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理性还是感性】人是该理性还是感性呢?

    时间:2020-03-20 07:36: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民间摄影师JamieLivingston,一个生活在纽约的摄影师,从1979年3月31日开始,每天都会用P01aroid相机拍摄一张照片,直到1997年10月25日他生命最后一刻,他的朋友在医院为其拍摄了一张弥留之际时的照片,帮他完成了这个18年之久漫长的摄影行为。从他的每一张照片里,你找不到什么野心,他定然不是想用摄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想探究到底如何让摄影拍摄得更加专业,让自己的作品能得以载入摄影发展的史册。他只是负责记录他的生活,每天一张,仅此而已,之后用几千张照片完成了个人的生命总结。在Jamie Livingston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他在用时间做着什么事情,他的朋友,他的生活,成为装点他照片的重要元素。在我看来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摄影师,这个人到底懂不懂摄影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这种坚持和行为本身,已经是一次行为的艺术。
      罗兰•巴特在《明室》里曾经写道:“不管照片给你看到什么,也不管它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你看,照片永远都是不可见的――我们看不到照片。”在Jamie Livingston的摄影作品里,所能看到的或许根本不是摄影,亦不是照片,不是Jamie Livingston的面孔和他在每张照片里的穿着和打扮(这些照片完全可以成为研究民间时装和时尚演变的一个案例)。我想,这些照片的魅力和这些艺术形式毫无关系,它关乎的是有关时间的魅力。
      如何去审美一张照片?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以至于罗兰•巴特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同样恼火,他在《明室》里说的,我看到的是我喜欢的物品、心爱的人,但是有个讨厌的声音(科学的声音)这时会用严厉的语调对我说:“回到真正的‘摄影’上去吧,你现在所看到并使你感到痛苦的,属于那类‘摄影爱好者’的作品……面对某些照片,我希望自己是野蛮人,没有文化。”如果抛弃从摄影内部对摄影语言的专业评说,再抛弃从艺术和哲学的角度将摄影与绘画等传统艺术平起平座,更抛弃大众与精英、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手工……这一个个与摄影可能发生瓜葛的话题,让我们成为一个罗兰•巴特口中的“野蛮人”来评说摄影,那摄影还剩下什么?
      剩下一种完全纯粹的人类情感。这种情感就是我看Jamie Livingston这个业余摄影师的作品的那种感动,原始的、精神性的,不带专业背景的感动。这种感动和我每天早起看“夕阳”得到的感动一模一样,它和摄影无关。
      当我们从无聊地抒发小情小怨开始,大凡有点理性的人都开始寻找更加专业的解决之道:研究成功案例,学习摄影技法,学习摄影内部的结构、措辞、隐喻,学习摄影史等等,这一切行为都似乎开始不用感性来得以支撑,因为在那个时候,感性显然已经无法解决我们的所需。在一个人热爱一个事物从感性的初衷上升到理性的研究后,他已经开始俨然扮演起了一个严肃而紧张的角色,这个形象让他内心之中觉得自己离真理更近。于是专业的人,或者自认专业的总是看门道的人,开始对于那些依旧纠缠于感性或者纠缠于情感的人产生了敌忾之心,认为那是业余的评说之道,是站在艺术门外的人性共识,它无需后天学习,是人的一种天然感受力,与真理无关。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研究深度问题的心态,其实也是基于一种感性――因为渴望真理,渴望追求真理,这本身就是人性中感性的表现,它的出发点不是理性的。
      斯宾诺莎曾说:“事物都在力图成为本身”这句话涵盖的价值不是回归原点,而是赞扬过程,肯定理性在寻找真理中的价值。当人努力竭尽所能地去用理性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承认,我们其实在用理性去证明感性,就好像古希腊人崇拜神其实是想借用神性来赞誉人性一样。我们的终点和目标是感性的,而且只能是感性的,这才是我们努力去得以证明自身的意义,这也是学习摄影的目标。先让摄影具备理性的万般可能,之后回到它自身上来,让它成为一个被过程赋予的能量体。这也是摄影评论的视角――从感性出发,历经无数理性的可能性后,最终,我们手捧照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推荐访问:感性 理性 理性还是感性 理性感性心理测试 测试感性还是理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