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试论“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创新

    时间:2021-07-14 20:04: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务必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原则方法来开展教学设计,按照教材内容来划分知识板块,选择、组合方法,注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还要寻找有力、合理的教学改革路径,方能取得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关键词:“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创新思考
      一、“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更是一种教学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衡量客观事物的价值只能以其对人的价值为依据, 离开人就无所谓价值,在价值论中人是中心。[1]而且也是一种原则方法,是核心方法。“以人为本”既是目的,更是手段方法,手段为目的服务。可以表述为:用以人为本的方法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原则方法,还需要通过其他具体的辅助方法起作用。只有当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合理的时候,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预期目标,否则起反作用,不但代表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而会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4]
      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其教学任务包括两种:一种是整体教学,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齐心协力,各自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种是各个任课教师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求每位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好每一堂课。但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践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追求“以人为本”的目的,而忽视“以人为本”的方法要求,课堂的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设计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例,该课程可以专题讲座为授课形式,并按照内容所讲授的知识点,分成三大不同的知识板块,按照知识板块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模式。
      知识板块一:由专题一(大学生的人生新起点及生涯规划)、专题二(大学生的理想及其实现)、专题三(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专题四(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和专题五(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构成。教师可围绕专题的内容合理选择如下方法:
      一是教师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灌输法、讨论、辩论法和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如针对爱国、诚信、创新等热点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加强互动感,了解大学生的看法,以便进一步对其加以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质疑,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中以便相互提高。启发式教学的精神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前者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后者可利用校园的如井冈山精神展览馆等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或观看井冈山舞蹈史诗演出,获取新知识,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三是以娱乐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红歌引入法和影像动感陶冶法。前者将红歌导入课堂(方式多种多样),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后者辅助于视频或音响材料以生动展示,以增强感染力。
      四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法和问题探究法。前者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题调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后者是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知识板块二:由专题六(社会主义传统道德及社会公德)、专题七(大学生的恋爱道德)和专题八(婚姻与家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构成。主要涉及到道德及其相关问题,应以下列方法为主,辅助于上述方法。
      一是以榜样激励为主的方法。主要有引进先进人物进课堂讲课或介绍其先进事迹的方法和组织部分学生到附近周边单位与不同职业的模范人物进行访谈、直接交流的方法。
      二是间接情景教学法。教师可通过模拟现场情景手段,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和形象为主体的场景来引起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创造思维、自主探索和合作精神。
      知识板块三:由专题九(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专题十(实体法案例教学1)和专题十一(实体法案例教学2)构成。主要涉及到实体法律知识问题,应以下列方法为主,辅助于上述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包括视频案例导入法、引进法院审判活动法或者组织学生旁听法。
      二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法。主要有:教师介绍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课前或者课堂急性演绎案例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写好案例,在校园内或者野外选景,组织并挑选学生以各自的角色参与排练,制作成短片,待上课时使用。
      三、贯彻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主体思考
      (一)整体教学策略问题
      “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在教学的衔接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课内和课外与学生的沟通等方面都应体现“以生为本”的具体要求。
      (二)发挥教学合力的路径问题
      路径就是达到目的的线路,寻找最佳教学路径就要发挥每一个授课主体的自身优势,形成教学合力,这是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作用和效果的前提条件。
      (1)学校党委和行政是贯彻“以生为本”的主要主体,在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和后勤服务方面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路径。
      (2)“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含实践课)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教学的方法,语言的表达,与学生互动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技巧等,是增强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全身心听课,使课堂教学趋于完美状态,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的直接路径。
      (3)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主体,怎样体现“以生为本”,在互动教学中如何尊重教师的劳动、如何更好配合课堂和实践教学,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等,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路径。学生能否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其路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发挥作用的,旨在调动学生教学互动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发挥和实现。
      (三)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与考核问题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与考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密不可分,二者必须同时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一是课堂纪律表现,包括课堂出勤、听课态度等;二是课堂互动表现,包括提问发言、对话讨论、演讲辩论等;三是平时课堂作业;四是卷面测试;五是课外行为的综合测试。要求对上述五个方面分数权值分配合理,可以设计为:平时成绩占50%,卷面考试成绩占40%,综合表现成绩占10%(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监督)三项分数共为100分)。在操作层面上要求做到公平、客观、合理,才能真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把学生听课的兴趣调动起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实现教师舒心上课,学生快乐学习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元春.关于“以人为本”理论讨论情况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03.
      2.李青,科学发展观视域中“以人为本”[M].北京.事实出版社.2009-09.
      3.高放.关于“以人为本”的一些疑问的辨析.党政干部学刊[J].2006.04.
      4.刘志翔.践行“以人为本”的主体及相关问题.[J].理论月刊.2011-08.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试论 理念 创新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