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以民主的心态研究民主问题

    时间:2021-07-05 12:02: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 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储量不存在悬殊差异的情况下,理论工作者心态的好坏,对研究成果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的民主理论研究,必须以研究者自身抱有民主的心态为前提。谦虚、包容、乐观,是民主心态的主要内容。民主问题研究者只有养成了这种健康的心态,在理论工作中以身作则地践行民主,以民主的心态看待同行、研究问题,才能将学术研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推动作用落到实处。而民主心态的养成,既需要研究者们高度自觉地提高内在修养,也需要报刊媒体通过打造高质量的学术批评平台提供外部条件。
      关 键 词 民主 中国式民主 民主心态 学术批评
      作 者 赵景刚,武警北京指挥学院教研部博士,军事科学院博士后。(北京 100012)
      高民政教授《中国式民主也是个好东西》(《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1期)发表后,蒋德海教授以《“中国式民主”的好坏要由民主来检验》(《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2期)为题,提出了若干批评性意见。二位教授都以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为学术专长,围绕中国式民主探讨的两篇论文也颇具代表性,是学者们在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有益争鸣。笔者认为,如何研究当代中国民主政治问题,涉及民主的概念、历史、条件等民主理论的“元问题”、当代中国的学术自由问题、理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问题,确实很复杂。本文以学术心态为切入点,谈一谈如何以民主的心态研究民主问题。
      民主心态的内涵及意义
      民主的心态,是人们将民主原则内化于心的结果。一个理论工作者具有民主的心态,意味着他:
      谦虚,始终以复杂性思维看待事物,承认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即使对自己的立场、观点充满自信,也不将自己视为绝对真理的化身,好像自己在道德和知识上永远占据制高点一般,反感、排斥一切批评。分析问题时力避先入为主,做出判断时力避把话说得太“满”。
      包容,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有着足够的尊重,将其视为学术群体的平等一员,“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①。批评别人时,不吹毛求疵,不为了批评而批评,尤其不会片面化,为了自己立论的需要,盯着对方观点的某一次要方面而有意忽略其主要方面;被别人批评时,能够理解和体谅别人也跟自己一样,怀着“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美好愿望,不轻易怀疑对方“动机不纯”并将其划定为自己的对立面。
      乐观,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是“最不坏的制度”,相信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对于政治发展实践中的问题、民主本身的缺陷及其所遭受的质疑、人们在探索民主之路过程中出现的观点分歧甚至对立,都能心平气和地泰然处之,坚信这些只是民主发展进程中的暂时现象,也坚信它们最终都能(而且是只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得到解决。
      可见,民主的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对于做好中国式民主研究,民主的心态不可或缺。
      第一,民主的心态是中国式民主理论研究充满生机的动力之源。可以说,民主性是学术的本质属性之一,没有民主,学术便无从谈起。民主心态支配下的学术民主,是一种高效的纠错机制。这是因为,在高质量的学术争鸣中,有的概念、观点或理论式微乃至被淘汰,有的则根据遭受的批评、质疑及时完善,从而焕发强大生命力。“真理越辩越明”,相反,谬误则往往因为人们不愿“辩”、不敢“辩”而越积越多,直至压倒真理的声音。
      中国式民主,不管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实践,都有直面各方质疑、批评的“义务”。对于中国式民主的支持者而言,它没有遭遇挑战或者刻意回避挑战都会贻害无穷——理论上“说不好”,实践上“做不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主的心态、民主地探索与争鸣,就是确保中国式民主研究充满生机的“活水”。遗憾的是,对于中国式民主这一如此重大、如此需要通过学术批评来不断完善的理论命题,尽管学界这几年给予了不少关注,但像蒋德海教授这样从比较规范的学术批评角度公开提出质疑、批评者寥寥无几。平心而论,蒋教授的不少观点笔者都“难以苟同”(正如他对高教授的不少观点“难以苟同”一样),但蒋教授公开发表学术批评这个行为本身,无疑符合中国式民主研究走向深入、规范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民主研究的一大幸事!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蒋教授“敢为人先”的响亮批评而喝彩,也更加期待高民政教授及其支持者们积极回应。只有这样,蒋教授难能可贵的学术批评,才能达到“抛玉引玉”的理想效果,中国式民主的研究才会真正走向深入。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式民主研究者所希望看到的吗?
      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当下有的理论工作者,不够谦虚,甚至有些偏执、霸道,对善意批评置之不理。有的不够包容,缺少自我反思,听不进去反对意见,即使听到了,也不按照客观事实和学术规范“据理力争”,而是喊口号式地反驳、恶语相向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有的不够乐观,片面理解和动辄搬出邓小平所讲的“不争论”,认为“争论”影响“稳定”,阻碍中国式民主的前进。如此种种不民主、不健康的心态,乍看上去是“保护”中国式民主,实际上是对它的最大损害,必然导致中国式民主“研究”在长时间的“低水平重复”中失去吸引力、影响力。
      第二,理论工作者抱着民主的心态研究中国式民主,对整个社会心态的民主化有引领、示范作用。多年来,政治理论工作者们不断寻找和论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党内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等等,都是大家热衷讨论的选项。其实,从某种角度讲,理论工作者队伍自己又何尝不是“突破口”?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而民主传统、民主文化的形成,总需要有一部分人做出表率,发挥带动作用。理论工作者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丰富的民主知识,而且在信息时代,与社会互动之频繁、能见度和影响力之高,都称得上前所未有,具备了引领社会心态走向民主化的主观条件。思想文化界里民主的“先知”“先觉”者们应当“先行”,以自己民主的心态、民主的风范(而非夸夸其谈、言行不一,理论上呼吁民主,实践中违背民主),带动整个社会心态民主化。具体地讲,就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有足够的使命担当,对自己的不民主心态和言行所起的不良示范作用保持足够警惕。

    推荐访问:民主 心态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