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辨析文言副词、连词词性的方法] then词性有连词吗

    时间:2018-12-25 03:39: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考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关于文言虚词的用法,高考主要考察考生对其词性的辨析能力。在众多辨析虚词词性的试题中,副词、连词词性的辨析较常见,也较难辨析,尤其是兼具副词和连词的虚词词性的辨析更难。下面本人就谈谈对该类虚词词性的辨析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该类虚词的辨析能力。
      首先,对于词性的辨析,前提是联系语境,准确理解句意。如果不理解句意,也就谈不上辨析相应虚词的词性了。例如:“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005年浙江卷12题A项)单纯从该句辨析,此处的“则”既可以理解为连词“却”,也可以理解为副词“已经”,很难辨析。但是联系前文语境“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可知,“其沼浅混而污”与“褒城驿号天下第一”极不相称,且句意为“看它的河池,却是浅陋混沌而污浊”。因此,“则”应为连词,意为“却”。再如:“吾其还矣”《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其”是表希望的副词还是表假设的连词,很难辨析,这就要联系前文语境。而前文的语境是:当秦伯听了烛之武的分析后,感到帮助晋国对自己不利,于是与郑国结盟。且此句句意为“我们还是回去吧!”因此,此处的“其”应是副词“还是”,表希望语气。
      其次,从本质上讲,词性属于语法范畴,因此,掌握一些语法知识(主谓宾状定补的基本位置以及词性和彼此的修饰限制关系等),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词性辨析。例如:“今日饮食费且尽。”(2004年全国卷・三12题D项)如果学生理解该句句意是“现在饮食费用将近没有了”,就可以根据语法判断“饮食费”为主语,“尽”为谓语,“且”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因此“且”为副词,意为“将要”。再如:“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2005年浙江卷12题C项)在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句意的前提下可知“刺史、县令”为主语,“更”为谓语,“且”在主语(名词)之前,那么“且”可以判断为连词(一般情况下,名词前不能直接跟副词),意为“况且、而且”。此种方法最为重要,请学生认真理解掌握。
      第三,当遇到省略或词类活用时,则须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把词类活用还原,然后进行辨析,否则会造成对句意的误解,也无法正确划分句子成分,确定词性。例如:“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也。”(《崤之战》)“则”字前省略主语“孟明等”,此处“在”为动词,“则” 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那么“则”应为副词,意为“已经”。再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则”后省略主语“吾”,而“则”在省略的主语之前,因此,此处的“则”应为连词,意为“那么”。再如:“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2002年全国卷12题D项)要想辨析“无”字的词性,须弄清楚“老壮”的用法。实际上,此处的“老壮”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老年人和青年人”。“无”在主语之前,这样一来,就可以判断“无”字为连词,意为“无论”。再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007年北京卷7题C项)此句中的“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年龄小的和年龄大的人”,那么,“少长”为主语,“集”为谓语,“咸”在主语和谓语中间为副词作状语,意为“都、全”。此种方法较难把握,请学生认真对待。
      第四,通过关联词进行辨析也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本句或前后句,看是否有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如果有,一般为连词;如果没有,再具体分析。例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寡人之于国也》)此句“则”字前的分句中有“如”字,它和后面的“则”字相对应,构成“如果……就……”的关联形式。因此,“则”为连词,意为“就”。同样,“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2007年浙江卷12题B项)也是如此。而“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焉”(《汉书・高帝纪上》中的“因”字前后没有相应连词,通过思考,此处的“因”在主语(主语省略)之后、谓语之前,应为副词,意为“于是、就”。或者看能否在本句或前后句补出相应的连词,如果能,一般为连词;如果不能,再具体对待。例如:“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2001年春季京・皖・蒙12题D项)此句“则”字前后虽未出现相应连词,但根据句意可在句首添加“如果”一词,添加以后与句意相符,构成“如果……就……”的关联形式。因此,此处的“则”应为连词,意为“就”。再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因”字前后无法补出相应的连词,且该词在主语“相如”之后,在谓语“持”之前,应为副词作状语,意为“乘机、于是”。
      第五,当虚词在句中时,在没有省略和活用的情况下,如果符合“动词(形容词)+虚词+动词(形容词)”形式,则该虚词一般为连词。例如:“善则善矣。”(2004年广东卷12题C项)符合“形容词+虚词+形容词”形式,且“则”在句中,没有省略和活用,因此,“则”为连词,意为“倒是、便”。如果符合“非动词(非形容词)+虚词+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则该虚词一般为副词。例如:“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符合“名词+虚词+动词”形式,且“既”在句中,没有省略和活用,因此,“既”为副词,意为“已经”。
      以上是辨析文言副词、连词词性的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笔者相信,只要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以上这些方法,辨析这两种词性是很容易的。

    推荐访问:连词 词性 副词 辨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