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学生道德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1-06-20 16:0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其自身发展和社会未来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在中学生道德教育当中加入人文教育的培养,对健全中学生身心培养,促进中学生发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分析方式,提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学生实现人格发展和对校园教育形式完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精神;道德教育;中学生
      受时代进步的影响,人类文明素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片面追求利益教育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现象已经滞后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相关教育者开始对中学生人文精神德育教育工作提起重视,通过对中学生的健康引导,宽容教育,使其完善自身德育发展,体现自我价值所在。
      一、人文精神的涵义及培养必要性
      人文精神是对历史人类留下精神文化的继承和珍视,是对个体人格的一种全面发展和培养,集中表现在道德教育当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必要性,首先是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界相关学者和民众不断提高对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其次,结合学校发展现状,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对校园发展理念和目标的修正,更加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围绕“关怀生命、智慧育人”两方面进行,所以本学校的主要精神也围绕“容纳”进行,开放和包容的人文教育成为校园教育特色。最后,中学教育对学生的自我人格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为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必须对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缺失人文精神的表现
      (一)缺少实践性道德教育
      就中学生目前的道德教育而言,其中缺少了实践性的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通过教师单一的教诲和讲解是不能够培养出来的,这种精神主要来源于学生对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所引发的共鸣,以此来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现实的道德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德育培养方面的做法也很全面,却忽视了对中学生内心的感染,与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联系甚少,不能让学生在教育中真正得到体验和感悟。一些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体现了校园德育教育的表面工作较多,例如,学校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之后发放相关记录手册,实践过后让社区盖章等,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将德育教育与盖章了事结合起来,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德育教育[1]。
      (二)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人文精神中的德育教育主要追求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其个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但目前的德育教育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便是忽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统一的“三好学生”。这种教育模式通常是对学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但不能让学生充分表现和展示个性的自我,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就好比是生产线作业一样,按照固有模式培养学生,使学生失去对个性化的追求,千篇一律,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接受德育教育。
      (三)忽略了教育中人格的培养
      人文精神意在追求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容人的气质,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但教育专业的发展逐渐被市场化的发展所影响,使得教育工作者通常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将教育中的道德培养直接转化为市场成果。“教育商品化”的形式也逐渐成为校园德育教育当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將学校看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学生便是其中的生产商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商品关系方向。这种教育思潮忽视了德育教育当中对人格的全面培养,教师们也都为了提升自身班级荣誉或追求名利而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数量化发展,导致道德教育缺少应用的灵魂和目标[2]。
      (四)道德教育偏离了学生生活
      在现代德育文化的教育中,人文精神主要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学生的宽容品性养成。因此,德育教育更应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现实生活,经过不断实践,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的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而言,其中存在部分教师在德育实践中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脱离生活,不接地气的德育教育,往往不为学生所接受,接受德育教育也就仅仅成为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远远偏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例如,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仅仅做到外化于形,而不能内化于心,甚至觉得德育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展。这样的教育结果并不是学校和社会所向往的,事实上,这种形式的教育也是中学生普遍排斥和厌恶的。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偏离学生生活之后是不能被学生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不利于学生德育培养的发展。
      三、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健全学生人格塑造
      健全学生人格的塑造,一是对学生责任感的塑造,在责任中展示出自身优良品质。二是对学生意志与勇气的塑造,使学生能够在不违背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有足够的勇气去创新发展,解决问题。三是对学生积极乐观心态的塑造,对待同学老师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四是对学生团结写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团结他人的同时,对自身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管理能力。综上所述,这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健全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3]。
      (二)弘扬“容纳”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中不乏人文精神存在其中,对正处于发展成长的中学生而言,教给其中华传统美德,不仅能够促进中华美德的传播,更有助于建立学生包容友爱的情感培养,使其健全发展。其中对学生“容纳”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精神培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会包容是一种美德的体现。包容别人并不是畏缩的表现,而是一种大度的体现。例如,将学校比喻成大海,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个体就好比是小江小流,因为校园的这种包容,学生能够在校园中进行充分的德育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四、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结合实践生活进行素质培养
      中学生在校园的德育教育培养中离不开实际生活,要想学会容纳他人、包容他人,就必须健全学生自我人格发展,积极将学生素质培养落实到实践当中。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大部分也都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感悟是任何说教都比不上的。因此,学校有关领导应当注重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做到德育教育生活化。例如,学校不应该一味反对学生追星,而是在其追星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引导,督促学生能够实现人格精神培养。学习偶像坚强面对各种事情的意志,以及对待媒体或同行的尊重态度。通过结合实际活动来实现学生道德教育的素质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中学生 人文精神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