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数字痴迷症:儿童痴迷数字引导

    时间:2019-05-05 03:24: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阅一份学术刊物,介绍某教授成果累累,称其在某两种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近百篇文章”。乍看着实吓人,实乃虚张声势。  笔者谋职恰在同一专业,多少了解该刊。作为双月刊,往多里说即以每期发表专业论文15至20篇计,一年6期统共也不过百来篇;就算两种刊物翻个倍,满打满算两百余篇而已。全国专业学者数以千计,能写能发者无数,也绝不可能由哪个大牌人物长期包下此刊,只发其文,罔顾他人的。业内人士怕都明白,即使资深学者,一辈子在那两种刊物上能发表的文章也超不过10篇20篇的。大话唬人,有悖常理,公然挑战大家的智商。前些年,笔者也听说一位,号称一年发文200篇,你说啥嘛,只有一笑了之。
      据说国人富于数学天赋,专擅数字游戏,近年不少单位的量化管理,更是搅得昏天黑地。高校搞考核,规定每个教授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副教授两篇,讲师一篇,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文两篇,博士生发文3篇……也不想想,全国有多少所大学,多少位专业教授,多少研究生(扩招后更是膨胀得惊人),又有多少家核心期刊可供发文,一平均,如何满足得了这么许多人的考核要求?这是任何一个小学生都能算得过来的简单算术题,却唯独我们的规则制定者视而不见!显然,这种为过关达标或攫取更大利益而不择手段制造出来的各类数字成果,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究其原由,除填报者本人的主观因素使然,客观上现行的制度性诱导与倒逼机制,则更难辞其咎。谁不知三比二大,对那些不具“慧眼”的管事者、审核者来说,自然简便易行,足可偷懒藏拙。
      有人说,中国文化崇尚面子,实在不是戏言。文过饰非的同时,一味好大喜功,嗜将“好事”、政绩往大里吹,也就免不了在数字的使用上浮夸、掺假。且不论“大跃进”、“文革”之荒唐岁月,也不说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可信度,抑或日常的新闻报道里,也时现可疑之“数”。
      譬如,说北方大雪,京城20万市民上街扫雪。动辄还有:秋天10万市民赏菊,五一、国庆70万市民游园,800万农民抗旱浇地,40万军民上堤抗洪……这种靠数字说话、以壮声色的新闻标题,在诸多媒体上早已屡见不鲜。
      重视数字,当为强化报道的效果,本不一定是坏事,但要看如何使用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人们对此心存疑惑的是,你这些“万人”由何而来,是事前计划、组织和动员的,当场的清点、统计,还是事后的估算、凑数,甚至拍脑袋想当然,凭什么取信于人?
      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甚而日常管理中具体的报表统计、报告总结,无不贵在准确,容不得半点注水。一是一,二是二,有事说事,这不同于文学夸饰,不能动辄“十万工农下吉安”。中国的“数字”之常常不能令世人信服,就在于人为的色彩太浓,水分太多,或添或缩,全凭一时之需。若仅为追求一时轰动效应,给上级或公众加深印象而刻意地营造和编排,那还不如不用数字,干干净净地“裸说”“裸报”,来得更实在而可信。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种常识。

    推荐访问:痴迷 数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