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1-07-01 04:00: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广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战略对掌握多国语言和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要求创新双语教学中专业人才语言能力的培养模式;二是“一带一路”战略对多元知识的系统化、综合化需要,要求重建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体系;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文化融合的内涵,要求双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的普及和强调。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6)18-01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及东南亚多国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这一宏伟战略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亚洲腾飞的重要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我国经济带的延伸,也是我国涉及文教科卫体等多方面公共管理经验交流和推广的延伸,公共管理多维度的交流是以双语能力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理解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为支撑而展开的活动,这就使得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应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化时代背景,对公共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具备双语能力、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等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1 双语教学中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对语言的要求源于其战略版图的宏大和涉及国家民族的众多。理论上认为:“‘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来看,不难发现,“一带一路”战略版图十分宏大,横跨欧亚大陆,沿线途径64个国家和众多民族。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已同30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阿什比认为:“教育是环境的产物。”[1]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地区和民族众多,这就使得“一带一路”必然内含对英语和各国家民族语言的要求。换句话说,要实现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强调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必须首先实现语言相通以及文化相通。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需要的是具有语言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外国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这是因为“一带一路”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互通融合,各领域有着自身的专业学术语言及其内涵,因此,要深入进行交流和融合,就需要专业人才掌握语言能力,而不能要求外国语专业人才去重新学习专业知识。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守夜人”,曾被翻译为“守业人”,这就是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障碍和困境。公共管理专业领域中也大量存在如政策之窗、精英俘获、逆向选择、用脚投票和二律背反等专业用词,这些词内含深刻的专业内涵和寓意,并且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意义,仅仅依靠字面翻译难以表达其内在丰富涵义和背景,这就要求表达和翻译必须具备专业背景,才能够清晰、有效表达。“一带一路”战略对语言,特别是专业语言表达、翻译和沟通的多元化、精准化要求,形成了对高校专业人才语言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的问题倒逼。从当前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来看,显然难以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其表现为:首先,以中文和英语为组合的双语教学,未能实现“和”的关系,即将知识和语言两者相互作用进而协同发展的关系有效掌握和运用。而更多表现为“或”的关系,即以对专业知识的识记替代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缺乏多国语言和中国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双语教学多为“1+1”模式,即中文+英文,这与“一带一路”战略对双语教学“N+1”,即沿线各国语言+中文的综合性要求相差甚远,其结果是语言障碍将直接导致沟通、认知、融入和合作等过程障碍,并进而间接导致多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共识形成和合作障碍。因此,应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创新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一方面,应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不仅强调能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更强调对专业领域词汇、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应结合各高校特点和优势,试点增开“N+1”的双语教学模式,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的语言和中文相融合,形成有针对性和特色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可凭兴趣自由选择。这不仅将使各高校语言教学优势得以体现和发展,也深刻契合了“一带一路”对多元语言和多门专业融合的要求,这种要求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广和实施而日益多元和迫切。
      2 双语教学对专业知识的体系重建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双语教学模式遵循以西方原著为基础结合中文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和英语进一步深化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在于教学内容受制于课本,与公共管理的现实和前沿理论脱节,并且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面临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英语能力的两难选择。“一般来讲,双语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对他们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并能熟练地以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文水平制约,往往选择专业知识,全程用单一的中文授课,较少使用英语,导致双语课程未能通过双语教学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另一些教师则选择全英文授课,导致双语教学演变为另一种单语,也未能达到双语教学原本以专业知识为主,以英文作为辅助工具支持和优化专业教学的目的,甚至会导致英语知识替代专业知识的“本末倒置”现象。另外,当前公共管理学科双语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未能结合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形成教学体系,并进而形成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思维体系。双语教学大多停留在单一课程的英语授课层面,形成了教学质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突出矛盾。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公共管理起源于西方,大量经典文献和前沿知识都以英文教材呈现,经典译著虽不断出版,但想要获取前沿信息和知识却只能依靠收看英文新闻或阅读英文网站获取,或在springer和elsevier等引擎上搜索最新文献。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如火如荼的实施和推广中,作为公共管理的专业人才在“五通”的建设过程中大有作为,扮演着“一带一路”开拓者和实践者的角色,应积极融入和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設中。公共管理人才的战略融入以系统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性质、政策法律、公共管理现状、社会情况、舆论情况和公民特质等为前提,应以系统分析和对比各国公共管理经验教训为前提和基础,才能真正在“五通”建设中发挥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特长和作用,而这就对公共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提出了系统化和动态化要求。公共管理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分为三类: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前沿理论。基础理论双语课程主要涉及公共管理学科大类的基础课程,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社会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该类课程的双语教学目的是为了为公共管理学科大类的学生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了解学科经发展脉络及核心观点,掌握学科经典原著及其观点启示。专业理论双语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学科下设各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如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的双语授课,这类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各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该专业领域的英文原著、重要英文政府和学术网站、核心英文文章和著名国外学者,使学生形成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资源体系和能力体系。前沿理论双语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前沿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应对“一带一路”相关理论和信息进行介绍。例如应在双语课程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公共管理的现状进行介绍,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该战略如何响应以及世界各国学者对“一带一路”观点和建议;应对各国公共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应结合我国公共管理的经验(扶贫、教育、城市治理等),对我国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推广进行介绍,当然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大量介绍相关国家的英文政府网站、公共管理的英文学术网站、智库网站、高校网站和NGO网站等,这对教师教学准备的要求较高,但对学生信息的获取、方法的掌握和创新意识的启发助益颇多。

    推荐访问:双语 教学模式 战略 高校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