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手段丰富有效 [有效设计活动,丰富交际过程]

    时间:2019-01-08 03:26: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活动设计往往是学生能力养成的一个“催化剂”,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些“中看不中用”、“热闹但空泛”的活动,却往往偏离教学目标,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非常重要,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考虑以下几点很必要。
      一、活动目的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围绕训练的语言项目,设计目的性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相反,活动设计不能牵强,即不能跟内容没有太大联系,不论“普、华”,但要“实”。
      二、活动内容要真实,具有趣味性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能迅速提高。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考虑该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认为以下几点因素很重要。
      1.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好玩、好乐、好动、好奇,他们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活动,难易要适当,活动要求不能高于他们的能力所及,否则学生或许会为了游戏而游戏,不用英语交流,而说汉语,甚至对活动失去兴趣。例如,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设计如下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实现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唱歌、游戏、竞赛、读韵律诗、做手工、看图、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会话表演、问卷调查、涂涂画画等。
      2.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发现:单靠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即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教师不问,学生不答,这样似乎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兴趣很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语言表达要精练,恰当使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调控,促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他们是Organizer,Harmonizer,Cooperator。例如,教学牛津英语5A教材中Unit 3“At a Music Lesson”这一课中A版块内容时,在进行以“教歌曲”为话题的语言教学时,与其老师辛苦地一遍一遍问学生,不如让学生做回音乐小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用英语互教歌曲”的活动,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参与者,语言操练以学生为主。学生说得自如,学得也开心,积极性大增,有时还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的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如果活动离孩子的生活内容太遥远、不相关,孩子自然不感兴趣,也就降低了活动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把握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功感。例如,教完“服装类”单词后,一位老师设计一个服装展示的活动,“模特”们和着音乐在台上展示漂亮的时装,其他学生用所学句型介绍这些服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犹如处在真正的时装展示会上,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再如,教完“玩具类”单词后,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某玩具店的老板想进购一批新玩具,他要了解一下,时下什么玩具最受同学们的欢迎,想请同学们做一下调查。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觉得自己像一个市场调查员,非常积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活动过程要有序,具有可控性
      一堂好课,给听课者的感觉是:呈一条线,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过渡自然,可控性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怎样把握这个“度”呢?
      1.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能堂堂一个样儿,节节一个调儿,要不断给学生以“新鲜刺激”。例如,可进行“猜物”、“说和做”等游戏,也可安排唱歌、画画、表演等活动;但在活动形式多样的同时,不能使得课堂杂乱无章。在活动前,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说明,使学生知道“怎么活动”,并且给学生以准备的时间;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者和指导者,帮助小组成员完善活动;在活动后,教师要做好总结,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如,老师组织学生作调查(Do a survey)前,要向学生讲清楚该调查活动的目的、要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学生调查进行时,教师不能在一边旁观,而应加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交流,随时帮助学生解疑;在调查结束后,活动不能嘎然而止,教师要做适当的检查和总结。
      2.活动的衔接要“紧而有序”。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课堂的教学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教材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难易度等,使各个活动衔接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3.活动的进度要“层层递进”。
      教师设计活动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的要求可由理解为主的活动过渡到表达活动,最后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如果任务较难,小组活动会出现冷场或混乱,学生会趁机使用母语,或者学习能力弱的干脆不开口,所以,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突破难点,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顺水推舟,以至水到渠成。例如,教一篇情景对话时,老师一般先呈现单词,然后由单词过渡到词组,再组织学生将词组运用到句子中,接着进行简短的句型操练,最后进行扩展性的对话、表演活动,这样的教学步骤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四、活动涉及范围要广泛,具有综合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因为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且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活动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作用,而且要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当设计活动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与其他学科适当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例如,学习Greeting时,渗透礼貌教育;学习Colour时,渗透审美教育;学习Number时,渗透简单的加减法等,边说边算;学完Balls后,渗透体育知识,带学生上操场边玩边说。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内容丰富了,获取的信息量增加了,而且活动的效率也提高了。

    推荐访问:交际 过程 活动 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