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时间:2021-07-14 08:03: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致女儿的信》:一次并不成功的性教育
      人教社六册初中语文书,涉及爱情的共有六篇课文。其中纪伯伦《浪之歌》和《雨之歌》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拟人化表达;《望江南》《关雎》和《蒹葭》是诗化的古典爱情;《简·爱》的节选并非课文而只是作为附录存在,花园倾诉的片段展示的是成年男女的情感世界。
      散文诗、诗歌、小说固然可以谈论爱情,然而文学的境界总是高于现实地面,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女尚未长成,难以够着。若以这些文本作为孩子们情感生活的指导,显然不够贴切。这样看来,苏霍姆林斯基以父亲的口吻,非虚构的书信的形式,写成的《致女儿的信》,适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参考,在这个意义上比其余五篇更值得重视。
      一、积极的态度
      什么是爱情?或迟或早,谁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每个人触碰爱情的时间不尽相同,然而也许只有在成年的省思与回望时,才能透彻地理解爱情——爱情是一门艺术,是一项积极的活动,既使人克服个体的孤寂和与世隔绝感,又能保持自身本来的完整性。
      根据不同的爱的对象,爱情可以分为五种: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通常意义上的爱情其实就是性爱,若要谈论爱情就无法回避性的问题,弗罗姆说:“爱情毫无疑问会引起性结合的要求,在有爱情的情况下,这种生理关系就不会带有占有或被占有的野心和欲望,而是充满了温柔……性爱是具有独占性,但同时也是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显然深知这一点,他在《关于爱的思考》里写道:“应当推心置腹地、开诚布公地,最主要的应当随机应变地跟小伙子和大姑娘们谈论爱情。像思想、理智、意识支配感情这一类的教导,要像一条红线贯穿整个谈话过程。在关于爱情的谈话中,不要太重感情,而应让聪明才智和理性来支配。自觉理智地对待性欲,是关于爱情的谈话的最本质的方面,教育者必须用这些话语来触及人的心灵中最隐秘的东西。”正是这种大胆谈论性爱的态度,让他致女儿的六封书信广为流传。
      在第一封信里,苏霍姆林斯基借祖母之口,讲述了上帝与一对爱侣的故事,这对相爱的男女一起携手走过50多年,不管境遇如何变化,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什么是爱情?仔细考究文本,可以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借这个故事提供的三个答案:
      (一)爱情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二)爱情是忠诚(共同生活时)和心灵的追念(失偶之后);
      (三)爱情是美的。“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他从社会学、伦理学、美学三个不同的角度,尽其所能地回答了女儿的提问。
      二、谈论的目的
      遗憾的是,九年级上册语文书选用的《致女儿的信》,只是致女儿六封信里的第一封,这封信里除了那个童话故事之外,几乎别无所有;关于爱情谈话的本质部分,还没来得及展开。倘若读者有机会把六封信通读,那么翻阅第二封信时,就能读到一个中等技校的17岁女孩怀孕的例子了。苏霍姆林斯基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述这不幸女孩的经历,展示她中途停止的学业、遭到破坏的生活。该例子的残酷与之前童话的美好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个例子之后,父亲不再王顾左右而言他了,直接向女儿摊牌:“亲爱的女儿,你一定看出,我并不是无缘无故想起祖母的含有哲理的童话故事,也并不是随意和你谈起什么是爱情的话题。我想防止你重蹈许多女孩子的覆辙。她们为此不得不付出十分重大的代价:牺牲幸福、欢乐、健康,有时甚至牺牲生命。”
      两句“并不是”清楚地告诉读者,苏霍姆林斯基深远的忧心,以及发起“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真正的用意。正如他所说“自觉理智地对待性欲,是关于爱情的谈话的最本质的方面”,一口气写给女儿的六封信,最本质的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她在理智的婚姻到来之前意外地怀孕。因为“无知的不仅仅是那些竭力想满足性欲,但道德上从不准备做一个真正男子汉的男青年,无知的也有女孩子”。
      三、女儿为什么发问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当时14岁,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台湾学者游乾桂的统计,青春期的孩子最想了解的七个问题,分别是:月经、梦遗、手淫、性交与怀孕、避孕、性病、同性恋。
      青春期的过程,就是不断向世界发问的过程。初进青春期的阶段,以性为驱力的迅速发展中,随之而来的问题大多关于身体与外表,无论女孩男孩,都很关注自身的变化,也很在意与同龄人的比较。事实上,无论是乳房的大小、月经何时来、卫生棉的使用,还是阴茎上的斑点、左右睾丸的对称、精液的颜色等具体问题,其实都围绕着“我是谁”这一核心问题;而到了青春期的后期,问题的核心就渐渐转移,重点落在了“我应该如何过我的生活”这一点上。
      青春期的提问,值得父母认真对待。因为有些问题看似关乎特定的事实,其实暗藏着性启蒙时的深层焦虑;有些问题看似随意,其实含有严肃的弦外之音。
      什么是爱情?14岁的女孩问父亲,父亲说:“你的问题使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然后开始讲述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然而女孩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种可能——也许她想在父亲面前展示自己的成熟,也许她的身边已经有朋友开始恋爱,也许她曾被爱情一霎飞触的裙缘扫拂,也许她已经历了一次小小的爱情而想作一总结,也许她只是出于对父母婚姻的关心……无论如何,在父亲的回答中,她期待获得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尽管那是来自上一辈的老式武装。
      父亲竭尽全力地给予了回答,针对这个问题,写了整整六封信。那么,他的回答是否恰当呢?
      四、父亲的回答
      不难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滔滔不绝中归纳出他的爱情观:
      (一)爱情意味着对下一代负责(生殖);
      (二)爱情双方要持之以恒、专一不贰(忠诚);
      (三)爱情是从性欲中升华的高尚情感(美)。
      这三点其实都包含在第一封信的故事里,后面的书信中用了不少材料具体地加以证明。因为这是给女儿的信,所以在这三点之外,还特别附加了强有力的第四点——“妇女是爱情的主宰”。这种说法显然否定了爱情中双方的平等,也不能涵盖男同性恋者的爱情领域,最多只能将其视作父亲对女儿私下的、善意的性别鼓励吧。

    推荐访问:之旅 语文 独立 教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