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普通高校“学困生”群体生涯发展目标中的困与惑

    时间:2021-07-12 16:03: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学困生在普通高校都不同类型的存在着,之所以形成学困,并非智力障碍,更多是由于对大学学习持有的片面理解导致。本文拟从学困生外在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两方面进行归因与分析,通过探究学困生心理认知与行为方式,指出生涯发展与目标规划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当学困生形成一定的人数比例,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深刻与严重的。普通高校应对此给予重视与关注,避免出现对学困生“道不定,则不穷”的管理窘境。
      关键词: 学困生 生涯发展 困与惑
      人们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始于十九世纪末,以摩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主要从神经学、医学角度从事研究。到1960年后,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心理学的发展,更多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我国对学困生的理论研究近些年来不断得到重视,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得到更多关注。但对于高校学困生形成成因人们关注与研究则较为匮乏。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课程不及格累积达到或超过相应学分及以上,达到留级或退学标准,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达到一定人数比例,形成学困生群体,会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加,负面影响增大,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出现。
      一、学困生群体常见表现方式
      1.厌学与逃课。
      1.1管理模式改变。大学推行学生自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对学生课程出勤、班级活动、班费开支、评奖评优等常规工作多由学生会、班委会干部承担,相对于高中阶段“外紧内严”的管理,学生自我选择权空间更大。逃课给懒散、自由行事者带来了便利,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1.2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教学组织、个人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求学兴趣有很大影响。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不但能教书,而且能育人。当前大学教师中课堂组织与教学能力水平不一却是客观存在。相比进大学之前对大学老师的崇敬,觉得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过如此,心理落差造成对学习的无趣无味。
      1.3对课程设置不感兴趣。大一年级课程学习多为公选必修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毛概、马哲等),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带来的心理抵触(音、体、美专业相对突出);公选必修课多为大班上课,有些课程人数多达百人以上,课堂效果不如人意;公选必修课的考核方式多为考查,学生只要按老师提出的格式、内容、交付时间等要求完成,就可获得课程通过;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学生对公选必修课的重视程度淡漠。
      2.沉溺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相对于高中的紧张学习,大学校园弥漫的“自由”之韵让人自顾不暇,沉溺网络游戏主要是寝室通宵上网,或是校外电子游戏厅通宵上网。原因有:(1)高中学得太累让自己适当放松的借口;(2)大学相对高中宽松的时间支配;(3)无人时刻监管的惬意;(4)寝室成员间的“志趣相投”;(5)心理调节的不适造成角色转换的断层。游戏者从最初的打发课余时间、周末无去处消磨时间,到通宵上网玩游戏,及至经常性旷课,这种陋习一旦形成,无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谈话,还是家长的介入、写保证书等,现状仍然难以改变,成为学困生是必然。
      3.过度热衷大学学习外的社会活动。大学生根据需要适时参与社会实践,对认知社会、了解专业前景、提升能力有一定帮助。而缺乏有效的生涯目标与生涯规划,角色定位不清晰,在功利性的认知定位下把各项社会活动置于学习之上,学习成为“附属”。
      3.1开网店。信息化社会,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已日益凸显。大学生涉足于其中不是个例,通过开陶宝店、做电商、代购等形式,注意力和精力都关注在网络上,无心学习。
      3.2过早参与创业实践。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就业政策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得到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与选择没有做出探索与选择前就积极投身创业之中,他们在校园周边开餐饮店、礼品店、花店,服饰店等等,经济成本及人员成本的投入使他们更多把时间花在店铺经营管理中。
      3.3过分看重社交礼仪活动。以专业学习为前提的社交礼仪活动给学生带来的空间提升让他们对此热心关注。尤其追求以社交礼仪活动為媒介与社会成功人士接触与交往,以此作为个人未来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资源与资本,为参加社交礼仪活动淡化对专业学习时间的配置。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程,伴随个体一生的历程和发展。心理学家舒伯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时期,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5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5岁)、衰退期(65岁以上)。每一时期的任务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时期的发展。大学生阶段属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通过探索自我,确定自己在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偏好,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于学困生,其生涯发展认知显然存在片面。
      二、学困生群体形成原因
      1.对大学认知偏差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而带来角色转换迷茫和学习懈怠。
      1.1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考大学,实现这一目标就等于人生有了“交待”。多数家庭、高中灌输给学生的理想信念就是考上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后如何发展,如何有针对性探索自我,如何培养未来人生选择所具备的能力则缺乏必要的了解。
      1.2大学的学习模式“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相对于高中“掌握课堂就得到知识的全部”相比,大学课堂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要想把知识学扎实全面还须花大量课外时间看书查资料。课堂学习不是大学学习的唯一模式,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德育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也可成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渠道。学生在这些众多的选择中没有自我认知与目标确定,盲目选择,造成实际忙碌背后的空虚与落寞。
      1.3缺乏心理过渡与调节。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从“高考指挥棒”下的学习模式到自我把握学习节奏,自律能力没有充分养成,缺乏对时间的合理支配,不懂得主动沟通与交流,将心理情绪转寄于电脑游戏。另一种心理过渡缺乏调节表现为情感寄托的寻找,在没有形成成熟的个性心理,缺乏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观探索前而盲目获取情感,加之缺乏对情感应有的尊重,导致在一份情感中不能得到应有的心理支持,反而矛盾不断,给双方带来情感伤害。

    推荐访问:浅析 发展目标 普通高校 群体 生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