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翻译|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时间:2019-05-07 03:18: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关联理论将交际视为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文化翻译被当作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文化翻译实际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本文阐释了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从该理论出发对文化翻译的实质及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文化翻译
      一、导语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翻译过程涉及到两个文化层,即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表层文化很容易被翻译出来,因为它反映的多是物质本身;但是深层文化较难翻译出来,因为它通常是和人们的价值观、心理、思维方式、信仰等结合在一起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译者必须深入探明翻译内容所涉及的原语和目的语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译者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信息意图,更重要的是传达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在关联理论的语用视野下进行文化翻译,才能够完整地体现整篇文章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化翻译的实质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沉积,无时不影响人的观念、思维及想象,并深深地植根于语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由此可见,文化翻译涉及到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文化翻译是翻译的一次范畴,指的是原文中特有文化内容/因素的翻译,应该遵守翻译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在目的语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因此文化翻译着力于对文化内涵的准确转达,甚至基于本土文化视角的重新解释,即用一种语言表达的文化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一个合格的译者不仅应该深谙两种不同的语言,而且还得深人了解外国文化和本民族的文化。各种语言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语言的意义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文化。
      运用关联理论研究文化翻译,重在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把翻译当作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一推理的阐释活动,突出翻译的认知特性。在该理论指导下,文化翻译应依靠认知一推理的方法达到互明。也就是说,要正确理解源语文本,就要在接受原文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付出“推导努力”(processing efforts)来寻找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找出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寻找关联的过程就是提取各种各样有效信息的推理过程,也是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因此,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责任就在于扫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为泽语读者搭建恰如其分的文化语境,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关联的信息。如
      例: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译文a:能否把你比作夏目璀璨?
      译文b:能否把你比作春日的璀璨?
      这是莎士比亚一首十四行诗的首句,莎翁把朋友比作夏日,可谓清新脱俗。因为在英国的四季中夏天温旭明媚,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因此,译文a符合最佳关联的原则,也就是说,中国读者要了解这个译文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即:这是一首歌颂友谊的诗,是诗人对朋友的由衷赞美;英国的夏天温暖宜人,象中国的春天一样美好,是令人赞颂的。这样,中国的读者不仅不会认为英国的夏天炎热可怕,反而会激发起了解英国文化的兴趣。而译文b照顾了中国读者的认知语境,符合关联理论中最大关联的原则。中国读者只要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可以理解,但与此同时译文却失去了原文中的韵味和意境美。故译文追求的是最佳关联而不是最大关联。
      由于每个人的认知结构各有差异,在不同的话语情境中,即使是同一个人所推导出的前提也不尽相同。从相同的话语信息中也未必会推导出一样的结果。所以语用推理中的前提只不过是某种程度上的假设,这种假设必然受到认知语境的制约。比如中国读者就很难理解雪莱的诗歌《西风颂》中的“西风”了:“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因为“西风”往往会使中国读者想到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时的“西风”在中国人的认知环境中是与凄凉、萧瑟、悲伤和离。其实,这是一种语境的差异,英国的西风恰似我国的东风,代表的是春天。西方读者也很难理解这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东风和西风都是大自然的不同方向的风,因为他们缺乏这一认知语境:在中国革命时期,东风和西风分别代表革命势力和反革命势力。
      从以上例句的翻译可以看出,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试图寻求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找出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关联理论强调的‘最佳关联’正是译者所追求的目标,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强。
      三、文化翻译策略
      a) 语境假设
      关联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时译者应关注原文所使用的环境、参与交际者的身份、原文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等,以把握话语的特殊涵义和所蕴含的意图,并设法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使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真减少到最小。这就是说将原文作者企图传给原文读者的语境假设再现于译文中。翻译时应根据适当的语境,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选择适当的用词,传达出最贴切的文化信息,而不是照着原文的字面意思去硬译或死译。如:
      例:广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原译文:Guangzhou is our home and its cleanness depends on us al1.
