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发挥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时间:2021-07-18 04:00: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学应从学科本身的趣味性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坚持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并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努力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情感、感受快乐、拥抱自信、获得成功。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更好地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及丰富的课外资源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作出阐述。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兴趣;实践;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19-0093-02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必然途径。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绘画、手工等技巧。美术课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怎样使美术课上得轻松愉快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丰富课堂情境,创设“乐的空间”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备课时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
      案例:执教第5册《机器人》一课,课前,笔者深钻教材,备课本、备学生,了解到学生对科幻世界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平时的知识量有限,他们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因此,课前笔者收集了大量图片和资料,以及有趣的机器人模型……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科技馆”。开课前,笔者让学生有次序地进教室自由参观,丰富的资料,有趣的模型,很快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中他们了解科学、了解世界、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研究。在特定的情境教学下,将学生的思想延伸了,形象而生动的功能设计让学生学会思考、感受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打开学生的眼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创作元素。
      二、结合美术课的趣味性,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过去的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太多、约束太多,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常规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作业形式也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们要打破这样的僵局,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方法,还学生们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
      案例:《手形的联想》一课,笔者引导学生们展开充分联想,观察手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联想具体化,并大胆地在自己的手上沾满了颜料,利用手指直接造型……在教师的这种大胆尝试下,学生体会到想象是轻松的、愉快的,也给学生留有更大创作空间。所以学生们完成的作业千姿百态,闪现出了小小艺术家们心灵的智慧。这节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们也“玩”得愉快。
      在执教《植物写生》一课时,笔者选择了户外教学,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坛角落观察,他们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是源自偶然的,像被雷击过的大树就有不同的姿态,自然生长的树叶和精心种植的盆景在外形和纹理上也有所不同。从自己身边入手,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寻求发展远胜于利用教科书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讲授,这样学生就会获得许多不同答案,再遇到学习中的问题,他们就会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自发去思考了。
      另外,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体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分组学习,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关注学生主体性需要,力求“人人积极参与,共同互助提高”。从学生协同参与学习的情况来看,人数越多,个人参与度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小组合作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小组规模越小,学生之间就越容易分享学习。例如二人小组常以课桌自然相邻的两个同桌为一组,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中,最常见的“秧苗式”排座法往往让二人形成同桌,这就“先天”形成了一种小规模的小组,由于同桌平时交往时间较长,彼此熟悉,有一定情感基础,在二人小组合作中避免了从陌生到争执的过程,可直接进入交流分享,协同合作阶段,形成二人小组的双向学习互动,这是最快地组成小组的方式。如 《泥名片》教学设计中,采用二人小组合作模式。合作时通过“商量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可以形式更丰富”等几个过程,让学生掌握搓、捏、压等基本泥塑技巧,并有意识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装饰性元素的运用。
      三、充分利用课外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每一个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教师,在绘画方面都有较好的基本功和教学经验,但美术教师不是全才,对于一些民间艺术有不少不解之处,而我们现在的美术课有不少的内容是剪纸及设计制作等,所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就需要运用美术课本以外的美术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掌握更多的创作元素。
      我们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图片、多媒体信息、光盘、音响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例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及当地的地方文化等。教学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美育成分,又有符合时代节奏的内容。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指对美术教学结果评价,是对学生终结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评价起导向作用,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实践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的问题。很少有教师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普遍是凭学生一份作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形式美”给一个适当的分值,重“术”而轻“美”的教学评价盛行,甚至不少教师对过分模仿成人思维与表达的儿童作品越来越赞不绝口。殊不知这样不加思考的评价会让我们的学生变成为“学习机器”,从而盲目的学习和临摹,抹灭了自身的创作构思。因此,我们急需优化自我的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就是要让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守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兼顾情感与技能的协同发展。针对这些基本理念,我们要对学生的作品展开多元评价:多激励、多鼓励,树立每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重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现上,还包括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大胆表现等综合能力);尊重个体差异,不搞“统一”要求(作业评价应体现分层教育,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重视自我评价,不搞“一言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
      美术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特别是小学和中学时期,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却在很关键的时候放弃美术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艺术的启迪和熏陶,如同放弃了一面感受生活与世界的镜子。小学艺术教育不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感受生活、敢于表现、大胆创新。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身为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教师,更应该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出发,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让我们的美育渗透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把教育新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访问:趣味性 审美 情趣 发挥 美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