓延,做到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教育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家长更是要以身作则,把对子女诚信教育作为培养子女的基础工作,共同抵御伪诚行为对子女的不良影响;学生自身要倡导大学生“自律”精神。
      全程渗透,增强诚信教育的频率。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贯穿于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助学贷款的申请到贷后管理、从作业检查到考场监考等全过程,在校园中倡导时时、事事、处处讲诚信,努力创建明礼守信的校园新风尚,为开展诚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全方位渗透,深化诚信教育的内容。不仅要依托“两课”、党团校、班团时政学习、校园文化活动等高校德育阵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而且还要把它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中去。要求学校各类专业课程教师都应当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渗透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受到诚信的教育。为学生创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教育环境,形成良性教育循环的格局。

    推荐访问:浅析 构建 机制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