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抗战时期陇东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时间:2021-01-19 20:03: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陇东的医疗卫生事业,是陕甘宁边区卫生事业的重要一环。是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到来发展起来的,与陇东驻军的卫生史密切相关,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个时期的医疗机构建设、药物研究和医风医德建设及一系列卫生防疫运动,推动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在陇东大地逐步推广开来。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陇东老区  医疗卫生
      陇东老区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经济文化落后,“地瘠民贫,社会风气闭塞,长期以来缺医少药,不良卫生习惯根深蒂固,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肆虐,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毫无保障,居高不下的人畜死亡率严重影响着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边区社会的进步发展。”
      陇东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是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开创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发展史与陇东驻军的卫生史密切相关。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医院在华池南梁建立,马锡五任院长,是陇东革命史上最早的医疗卫生机构。不过,医院设备十分简陋,医务人员很少,西药极为困难,看病以中草药和针灸为主。随着中央红军的到来,红军的医院、卫生所、卫生队也进驻陇东解放区各地,教导所二所医院在庆城县城、红三十军三十四图卫生队在镇原屯字真,用进口西药“六0六”、“九一四”及阿司匹林为部队伤员和当地群众看病。
      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老区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缺医少药的状况大为改观,掀起群众性卫生防疫高潮,改变了落后卫生习惯,增强了人民体质,为共和国卫生事业奠定了基础。尤其抗日战争时期,陇东解放区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一、医疗机构普遍建立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在曲子县曲子镇成立后,分区保安处设立卫生队,有医务人员10余人,1937年冬,八路军三八五旅军医处随旅部驻庆阳县城,有医务人员20余人,所属七七0团卫生队随团驻庆阳驿马关。随后,警备二、七团分别在曲子、合水组建起两个卫生队,有医务人员70余人。他们带来了现代医学,为发展陇东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基础。1939年秋,三八五旅军医处与原红军教导师医院合并为三八五旅卫生部和野战医院,驻庆阳城,秦梓真任部长,姚铁岭任院长,秦玉蒲任医院医务主任,共有医务人员30余人,既为部队指战员服务,也为当地群众服务。1941年,边区卫生处又从“白求恩和平医院”为野战医院调来数名医术较高的医生,加强了医院的技术力量,甚至可以做胸腹腔等大型手术。医院的声誉也很高,就连国统区也有人不断到野战医院求医。
      1943年下半年,为了便于对群众服务,野战医院改为陇东分区医院。1944年6月,《解放日报》报道:“野战医院自去年下半年改为分区医院后,为群众服务成绩更加显著,已给二百余群众治好了大小病,现住院公家病人和群众共有二百余人,平均每天到门诊部看病的有八十人左右,其中群众就占一半”。同年11月它又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边区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在边区文代会上荣获普通集体奖。
      抗战时期的医疗机构还有曲子县保健药社、华池县保健药社、环县保健药社。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曲子县保健药社,它成立于1942年6月,是由中国工农红军二分院医务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庞克道亲手创办的。初建时是价值不足三千元的小药铺,但至1944年7月14日,《解放日报》报道该药社两年治愈病人万余名,试制药品20余钟,给群众送药品价值达62万余元。(边币)1944年10月还发展成“一个拥有六七百万元资产,每天收入数万元的药店,它不但是首屈一指,就是在陇东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庞克道同志自己虽医术高明,但他没有旧医生同行相情的坏习气,而且积极地去联络他所知道的医生,无论自己认识不认识,他就捎话或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到曲子的时候来药社座谈”。随着曲子保健药社影响和规模的扩大,1945年又在合道、木钵、土桥等区成立了保健药社,为广大群众服务。此外,华池、环县保健药社也做出了不少贡献,曾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二、药物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西药很难到陇东解放区来,药品极为稀缺。陇东的医务人员克服困难,利用陇东盛产党参、冬花、柴胡、甘草、秦芄、茵陈、杏仁、桃仁等中草药,研制成了一大批中成药。如“曲子县保健药社研制的‘麻杏石甘丸’、‘沙气林丹’、‘三七粉’、‘生肌散’、‘疥疮膏’等,就是治疗感冒、胃疼、止血、疥疮和敷肤外伤的良药;而‘玉枢散’、‘锡类散’、‘升降散’、‘林树散’等,又是传染病白喉症和大头瘟的克星。此外,还有陇东分区医院研制的‘桂皮酊’、‘杏仁酊’、‘二花酊’和八路军三八五旅七七0团卫生队配制的‘甘草粉’等中成药,不仅畅销陇东,而且在边区也颇受欢迎。”
      为了把中医和西医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长处,1942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派西医王天喜到华池县保健药社开展西医业务。在1944年陕甘宁边区卫生处“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话“的口号号召下,1945年1月,庆阳县成立了中西医药合作研究会,2月,陇东分区发动各机关集资600元,开办分区保健总社,土法制造中西医研究会研制的中成药,以供各县保健药社使用。3月,镇原县利用骡马大会之便,召开中、西医研究座谈会,对本县流行的各种传染病及慢性病的治法交换了意见,共开出祖传秘方18个。4月,因陇东各县麻疹流行,华池县中西医研究会研制的“炒麻子用水煎服”、“母猪尿一碗饮之”及“红柳花用水煎服”等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医疗效果。由此可见,实行中西医合作,也是发展医药卫生的一条宝贵经验,中西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用土办法研制出了不少新药品,治愈了许多顽症和疑难病患者。
      三、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无论是八路军三八五旅野战医院,还是由它和中国工农红军医务人员在陇东建起的曲子、华池、环县的保健药社,它们都在战争年代为陇东的医疗卫生事业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首先,他们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从他们住的地方来说,都是自己亲手修建的;从他们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生活用品来说,也都是自力更生解决的;从他们使用的药品来说,也多是他们自己上山采集和研制的;从医务人员本身来说,其基本经历都是从外行转为内行的。

    推荐访问:抗战时期 老区 卫生事业 医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