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从《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看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两次灾难

    时间:2020-08-11 07:56: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灾难新闻的涵义及特点,阐述了灾难新闻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并以《人民日报》为例侧重分析了其在玉树地震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方法。
      【关键词】灾难新闻 玉树地震 舆论引导 《人民日报》
      
      一、灾难新闻的涵义及特点
      
      所谓灾难,就是指由于瞬间爆发的,不可控制和无法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损毁的现象。①灾难对于人类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灾难就如影随形,无论是在远古荒凉的原始社会,还是在进步发达的现代社会,有些灾难都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更加无法杜绝它的发生。由于灾难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息息相关,因而灾难一直是人类共同关心的事情。所谓灾难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②灾难新闻由于其所特有的震撼性、突发性、破坏性、吸引性、刺激性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受众议论的中心。
      
      二、灾难新闻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创刊六十周年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而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舆论引导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遏制流言,稳定社会局面
      灾难突如其来,恐惧慌乱难免会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谣言会滋生出来并且通过非正常渠道快速蔓延,造成局面混乱,人心不稳,真相不明,信息不畅,流言满天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灾难发生之后,媒体应该迅速出击,快速反应,以真实迅速及时的新闻报道和透明公开公正的信息传递来把握对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力争做到在第一时间提供情况,让事实跑在流言的前面,这样就能够使流言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4・14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在这一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媒体公开透明的信息传递,使灾区外的群众及时了解了灾区的实情,遏制了流言,稳定了局面,安抚了民心,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为灾后抢救和重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设置议程,凝聚社会力量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灾后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给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根据这一理论,重大的灾难自然而然会被媒体摆在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位置上,这在4・14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议程设置上加大力度,果断睿智地设定并引导了媒介的中心议题:“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等等,并通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这些议题前所未有的显著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灾区的关注程度。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人们抗震救灾的决心和信心,为凝聚社会力量奠定了基础。
      3、大爱无疆,塑造国家形象
      大灾大难不管发生在哪个国家,对于这个国家的政府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政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震情公布,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去抢救生命,调动民众支持救灾工作的进行。而媒体肩负的任务会更为艰巨:传递灾区的真实情况,报道各方面的信息等等。迅速、及时、全面的灾难新闻报道可以起到凝聚民族力量,提升民族素质,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中国政府在玉树地震后的表现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赏,体现出中华民族仁爱,包容,坚韧的民族气质,掌握了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三、《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方法
      
      4・14玉树地震发生以后,《人民日报》及时反应,用大量篇幅报道了抗震救灾的情况,刊登了震撼人心的照片,讲述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并于4月15日开设了抗震救灾特刊,《人民日报》为灾后引导积极健康的正面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信息公开透明,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理论,强震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再加之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证据的暧昧性,谣言四起是不可避免的。《人民日报》于第一时间刊登了《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青海玉树灾区救援全面展开》等消息,及时介绍了玉树地震的震级、波及范围等,同时指出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已赴玉树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视。《人民日报》中央精神的及时传达,迅速真实的信息传递,透明公开的新闻报道,减少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以及权威性,有利于稳定民心和抗震救灾工作的进行。
      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必须主动公开。中国媒体以往的灾情报道模式是“灾难不是新闻,抗震救灾才是新闻”④但是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人民日报》不仅报道了关于抗震救灾的新闻,而且如实报道了灾情,对于灾情和伤亡人数,没有隐瞒,也不避讳;对于灾区面临的困难,如实报道,毫不遮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不仅做到了真实,客观,公正,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
      2、密切关注抗震救灾进展,形成舆论的主导力量
      灾难的突如其来,出乎人的意料,尤其是像玉树地震这样破坏性强,损失性大的灾难,灾后如何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正面舆论,成为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媒体的表现如何在大灾大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时迅速全面的报道各方面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民众全面了解真相,才能够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才能够有利于力量的凝聚。
      强震发生以后,《人民日报》多方位,多侧面对玉树地震进行了报道,内容翔实,细节详尽,《救人,救人,还是救人》、《分分秒秒和生命赛跑》、《抢救幸存者 救治伤病员 安置受灾群众》等文章,时刻关注抗震救灾的进展,一时间,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接力;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成了舆论的主导力量。
      3、发挥评论优势,直接引导舆论
      玉树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从实际出发,及时发表评论,因势利导,使得中华儿女空前团结,使得《十三亿份关爱正集结驰援》,使得《以生命的名义凝聚大爱》,因为《玉树,我们与你同在》,正如这篇文章中所说:“解放军到了,武警官兵到了,公安消防官兵到了,医疗队到了,灾区就有了希望。”《人民日报》发表的这些评论内蕴深厚,感染力强,号召力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人民日报》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着党中央的精神,报道国家领导人在灾区的行踪,传递着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其权威性,把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并形成了舆论的主导力量,这种力量作用于公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为促进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燕道成,《灾难新闻浅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9)
      ②王益民:《系统理论新闻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④王益民:《中国当代精彩新闻评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推荐访问:玉树 人民日报 舆论 从《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看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电子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