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公民观与民族观分析

    时间:2021-06-09 20:05: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特殊的历史文化、民族观念等诸多现实因素使其现代化进程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文章从公民观的现代化,即公民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探讨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同时强调民族观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化 公民观 民族观 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概念源自西方社会,是当今时代的热议话题。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变迁现象,反映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他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①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实现广泛、深刻的社会转型的主流趋势,任何一个国家,人的现代化水平和各区域的现代化进展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和制约国家现代化的总体状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要妥善处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问题,稳步推进我国现代化整体进程。
      民族地区现代化之公民观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学者指出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意识上的现代化过程”,②也有学者甚至指出“人自身的现代化比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更为重要,”③“人的思想行为层次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层次。”④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无论是民族政治制度、经济产业结构、社会文化类型的深度调整或转型,还是人们整体生产生活面貌的翻新和变化,都离不开其主导力量—人。现代化以人为依托。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财富和文化成果的极大积累,大量的现代化成果最终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因此,相对于国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现人的现代化对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是各民族的现代化,”⑤国内各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各地区和民族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的潜在因素。民族地区只有认清自身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迫切形势和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变迁潮流,才能实现从民族个体到民族群体的共同发展。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地区,都应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首先实现公民观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指出“现代化仅依赖于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是不够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经历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现代人格、现代品质,那么这个国家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⑥因此促进人的现代化必须重视提高人的素质,要求人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人的观念的转变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最基本要求。观念的转变首先表现在人作为社会人的最重要身份的归属和认同的转变,即人首先将自己归入哪一类共同体。这种身份观同时作用于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即人在这个共同体中如何表达。
      现代意义的公民理论起源于西方社会,它的诞生标志人的身份观的重大转变。公民身份有别于其他群体身份,以某一特定属性如民族、地域、职业、宗教信仰等划定的群体成员的身份具有文化属性,哈贝马斯说公民是“以宪法为象征的政治共同体内的成员”,公民身份更多的与政治相关。公民身份体现一个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反映了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公民观作为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因为其能有效地指导公民的现代、文明、规范的社会行为方式。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后来历次修改的宪法中,“公民”一词才出现,可以说公民观意识在我国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没有非常牢固的社会基础。伴随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以及势不可挡的现代化发展潮流,新时期人的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必须与社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变革相适应,强化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任务面临国民素质与物质发展不平衡、社会公德信仰体系滑坡、整体文明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等严峻问题,不可否认与国民现代公民意识淡薄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的公民不仅仅是政治上具有本国国籍和享有公民权的人,更是在思想观念上不愚昧、不封建、不落后的公民,还是在个人素质上文化素质高、文明程度高、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的公民。现代公民观是一种先进、文明的思想观念,对个人而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个人文明程度和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促进个人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对国家而言,有利于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和构建精神文明社会,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民族地区现代化相对落后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实现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作用,针对民族地区公民意识基础相对薄弱、多元文化并存等特殊原因,通过树立和推广现代公民观,把身份认同作为首要切入点,加强民族地区的“四个认同”,重点应把握民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和现代文明、规范行为教育,实现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首先,各民族成员应提升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的归属和认同,以及对国家的信任和感情。其次,各民族成员应做好主观努力,逐步实现公民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具体来说,应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解放本民族的旧思想,摒弃封建落后思想,秉持开放先进的新思想,尤其防止产生狭隘偏颇的民族观;应主动学习、吸收外来的优秀现代文化成果,抛弃本民族不合时宜的遗风陋俗和糟粕文化,学习践行规范、文明的社会行为。最后,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往往依靠民族的、国家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因此依照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脱离群众,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民族地区的公民也应积极拥护本地现代化发展前景,紧密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靠拢,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

    推荐访问:公民 现代化进程 民族地区 民族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