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 儿童发热怎么退热

    时间:2020-03-16 08: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68-01   【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儿科医生及儿童家长了解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方法,促进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方法的推广,保障发热儿童更舒适、安全的渡过发热期,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寻找和治疗发热的病因提供更充足的空间。方法: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从发热的定义、儿童体温测量工具的选择、儿童体温测量的方法、儿童发热的诊断、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及退热剂的副作用等几个方面,综述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方法。结果:掌握正确的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儿童的痛苦、不适和家长的心理负担,故应重视正确的儿童发热对症治疗方法的学习。结论:正确的儿童发热对症治疗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关键词】儿童发热;对症治疗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自身的舒适性和怎样减轻家长们对儿童发热的心理负担,故如何正确地进行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关于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也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我国许多儿科医学专家、教授也在积极研究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问题,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治疗经验,提出了我国儿童发热的诊断处理指南,成为我们临床儿科医生学习和对症治疗儿童发热的新标准。如何将指南的精神正确地应用到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并向全社会推广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正常儿童的腋温在36~37℃之间,当儿童的腋温>37.4℃,儿童就发热了。当我们怀疑儿童发热了,或手摸儿童皮肤发烫,或儿童出现烦躁不安、哭吵、面色发红、精神欠佳等症状时,都要考虑儿童可能发热了,就应立即用体温测量工具对儿童进行体温测量,以了解儿童是否发热及发热程度。测量儿童的体温最好在儿童安静时进行,应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如尽量避免在儿童刚进食、哭吵或活动后进行,测量时还应注意避免与高温物体接触,如热水袋、电热毯等,要尽量避免体温测量的偏差,提高体温测量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给我们提供儿童发热的真实临床信息,临床儿科医生及家长才能及时正确地作出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
      1 儿童体温测量工具的选择
       儿童测量体温时往往不能很好配合,故只有选择儿童易接受、测量时间短、方法简单、结果准确、易读数的测量工具。儿童体温的测量首选电子体温表,因为它具有上述优点,传统水银体温表虽测量准确,但测量时间偏长,不易读数,且儿童不配合时易折断,甚至发生玻璃刺伤儿童,水银外泄,严重者可造成水银中毒,有条件的地方已少用,但目前水银体温计仍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主要体温测量工具,建议逐渐过渡到用电子体温表替代水银体温表使用;前额化学标点测温法虽测量方法简单,测量时间短,但受外界温度干扰大,读数误差大,准确性差,不建议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虽测温准确、测温时间短,但价格昂贵,不宜推广。
      2 儿童体温测量的方法
       儿童测量体温时往往不能很好配合,故测量儿童体温,应选择儿童易于接受、痛苦小、不易伤及儿童、且能尽量反映儿童真实体温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儿童体温测量的方法仍然是腋窝测温法,相比其他几种体温测量方法,儿童更易接受,方法也相对更简单,且更不易伤及儿童,测量的体温也基本能反映儿童的真实体温,故最为常用。口腔和肛门测温法,虽测量的体温更接近儿童的核心温度,但儿童更不易接受、更不能很好配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测温效果;且由于口腔、肛门粘膜柔嫩,易于损伤,儿童情绪不易控制,易咬断体温表,体温表残端易伤及儿童口腔,若是水银体温表,可造成水银泄漏,甚至造成水银中毒的可能,这两种体温测量方法不宜在儿科临床及家庭中广泛使用。
      3 儿童发热的诊断
       儿童的正常体温一般波动在36~37℃之间,体温<36℃为体温不升,体温>37.4℃即≥ 37.5℃为发热,体温在37.5℃~38℃之间为低热,38.1℃~39℃之间为中等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临床常以测量儿童的腋温为准,测量时应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如果我们对儿童的体温有疑问时,均应重新测量体温,否则可能会给我们的治疗带来错误的信息,甚至带来不恰当的处理。儿童体温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4 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
       当儿童出现发烧时,首选要测量儿童的体温,根据儿童的体温分二种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症治疗:一、37.5℃≤体温    ⑵布诺芬类 也为儿童常用退热剂,布诺芬类有胶囊、混悬液、混悬滴剂等剂型可供临床选择,剂量:5~10mg/kg.次,若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当体温仍≥38.5℃时,每6小时后可再重复一剂,每天不超过4次,一般用药不超过3天。
       ⑶对儿童高热不退时的对症治疗 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外,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交替用药退热效果最好,交替使用的方法有二种:①先用布诺芬10mg/kg.次,4h后用对乙酰胺基酚15mg/kg.次,②先用对乙酰胺基酚12.5mg/kg.次,4h后用布诺芬5mg/kg.次,两种方法均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7 儿童退热剂的使用途径
       目前儿童使用的退热剂多主张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只有少部分不愿口服或频繁呕吐的儿童才通过肛门塞入给药,目前不主张退热剂滴鼻给药,更不主张肌肉注射给药,因为肌肉注射会给儿童带来更大的痛苦,反复肌肉注射还可导致局部肌肉硬化,严重者可影响儿童行走,增加儿童继发感染的机会,且肌肉使用的退热剂副作用更大,在家使用也不方便,故儿童及家长均不易接受,现已基本被淘汰。
      8 儿童退热剂的主要副作用
       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胺基酚、布诺芬不良反应轻微,在儿童中应用较为安全,耐受性相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无关,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家长及儿科医生应特别重视退热剂的不良反应。对乙酰胺基酚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了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炎,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可引起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使用后,肝酶升高明显,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在患儿脱水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造成患儿肝功能损害的危险明显增高;布诺芬的不良反应无量-效关系,患儿低血容量时使用布诺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儿童发生水痘时应用布诺芬,可使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性有所增加。
      9 关于其它儿童退热剂的使用问题
       (1)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退热药物的退热效果与对乙酰胺基酚、布诺芬的退热效果、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相近,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明显,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这些药物退热时出汗较多,对年幼体弱者易引起虚脱,在美国已不使用安乃近作为退热药物应用于儿童,但在我国许多基层医疗单位仍在广泛使用,故建议基层医疗单位也尽快淘汰此类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 (2)阿司匹林与对乙酰胺基酚、布诺芬的退热效果相当,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较大,可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的危险,同时还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患儿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使用阿司匹林可增加患Reye综合征风险,故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常规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只在风湿热、川崎病等一些特殊疾病中应用。 (3)尼美舒剂其退热效果与对乙酰胺基酚单用、对乙酰胺基酚+布诺芬联合使用的退热效果相当,使用尼美舒剂后短期内的不良反应有低体温、消化道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因此,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积累更多证据,现已不主张在儿童发热中使用。 (4)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在临床上应用,目前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和个体医生中,现并没有研究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是有益的,多数人认为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否则可能掩盖患儿病情,甚至加重原有疾病。 最后,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发热病因的寻找,只有找出发热的根本原因,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治愈疾病,根本解决儿童发热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2008年11月第3卷第6期. [2]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03月 [3] 戚仁铎. 主编.诊断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35 作者单位: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妇幼保健院

    推荐访问:对症 发热 儿童 儿童发热的对症治疗 儿童反复发热 儿童发热反复几天能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