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民族地区高校创业研究

    时间:2019-01-09 03:34: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成效。建立和谐的民族高校师生关系,要求民族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根据师生冲突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防止师生冲突,从而实现高校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
      关键词: 民族高校地区 师生冲突 应对策略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效。大量的教学事实表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互动关系上既有一致、和谐的一面,又存在分歧、对抗、冲突的一面。师生冲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冲突就意味着交际双方不合的欲望的相互撞击,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感。师生冲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防止师生冲突非常重要。
      一、对高校师生关系的认识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没有师生关系也就没有教育。
      1.学校教育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其获取职业生活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关键,学生一辈子的尊重和敬仰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给学生以充分的关爱,才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杰出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与自己尊重的教师有深层次的了解与沟通,才能学习到更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为卓越的人生。
      当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存在和谐与一致,又存在冲突与对抗。学生的个性和生长情况千差万别,并非所有学生与教师都能和睦相处。客观地讲,师生冲突的发生也不全是坏事,它至少说明师生之间存在着互动,是教师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体现。师生冲突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使得教师的意图和愿望清楚地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如果很好地处理冲突,冲突反而会成为增进师生之间了解的途径。冲突的消除过程往往是师生相互依赖和凝聚的过程。因此,采取一定策略避免冲突的破坏性很有必要。
      2.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冲突的特点。
      高校师生冲突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情境的互动中,师生之间由于个性、心理、角色、认知、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一致、对立和互相干扰的心理和行为。高校师生冲突总体上表现为实质性冲突少,情绪性冲突多,在民族地区又呈现出自己的特点:(1)一般性冲突为主,对抗性冲突增多。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历史文化影响,天性好斗,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当教师处理冲突缺乏技巧时,一般性冲突极易转化为对抗性冲突。(2)内隐性冲突为主,外显性冲突增多。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地位上明显高于学生,所以学生一般不会采取与教师激烈冲突的方式。但在民族地区,汉族学生的独生子女特征、长期与父母分离所形成的个性和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张扬的特性,使他们对于教师的好恶都易直接表达出来,成为冲突的潜在根源。
      二、解读民族高校教育中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
      师生冲突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我们除了要控制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外,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的发生。民族高校师生冲突的根源,同其他高校师生冲突的根源相比较,既有同源性,又有其特有的根源性。
      1.高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师生之间的冲突从侧面反映了高校部分管理制度的缺位和滞后。民族地区高校的管理机制既要向全国高校的管理机制看齐,又要适应当地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在民族地区高校里,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汉族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普遍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设立奖学金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否则会严重挫伤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性,失去设立奖学金的意义。另外,教学计划的安排,更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不认同相关制度而据理力争,即使教师意识到某些制度存在不妥,但在制度改变之前教师的职责使其必须照章办事,也会使冲突一触即发。
      2.教师方面因素。
      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课堂纪律、产生师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优秀的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总是可以在他身上找到爱心和同情心、和蔼可亲、处事公正、知识渊博、上课受欢迎等诸多优势;相反,冷漠、偏心、不负责任、才疏学浅的教师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1)教师的专业知识,这是导致师生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完备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学生“信其道”的根本所在。在民族地区高校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于是个别教师疏于学习,不能很好地解惑答疑,以致失去学生的信赖,而且易发生冲突。
      (2)教师的能力与威信。教师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言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日常教育教学事务及学生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威信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课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育教学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威信首先表现为教师是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民族高校往往受“知识无用论”错误思想的指引,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管理者,代表学校的利益,对学生动辄使用“你必须遵守”、“你一定”等命令的语气,以“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必须听我的”的姿态管理学生。殊不知个性张扬的学生更愿意服从知识渊博、有能力的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完备的知识体系、利用知识的震慑力量去建立威信,如果仍用外在的威严压制学生,就只会导致师生对立,而且极易发生冲突。
      (3)教师对冲突的处理缺乏艺术和机智。师生冲突有些是经常发生的,而有些是突发性的,不管遇到何种冲突,教师都要冷静、快速地做出判断,并及时消除矛盾。如对于学生的逃课现象,个别老师认为是学生故意针对自己,处理时态度僵硬:“往后你别来上课了”、“到后面站着听课”,甚至还加上民族情绪,“把你们从内地带来的臭毛病改掉”,一旦学生有抵触情绪,教师有时就会出口伤人,甚至出现师生对骂的情形,这样不仅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师的形象,而且一味的责怪、批评、惩治,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会为以后师生冲突埋下隐患。
      (4)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公平对待和尊重学生是教师从教的前提,也是教师立足的根本。例如上课提问时,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喜欢提问学习好的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置之不理;有时会让汉族学生替少数民族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们会厌倦这个老师,甚至会厌烦这门功课,使学生产生深深的敌意。
