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注重情感教育,还原历史本色

    时间:2021-06-19 08:0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统一体,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推而广之,没有情感的历史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从这里不难看出我国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对德的重视,而中学历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自然也要为此服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包括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这充分说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目的之一。所以,情感教育由一种教育手段上升为素质教育目标之一,是现代教育改变过去由于片面追求分数而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认知过程轻情感过程的应试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李大钊曾经说过:史学对于人生的关系,可以从知识方面和情感方面两部分去说,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史料浩如烟海,史实复杂纷纭,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地理、科技等诸多领域,不仅知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其中也蕴涵着厚重的情感因素,如:历史人物的善与恶,历史现象的丑与美,历史事件的好与坏,都会使学生产生爱憎分明、喜怒有别的情感波动,这就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因此,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特征和情感内容的研究,努力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有效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在历史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历史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情感教育的殿堂。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是难以深入历史和置身于历史氛围之中的,以旁观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实施情感教育。有激情的、以参与者的角色讲授历史,就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在热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动心,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内心的体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情感意识,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历史人物的不同情感,然后通过情感的转移,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从而在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沟通他们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
      提高道德认识,历史课应特别注重传统美德教育,我国古代有自己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我们今天传统道德教育中,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或世界各民族传统美德,按道德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归类,以总结出对当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用的东西,如班超投笔从戎,戚继光"封侯非吾志,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种"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自嗣同始"等等,体现了一种"大公无私"的境界,这种体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先公后私和大公无私的道德因素,正是社会主义道德所需要的。现实社会中,少数人处于自私自利或大公无私的境界中,多数人具备了先公后私的境界,在先公后私的境界中,"公"又是分层次的,可以是小集团,也可以是大集体,再就是国家利益、国际主义。白求恩同志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这是全人类共同的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改变和升华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再如罗斯福新政,在经济危机面前,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经济危机,代表历史的进步方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如此,资本主义就无法前进一步,这是历史的"真",新政一开始,虽然遭到一些垄断资本家反对,但由于消除了危机,恢复了经济,因而也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通过新政在美国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创造了条件,因而罗斯福普遍受到了人民的好评,连斯大林都说:"在现在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这就是历史的"善"。然而罗斯福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就其对劳动人民统治和剥削来说,又不是"善",而是"恶",罗斯福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在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善恶兼有的人物,像唐太宗、岳飞、左宗棠、斯大林等等都是,历史课中,通过对各种道德境界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境界改变和升华的各种条件,对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鉴前世之兴衰”才能“考当今知得失”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有繁荣强大也有积贫积弱而遭外来入侵;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有造福本国、本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明创造等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产生爱国主义热情。如:中国古代史中的领先世界的成就:四大发明、李冰的都江堰、杜诗的水排、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侠骨丹心,刘胡兰的无所畏惧,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學生在学习这些历史时,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便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可以说:历史点燃了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火。
      四、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制度创立的艰巨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学生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历史至今已经历过五种不同社会性质的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意味着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如何让学生认识每种制度的先进性,这是历史老师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新制度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强大,可遭五马分尸;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了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出现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共和党人、拿破仑等多个派别上台,经过多次反复、曲折才终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是来之不易,从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我们的大门,我们整整受了100多年的屈辱,在这100多年中,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结果都失败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他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了28年的时间,终于建立了新中国。通过这些事件的讲述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想,这就是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五、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情感的主体体验
      在人类社会里,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爱和恨必须源自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知识可以灌输,但情感只能渗透,只能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故意雕琢,情感教育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只有教师的投入没有学生的体验,任何美好的情感都无法产生共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情感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体验之后,才能在情不自禁之中启发悟性,萌发情感,实现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例如:在讲授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罢官流放后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重现历史,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会去揣摩不同角色人物的思想感情。扮演楚王的学生体验楚王昏庸糊涂、宠谗臣而远忠臣,以致于亡国的教训;扮演谗臣的学生体验乱臣卖国卖主、陷害忠良而成为误国罪人的无耻;扮演曲原的学生体验忧国忧民但得不到重视得不到信任,只得眼睁睁看着祖国和人民沦为别国之奴的种种无奈和哀伤之情。无形之中,情感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情感教育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取得了成功。然而,在不将情感强加于学生而让学生亲自体验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学生个体个性特征的差异,决定了各自情感体验的水平是不一致的,是有层次有高低之分的。如:体验“母亲的伟大”时,无母和有母的学生的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适度的情感目标,在教学里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地去实施和完成,避免泛泛而谈,避免操之过急。
      总之,在“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观看历史影片、表演历史剧等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这样我们的“教书育人”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推荐访问:本色 还原 注重 情感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