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初探]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时间:2019-04-10 03:27: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的创造,意境具有独特的时空意识,能够使有限的园林空间得到无限的扩展。通过对园林意境概念、营造方法的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做出全方位解读。
      关 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方法
      Pick to: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ing art highest state is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the uniqu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of consciousness, can make the space gets garden, the expansion of the infinite. Through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concept,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mak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lose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rtistic concep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 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而意境是园林造园之精髓,是借助具体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即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 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隐喻更为深广的艺术境界;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具有“ 景有尽而意无穷” 的特点,缘情生趣,使人留连。
      1 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盛唐诗人王昌龄最早提出“意境” 一词。他在《诗格》中提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指山水美;二曰“情境”,指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三曰“意境”,指心理活动。 晚唐诗人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韵外之致”,严羽提出“ 兴趣”“ 妙悟”,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 等, 在唐宋时期, 随着诗歌、书法、绘画等的繁荣发展,“ 意境”得到了广泛运用。晚清时期著名学者王国维将“意境”理论发挥到极致,成为意境说之集大成者。在《人间词话》中, 他对意境的本原作了概括: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所谓“真景物”即是“境” , 所谓“真感情”即是“意”, 所以它是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的结合,只有触景生情才能产生意境。
       由于我国古代很多造园者甚至园主本人即为诗人、画家,所以诗画对园林影响很大。特别是隋、唐以后文人墨客游山玩水之风盛行,他们或隐居山林,或遨游四方,或寄情于山水之间,因而对大自然有深入的观察、研究和感受。并从广阔的大自然中概括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经过精炼与细致的艺术加工,移植在园林中,理想化的再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幽美,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史按自然山水的内在规律,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正像中国的绘画一样,强调:“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即以自然为师,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而创作,强调神似,反对严格的写实。因此中国园林也可称为写意山水。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
      2.1运用虚实空间营造园林意境
       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组织空间, 扩大空间, 丰富美的感受。沈复《浮生六记》中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时, 举例说:“虚中有实者, 或山穷水尽处, 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 一开而可通别处。实中有虚者, 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 如有实无也; 设矮栏于墙头, 如上有月台, 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虚复空间并非客观存在的真实空间,属于间接借景,它是多种物体构成的园林空间由于光的照射水面,镜面或白色墙面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假重复空间,所谓“倒影、照影、阴影”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可有助于丰富自身表现及四周的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尤其水面虚复空间形成的虚假倒空间,它与园林空间组成一正一倒,正倒相连,一虚一实,虚实相映的奇妙空间构图。
      2.2 运用声、光、气味等作用于听觉、视觉、嗅觉营造园林意境
       (1)声的运用中国古代园林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人为地造成一些音响,如风声、雨声、水声、树声、鸟鸣等,使空间感觉千变万化,别具风格。水声是园林意境听觉设计的主要对象。瀑布轰鸣、溪水潺潺、泉水叮咚,不同的水景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也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氛围。瀑布多用于大尺度的环境中,形成气势磅礴的氛围;溪水多用于中等尺度的环境中,形成亲切宜人的氛围;泉水多用于小尺度的环境中,形成私密幽静的氛围;雨声也经常被设计到景观中来,“雨打芭蕉”“残荷听雨”等都是中国的传统造景方式,禅意盎然。
       (2)光的运用光是反映建筑及其空间效果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光影是由光线明暗给人的视觉感受。影是光的孪生兄弟,有光必有影。视场中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深化景观层次,明确景观空间;模糊的光影对比则可以形成虚实难辨的神秘氛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即是以光造影,形成别样的意境。
       (3)气味的运用气味作用于人的嗅觉,虽不如光线和色彩作用于视觉时效果那么强烈,但也同样可以刺激人的神经而产生联想以及愉快的感觉。在我国园林中,这种手法的使用十分普遍,常利用花木的栽植达到这一效果。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描述的正是梅花的芳香将人从远处吸引过来,近前观赏
      3 运用色彩营造园林意境
       在中国园林中运用色彩的手段异常丰富,有的淡雅幽静,清新和谐,有的则为富丽,优美壮观,都极大地丰富了空间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多与住宅相连,“为养性读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为形成这种清净的空间感觉,建筑色彩清淡,并且常以白粉墙为纸,古木、怪石或松、竹、梅、兰为笔,画出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彩墨画……达到了言简意赅,神态生动的目的,墙面上花影扶疏,使整个空间进入诗画的佳境。
      4 运用自然界春夏秋冬、雨雪阴晴等因素营造园林意境
       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等不断变化的天时景象, 使得意境更加深化, 趣味无穷, 给人更深的艺术感受。如“ 朝餐晨曦,夕枕烟霞” 、“ 真山水坝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菊郁,秋疏薄,冬暗淡……” 。拙政园的“ 荷风四面亭” ,“待霜亭” 都是以时间季节的变化,来体现造园者所寄于景物的意境。
      5 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内容的提示营造园林意境
       园林的命名, 即园林艺术作品的标题,采用词简意丰的匾额,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借贾政之口说出:“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说明了诗词匾联在创造园林意境中的作用。如“ 苏堤春晓” 、“ 平湖秋月”等,既能借物写意、借景写情,又能标出季相意识、体现时空交感。拙政园“ 梧竹幽居” 的匾额为“ 月到风来” ,楹联为“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不仅道出了粼粼清波和假山的动静对比, 还借入了清风与明月,构成了虚实相生的迷人境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些题名或是从诗人的名词佳句中撷来的精英,或是从园林景观中提炼的神韵, 使人能因题品景, 因景品题, 进入意境而神游于境外。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灵魂,注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使作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意象含蓄、情致深蕴,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周武忠.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明)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王福兴.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林,2004(6):43-44

    推荐访问:初探 意境 中国古典 园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