      3.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其个性特征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特别是民族学生自控能力差,易于感情用事,缺乏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受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在学校中易对教师的“权威”进行挑战,很容易形成师生冲突。
      (2)社会和文化转型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多元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加之缺乏家庭正确的引导,民族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模糊。其中包括对平等、公平意识的追求,具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由于这种心理,有些学生不服从教师的安排,易产生冲突。
      (3)自身历史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受本民族文化的长期熏陶,特别是受宗教思想的影响,知识面较窄、心理承受力较弱,思考、行事风格直接。教师如不讲求教育艺术,容易导致师生冲突。
      4.师生共同的原因。
      (1)角色期望值错位。教师和学生彼此对对方的角色期望错位是导致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校扩招和民族政策的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民族地区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认真,与对学生理想化的角色期望落差较大,产生失望。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希望大学教师都是学贯中西、满腹经纶、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但实际生活中教师的素质表现与学生的理想状态有差距,从而产生心理落差。
      (2)师生交往中的障碍。由于某些原因,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缺乏激情,学生就变得麻木冷淡。高校教师下课即走,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也逐渐失去向教师请教、与教师沟通的兴趣。虽然他们都希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现阶段师生之间缺少沟通、沟通渠道比较狭窄、方式单一、缺少技巧等情况,导致师生双方沟通的效率不高,而师生双方沟通的低效成为导致师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三、化解师生冲突的策略及建议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师生沟通。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首先要强化师生沟通的意识,让师生,特别是让少数民族师生认识到只有加强沟通,才能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谨慎的选择。其次要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如个别谈心、座谈会、手机短信、信箱交流等,让师生都能敞开心扉,把“当面不好说”或“说不清”的信息传送出去,治愈“心病”,化解冲突于萌芽状态。
      2.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修正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应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只有经过学生内在体验认同的规章制度才对学生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学生才会自觉遵守。因此,修正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制定,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共同商讨形成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由于是学生亲身参与制定的规则,因而学生对规则的必要性有深刻体验,易于形成规则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能力。
      3.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培养学生化解冲突的能力。
      目前,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中,师生冲突日益凸显,有必要设计冲突化解的课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应对冲突的能力和技巧。“学习如何积极地解决冲突给孩子带来的益处,远远超出因学生的不安和好动而损耗学习时间的成本,从成本分析的观点来看,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和校园里的活动效率,教师和学生最明智的做法是教会学生积极地解决冲突”。因此,教师应持正确的冲突观念,采取积极心态面对冲突,把冲突作为教育资源,抓住冲突这一契机,了解学生思想,引领学生发展,使冲突发挥积极影响。
      4.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需求。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却呈现个体差异,个人的智能光谱各如其面,人人都不相同。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在于人们心灵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关键是真正考虑到个别差异,侧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和需求,以有效避免、化解师生冲突。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定学生优劣的标准,使得很多学有专长的少数民族学生得不到展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生活中没有成功的体验,容易对学校、教师产生抵触和对抗。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建立合理的自我概念,自觉地协调社会的客观要求与个人心理需求的矛盾,减少师生对立。
      5.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能够成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榜样和楷模,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参照性,这种从言传身教中体现出的参照性权威能使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从内心里敬佩、在行动上产生趋向性。
      (1)提高素质,建立自身权威。当一个教师过多利用外在权威而不去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和吸引力时,他很难赢得学生发自肺腑的尊敬与佩服。个性张扬的民族学生更愿意服从知识渊博、有能力的教师的指导。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不断系统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学生中得到很高的威信、崇敬与爱戴。
      (2)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有句名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教师要主动放弃作为权威的优越感,尽可能地摒弃高高在上的“讲台情结”,“蹲下来”与学生平等民主对话,善于体谅学生。据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往往更喜欢平等交往,他们不喜欢有太多负担,交往关系、交往对象倾向于趣味化和娱乐化。
      (3)换位思考,加强师生理解。当教师对学生缺乏充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观点或行为难于接受时,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体验学生的感受,这样就会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锻炼机会少,处理事情时希望结伴商量,如看病、外出办事等,教师如能考虑到这些,自然就会赢得学生的好感。
      
      参考文献:
      [1]沈贵鹏.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
      [2]David and Roger Johnson: Teaching Students to Be Peacemaker,转引自Demon F Jones & Louise S Jones著.方彤等译.全面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Nicholas Long and William Morse: Conflict in the Classroom, 转引自《全面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郭华.课堂沟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王瑞莉.大学师生冲突的类型、原因与对策.聊城大学学报,2010,(2).
      [6]戴健林,杜月秀.师生冲突及其化解方式的特性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推荐访问:师生 冲突 民族地区 应对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