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现阶段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1-07-12 12:00: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对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命题作了多方面的论证阐述。界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内涵,论证了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优越性的必然性,从而确认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存在公有制主体地位被削弱和动摇的现象及不良后果,就现阶段如何坚持和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大力宣传公有制的优越性,批评各种否定公有制的错误观点,搞好下一步国企改革,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为主体;基本经济制度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7-5194(2008)02-0074-09
      
      收稿日期:2008-02-20
      作者简介:
      1.李炳炎(1945-),男,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特岗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唐思航(1982-),男,江苏句容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不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根本原则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明确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1]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决不能被削弱或动摇。但是,在当前理论界的争论中,似乎这已是个“淡出”的问题,颇有必要澄清理论,分清是非。
      
      一、何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总体方式,包括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政治形态、社会法律形态、社会文化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等。在社会形态中,社会经济形态是指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对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称为“经济基础”;也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在经济基础之上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治形态、社会法律形态、社会文化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等称为“上层建筑”。[3]
      既然经济基础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关系为主体、生产资料非公有制生产关系为辅体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在这里,非公有制生产关系,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生产关系,但是由于它们的总和在全社会的生产关系总体中必须处于非主体地位,所以,全部的非公有制生产关系的总和,必须处于辅体地位,不得在量上超过公有制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公有制生产关系总和作为主体生产关系所组成的经济基础,是必须始终保护和壮大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削弱和动摇,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构成了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那么,为什么必须以公有制生产关系总和为主体,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和谐呢?社会和谐,最本质的问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和谐。这是因为,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社会关系,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利益关系等等的最基本的东西。换句话说,为什么说如果以私有制为主体,社会就必定会不和谐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和谐社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和谐社会,一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资本主义和谐社会及其形成基础,马克思早有论述。马克思指出:“在资本-利润(或者,更好的形式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中,在这个表示价值和一般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同财富的各种源泉的联系的经济三位一体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生产关系和它的历史社会规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现象已经完成: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4]在这里,资本得到利润,土地得到地租,劳动者获得工资,它们似乎得到了自己应享有的东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和谐”之态。而绝大多数人也会被这种表象所迷惑,因此他们“感到很自在,这也同样是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们就是在这些假象的形式中活动的,他们每天都要和这些形式打交道”,[4]人们无法认识到资本雇佣劳动、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剥削工人阶级的极度不和谐因素根源的存在。资本主义和谐社会实质是一种以资本为主宰的在资本面前人人平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资本的和谐社会。在这种三位一体的和谐社会中,资本家阶级“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4]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这是一种以劳动为主宰的,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的社会公平、利益分享的和谐社会。只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景象。
      
      (二)公有制比私有制优越的必然性
      1.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公有制的优越性。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优越性。(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无穷动力和潜力。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较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深广源泉。(2)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体地位,成为社会和企业的主人翁,其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3)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具有在全社会范围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自觉地科学地配置资源的条件。(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私有制所不具有的优化地区布局,促进全国平衡发展的社会功能作用。(5)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应对突发性社会重大事故的社会功能作用。平衡-不平衡-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从5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看公有制的优越性。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的28年中,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伟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改革开放后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由3645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5%,由1132亿元增加到3.9万亿元;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7.2%,由206亿美元增加到17607亿美元;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万亿美元以上。[5]从长时期和总体上看,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很高的。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倍,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6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7倍,经济总量2005年上升到占世界第4位,综合国力上升到世界第2位,超过旧中国上千年经济增长的总和,用半个世纪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50年至20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程,以一代人取得了其他一些国家用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创造了根本条件,也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推荐访问:现阶段 若干问题 经济制度 完善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