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时间:2021-07-08 08:00: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5-0077-04
      作者简介: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北京100872)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格林伍德(E.Greenwood)在1957年提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五个:(1)一个理论体系(a body of theory),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2)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e-tion of the community);(5)专业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可以称为一个专业;但是其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尚待于进一步发展成熟。在他提出的五个衡量标准中,其中第一个条件即是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可见,理论对于一门专业的重要程度。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进而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且符合逻辑的解释,一门专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正是由于理论体系发展的系统化、复杂化,掌握这种理论体系所需要经过的教育和训练就会越长、越困难;而一旦掌握了这种理论,一个人也就可能成了一个专业的权威。一项事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关键就是看这项事业的理论发展程度如何;一项事业所能达到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其理论发展的程度。
      其次,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解决案主问题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影响。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社会工作的职责。社会问题非常复杂,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范围广、种类多,社会工作对象的特点及问题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在有限的训练中不可能教会学生应对如许众多的问题。而要解决上述矛盾,就要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训练,掌握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法。
      有的学者对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层次作了细致的分类②,对我们训练社会工作学生很有启发意义:(1)懂得如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及程序;(2)懂得如何解决多种类别问题的方法及程序;(3)懂得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及程序来解决面对的不同问题;(4)懂得设计和所面对问题相适应的解决方法及程序。只具有第一层次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不能担任社会工作者,只能作为辅助人员。具有第二层次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能够担任社会工作助理人员,其工作任务由督导人员指派。具有第三层次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能够担任社会工作者,但由于社会问题多种多样,他在实际开展工作时,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至于第四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社会工作训练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一般来说,经过社会工作训练能使学生达到第三层次的能力,应该说基本完成了任务。而要使学生获得由第二层次能力上升到第三层次的能力,其主要因素便是对理论的把握,特别是那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问题的成因、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白解决方法与问题之间关系的理论。而要由第三层次能力上升到第四层次能力,更需要懂得建立及修改、完善理论,使其协助人们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
      由此可见,理论对社会工作者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并提供适应不同训练要求的社会工作理论。
      
      二、本土理论供给不足制约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首先,外来理论不可能完全满足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从与社会工作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看,不少学者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两大层次,但提法稍有不同。提姆斯(N.Timms)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理论来自其他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医学、经济学等,它便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的理论即实施理论,来自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与达成社会工作目标。大卫·豪(David Howe)则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与“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两个层次,前者是指社会工作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后者则是指社会工作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比较可见,两种划分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第一层次的理论抽象程度较高,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福利经济学等就属于这个层次。第二层次的理论又可分为介入模式理论及实践理论两个具体层次,前者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像个案工作中的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后者涉及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与操作方法,像自由联想法、批判式提问法等便是属于该层次的理论,其抽象程度最低。
      毫无疑问,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中体现社会工作一般规律的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不仅适用于西方,对中国同样适用,可以为我国社会工作理论建设所借鉴。同时应当特别指出,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形成于西方独特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受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影响,这些理论与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可能全盘照抄。
      其次,本土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着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社会学的恢复重建进程,专业社会工作的教育及实践在我国也得到了恢复发展。自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至今,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211所,每年招收及毕业的本科生各在一万人左右。虽然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即将在全国展开,但由于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建构严重不足,在专业教育及实务中采用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技巧主要或基本是借用西方的,这种局面已极大地制约着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社会工作职业化难以顺利、深入推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需要一定的理论准备,其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 本土化 路径 构建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