      这是一句在中国各大城市非常流行的标语,只不过各个城市换了主语而已。它运用了中国诗文常见的比兴手法,以市喻家,让人倍感亲切而可能欣然接受。因为在中国人的认知语境中“家”能使人联想到温馨、关爱、舒适和清洁。中国人大多不仅爱家、恋家,而且把家的概念无限地扩充,从“小家”到“天下一家”。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人人都要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因此,人们写宣传标语时都喜欢利用这种心理来达到鼓动或劝说的目的,如:“xx是我家,交通靠大家”,“XX是我家,招商靠大家”等等。然而西方人并不具备以上中国人的认知语境,所以原文作者企图传给原文读者的语境假设并不存在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因此,把“广州是我家”译成“Guangzhou is our home”就不能产生我们所期望的语境效果,他们理解起来也就必须付出很大的处理努力,这样,关联性就大大的减弱了。因为在他们看来,“home ”只不过是他们个人的空间或个人的城堡(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不经允许,谁也无权进入。在价值观方面,他们更看重个人意识和个人利益。在他们看来,国家和城市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他们的,清洁卫生就是服务内容之一。由此看来例句原文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没有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因此该译文也就算不上成功的译例。   又如中国人旧时见面时习惯用问候“吃了吗”来打招呼。这句话如果直接翻译为“Have you eaten?”,在母语是英语的人看来,如果一见面就问这句话,似乎是要请对方去吃饭,而非一种习惯性的问候。其实这句话就相当于“你好”。因此,就将其翻译为“Hello”或“Howa re you?”即可。这样译者若是明白了原文产生的语境,就能将原文作者企图传给原文读者的语境假设正确传递给译文读者。
      同样的道理,“同志们,辛苦了。”如果被译为“Comrades, you are tired. ”,会让译文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说话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其实,根据阅兵时的语境,这句话是要表达首长对战士们辛苦工作的慰问和对他们的爱护,是要传递一种感谢的信息,如将其译为“Comrades, thank you very much! ”,那么源语和目的语的就有了一致的语境。
      b) 文化信息调整
      由于文化习惯、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等的差异,两种语言的认知环境不同,使得某些源语中的文化信息在被译为目的语后失去了它原有的交际意图和语用功能,这个时候就需要译者去调整译入语的文化信息,以实现现其交际意图和功能。这里可以简单地以商标翻译为例。
      美国运动用品NIKE,读音为[′naiki],原意是希腊的胜利女神之名。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译者将其译为了“耐克”, 取其经久耐磨,结实可靠之意,而且非常符合人们希望的运动产品“坚固耐穿”的愿望,又包含了克敌制胜的意义,正好与胜利女神的原意相吻合。若直接音译成中文“奈基”或“娜姬”的话,消费者难以从文字中得到任何相关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不熟悉胜利女神在源语文化中的意义,很难将之与该产品联系起来。翻译是译者对原文的文化信息进行了转换,选用了符合目的语文化的商品名称,将原文的信息传递给目的语国家的消费者,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再如,以生产和销售化妆品、香水等时尚用品的国际品牌“兰蔻”目前在时尚界是大名鼎鼎,如今已成为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宠儿,在中国的时尚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品牌的名称LANCOME,来自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LANCOSME。
      在此品牌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商家在翻译该品牌时,充分地考虑到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习惯和消费者们的文化心理,将该商标谐音翻译为“兰蔻”,取其“兰心慧质”、“豆蔻容颜”之意。兰花在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文化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它象征着高洁和清雅,具有高尚的气节,是儒家文化推崇的对象。而“蔻”字语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喻指“长盛不衰”,且二者都有清香淡雅的特质。女士们一看到这个词组,就会想到豆蔻年华般的娇美容颜,清丽脱俗、秀外慧中的气质。这样一来,“兰蔻”一词既符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又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同时又保留了与原词的谐音,使这个品名达到了译者或商家最初的意图,成为一个成功翻译的典范。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赋予了该产品进行了文化补偿,赋予新意。
      将“蓝考姆”这个在中国文化中无任何意象的词组转换成符合中国消费着心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商品名“兰蔻”。中国消费者在看到这几个字时就能根据这个商标而联想到此品牌是经营一些什么样的产品,进而花钱消费。
      四、结语
      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过程,而文化翻译则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必须在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中,通过付出推导努力,寻找原语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期盼的最佳关联,实现交际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传递有效的信息,译者从原文中提取其认为符合译文交际功能的文化信息,再将其用目的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若原文所含信息无法在译语文化中表达出来,那么,译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语境假设或调整原文的文化信息,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摆脱原文结构的局限,避免生搬硬套原文的字面意义,使译文与原文一样文理通顺 ,让交际效果达到最佳程度。

    推荐访问:视角 关联 翻译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