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政府官员未来选拔路径三大猜想

    时间:2021-06-15 04:00: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干部遴选观。60年代注重政治出身,80年代注重年轻化,90年代注重知识学历……时至2010年,干部的选拔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展望未来,干部选拔又有哪些可以预见的趋势?
      
      猜想之一:
      保持年轻化,但不层层递减
      最近一个月,娄晓觉得生活很“不给力”。10月28日下午4点过,记者本以为会在办公室进行的采访,却发生在去菜市场的路上。“单位反正没啥事了,我刚好要去买菜,我们边走边聊。”原四川某地级市区卫生局医政科主任娄晓边披衣服边说。一个月前,她遭遇了“被下课”,从主任位上退下,被安排到一个闲职部门。9点半到单位应卯,上上网应付应付公事,下午不到5点就溜回去买菜做饭。看上去像是快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却发生在了这名业务骨干身上。
      “还不是年龄‘层层递减’惹的祸。”采访中,娄晓对被“切下”的命运颇为忿闷。1964年出生的她有着副高职称,担任副主任、主任已8年,正值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的成熟期,没想到遇到了干部的“45岁”坎儿。如今,再有冲劲也化作了一声无奈,买菜做饭管孩子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她的“接班人”,是一名年仅32岁的“潜力股”。
      与娄晓相对应的,采访中的另一名“80后”副镇长则有些焦头烂额地告诉记者,上任后,一下子面对复杂的全局情况、人际关系,“又比不上老同志熟悉情况,天天都在焦虑中,头发都掉了好多”。
      “干部年轻化思想是当年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时提出来的。然而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干部的选拔年龄出现了‘层层递减’的现象。越到基层,干部‘切’得越早、提得越小。年轻化整成了青年化、低龄化。”曾在县委书记位置上任职多年、现为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的刘谦祥对这种情况很有感触。
      通过历届党委换届,已有专家分析出了其中的年龄“奥秘”:省级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和其他常委的提名年限须遵守“3—1—8”红线。即党政一把手的年龄不得超过63岁,纪委书记的提名年龄不超过61岁,其他常委的提名不得超过58岁。假若省级领导遵循如此规律,那么,要想在到达这一高度时不碰“红线”,只能一级一级地往下压年龄。“有的地方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选拔县级后备干部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刘谦祥说。
      “当你的年龄等不起、青春经不起蹉跎时,急功近利、浮躁心态就成了必然产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层层递减使年龄成了干部的敏感问题,也使干部破格提拔成为常态,现在干部经常在一个位置坐不到两三年,就坐不住了,急于谋求下一步的升迁。
      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这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各年龄段干部的晋升途径将越来越合理,越到基层提拔越少的趋势将被扭转。最终,将形成科学合理的班子年龄梯次结构,老中青实现最佳配比。
      而中组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明确表示,县党政正职队伍以4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要注意使用其他年龄段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防止在年龄上搞“一刀切”,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
      猜想之二:
      注重基层经历,主干线选干部
      2011 年度的公务员“国考”依然高烧不退。近142万人冲向公考“独木桥”,期待捧上“金饭碗”。其中国家能源局某职位的报名比例达到了4961∶1,刷新了去年4224∶1的纪录。
      然而,仔细分析招考简章和职位,有些变化耐人寻味:一是招录计划中85%以上的职位需要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相较于2010年提高了15%;二是不再对大学生村官加分,而是拿出计划定向考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三是试点招录工人、农民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
      基层二字,愈发成为了公务员选拔标准中的重中之重。而主干线,则指担任过地方党政领导职务,尤其是像县委书记、县长等一把手职位、主政一方的干部。
      翻开近年来在省部级政坛崭露头角的官员履历,不难发现,很多都曾有过担任地方党政领导职务的经历: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现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孙政才,曾任中共顺义县县长、顺义区委书记;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春华,曾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现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曾任辽宁省金县县委书记,大连市金州区委书记。
      今年8月,中组部的一项创新之举牵动了中央和地方无数干部的神经:国家机关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将派出60名司局级干部,到地方担任市县委书记、市长等职;与此相对应,还将在全国各省市选调60名优秀厅局级官员,进京分配到各部委担任司局长,进而形成中央与地方干部交流的互动机制。时至11月,交流干部已基本履新到位。
      此次双向交流任职工作还受到了高层的高度重视。习近平表示,此举是着眼于改善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进行的一次探索,有利于改变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经历单一问题。
      这番话的背景,则是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启动。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而中央正式下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已经确定,到2020年,没有基层任职经验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能再提拔了。
      猜想之三:
      加大竞争性,或将打破铁饭碗
      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公务员这个职业更显现出其“金饭碗”的特性:旱涝保收的工资、微乎其微的淘汰率、传说中的灰色收入等等。
      不过,在中央日益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机关这个“保险箱”还能保险多久?从近年来各地的做法和中央的表态中,我们或可看出一些端倪。
      与此同时,公务员的人事改革也在小步进行中。
      据了解,1996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近2万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每年不到3000人,这个数字相对于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公务员队伍来说,只能说是微乎其微。2008年末,国家公务员局连发《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3个试行规定,将公务员辞退机制首次落到“纸上”。
      “增强竞争性,最终认同竞争性,是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可能的前提。”一名资深党建专家表示,事业单位干部能上能下为何能推进?表现形式是观念问题,其核心是能否下决心的问题。当竞争成为常态后,观念自然就转变了。
      政府雇员制,则是借鉴西方做法,开辟了公务员引贤纳才和退出淘汰的新路子。今年年初,深圳市宣布深圳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深圳市公务员将被细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3个类别,除了综合管理类仍沿用以往公务员的管理模式,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都将实施聘任制,标志着深圳公务员正式告别“铁饭碗”时代。
      民主测评则是增加了无数双监督的眼睛,也让干部的眼光更多地要“往下看”。记者曾在2007年末亲身参与过四川省巴中3县一区的民主测评,当时接受各界代表测评的干部既有压力又非常重视,因为测评办法上明确规定,如果民主测评各项总计有30%以上的“差”,干部将就地免职。时任巴中市委书记的李仲彬有一句话记者至今仍记忆犹新:“民主测评会让你不得不勤奋,不得不廉洁,不得不努力工作!”
      今年6月,中组部召开省区市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对干部能上不能下等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难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破解之策。这是中央再次针对干部队伍缺乏竞争性、流动性的顽症发出声音。
      (摘自《廉政瞭望》)

    推荐访问:三大 政府官员 猜想 路径 选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