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时间:2021-07-12 16:00: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由于中西方在社交礼仪和教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中西方的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往往会发生误会甚至冲突,而文化差异就是其根本原因。只有更多地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文化与社交礼仪,有效地避免误会和冲突,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从礼仪文化及教育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西方文化差异 礼仪文化 教育背景
      一、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1.交际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日常见面打招呼,一般都是关于吃饭、去处、去做什么事情等,这使得人们感觉到一种亲切感。然而在西方国家,这种寒暄方式反而会使对方感觉到突兀、尴尬,甚至厌恶,在他们看来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是在“盘问”,是在打探他们的私生活。对于西方人来说,日常问候只需一声“你好”或标明时间来区分的问候:“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又如,尤为特殊的是,英国人见面一般只谈论天气:“今天天气很好啊!”
      在称呼上,汉语中一般只有彼此很熟悉甚至亲密的人才可以直呼其名。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则在很大范围内都可以“直呼其名”。在英语中,“先生”和“夫人”是用来称呼不知名的陌生人的。对于女性来讲,十几或二十几岁称呼为“小姐”,之间不分长幼尊卑,已婚的可称其“女士”或者“夫人”。家人之间可以互称姓名或者昵称,可以叫父母的名字。所有男性长辈均称之为“叔叔”,所有女性长辈均称之为“阿姨”。而在汉语文化中,一定要严格分清老幼辈分等关系,否则就是及其不礼貌的。
      在告别语方面,中英两种语言差距也较大。如医生和病人告别的时候,汉语中多数会说“多喝温开水”“注意加减衣服”“好好休息”之类的话,以此表示对病人的关切。但英语中这样的表达往往会被认为是唐突和冒犯,西方人一般只是简单地用“请多保重”或者“祝您早日康复”等来表达。
      2.餐饮文化的差异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可见中国人是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的。中国菜肴素来讲究色香味形意俱全,营养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西方国家则是讲究科学的饮食,注重营养的搭配以及吸收。西方人的饮食多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健康状态,似乎不太讲究色香味形意的搭配。
      对于餐饮氛围,中国人很享受喜庆热闹的氛围,喜欢大家围在一起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国人在餐桌上没有很特别的礼仪,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而西方人则享受幽雅娴静的用餐环境,他们很重视自己的用餐礼仪,强调文明用餐,如在进餐时绝对不能发出不雅的声音。在宴请礼仪方面,中西方也是各具特色的。在中国,向来都是以左为尊,地位最尊贵的客人要被安排在最左边的上座位置。而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女宾的席位要比男宾的席位稍高些,男士要给自己右边的女宾拉椅子,以示其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在用餐时要端正而坐,他们认为低头,弯腰或者用嘴凑上去用餐,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用餐时,西方国家的主人不提倡大肆饮酒,而在中国的餐桌上酒却是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也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二、中西方教育背景的文化差异
      教育是所有国家振国固邦的重要因素,中西方国家都着力发展现代化教育,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系列环节的改革与创新。这其中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
      就教育模式来看,考试是当前世界各国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手段。然而,考试在各国考试又存在很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就体现在各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
      深受几千年来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中国历来重视考试成绩。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张提供了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受种种的社会因素及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事业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就美国而言,美国的基础教育及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的基础教育相对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尤其是不够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培养。中国的家长和学校都将“应试”作为学习的目标。
      就国际数、理、化“奥赛”而言,我国对其重视程度无疑超过了任何国家。某位参赛选手在“奥赛”中获得了金牌,其省教育部门的领导及学校地领导和教师们为其组织了隆重的仪式并全程拍摄,此段拍摄在其省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相比之下,美国教育对此事要很漠然得多,有甚至连相应的正规辅导也不进行,这仅仅被看做是对学生某种能力的日常测试。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及其成功经验,对中美教育的差异发表了自身的见解: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教授还通过他所指导过的中国研究生总结了中国学生的某些共性: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一到实验室却不知所措。他曾在一次演讲中用一个生动事例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对一个将上海交通地图背熟了的外地学生和一个完全没有背上海交通地图的上海本地学生进行有关上海交通知识和能力的测试。在考场上,外地学生的分数遥遥领先,当两人进入上海市内交通中进行实地比赛时,外地学生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才能成功,而上海学生却能轻车熟路地达到目的。
      就具体的教育实践而言,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分数的提高而轻视人格的塑造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培养出学生和人格本位,培养出的只能是分数本位。
      基于以上差异,经过反思,我们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其一,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强弱不等的现象。强是指我们过多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传授和牢固,过多强调对学生考试能力的训练扎实而有效。弱则是是指我们对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薄弱,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其二,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
      其三,“高考”统天下的选拔人才方式必须改革。这座独木桥狭窄的无法容纳各类人才,尤其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董广杰.魅力与魔力——中西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推荐访问:中西方 浅谈 差异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