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做96小时乐业人] 乐业天气预报24小时

    时间:2019-04-22 03:19: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最喜欢的旅行方式,就是可以把自己丢在一个地方,什么都不想,模仿当地人生活一阵子。一直在纠结这一阵子具体要多久,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为什么要纠结在这无谓的挣扎呢?出发……
      一个叫乐业的地方,很容易联想到安居乐业,定是适合生活的地方。乐业,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位于广西西北部,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了28个天坑,其天坑数量和天坑分布密度世界绝无仅有。就在这样的地理位置,生活着一群“高山汉人”,是广西西部山区讲西南官话的汉族,他们自称“客人”,在当地的民谣中就唱道:“瑶人头,客人脚,本地人(指壮族)不用枕头也能睡得着。”而当地壮族则称他们为“布哈”,意思是“转移居住的人”。所谓高山汉人就是居住在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石山区,既不同于高原汉族,也不同于平原、丘陵、平坝和市镇汉族的一个特殊族群。
      在牛坪村遇到的刘姓一家子,就和壮族人一起生活在牛坪村,结识的小艳姐还穿着壮族人的偏襟上衣,当然是改造过的,小花格子让这个孩子都快上中学的妈妈显得像刚结婚一样。在火卖村遇到的正在天洞边上给猪打草的大姐,不但穿了壮族的衣服,头发也像壮族那样的高高盘起。
      就算是山上很小的只能种下一棵玉米苗的土地,也被乐业人巧妙地利用上,毫不浪费,在每个村子的高处都有一个大大的储水池,他们的房子,即便是重新翻盖的也会保留,半地下是为牲畜留的生活空间,然后是人们的生活空间,房顶上则是为粮食留的晒晾空间。虽然牛坪村的猪不让养了,因为这里要开发旅游,怕猪的味道影响了游客,但他们的生活在我眼里还是悠然自得。早起,去地里干活,满眼的风景,吃饭就在屋后挖棵竹笋做菜,每年腊的猪肉每周吃一两次能吃一年,晚上也是与电视为伴。可是他们告诉我,生活是没问题,就是没有钱。孩子上学需要钱啊。
      第8个小时 逛逛菜市场
      前7个小时,和乐业人一样在宜人的气温、舒适的空气中度过了一个温柔的夜晚。尽管百色离乐业只有2小时车程,但海拔的原因,使乐业会凉爽5℃左右,当地人对此很是自豪。落地乐业已经接近凌晨,从北京4个小时的飞机到南宁,南宁近7个小时的大巴才能到乐业。因此,充满期待的心情随着时间慢慢消磨,又在最后2个小时的山路上重燃了热情,因为千转百回的山路,怎一个刺激了得?所以在乐业的前7个小时,感觉是无比温柔的。
      乐业的天亮得早,不到7点,县城街上的人车都不多。但是有一处是人声鼎沸的:米粉店。既然要过当地人的生活,就要吃当地人的早餐。乐业早餐的粉,丰富多样,鸡鸭腊肉各式各样。粉儿好,是宽宽的扁扁的,和北京常见的圆柱体不同,他们叫做切粉。这家乐业土鸡米粉店的老奶奶会一直慈祥地冲你微笑,一起吃粉的何姐告诉我,她每天都会来吃一碗,然后再去工作,并指了指门口的三轮摩托车。后边是有帐篷的座位,是当地类似的士的交通工具,女司机居多。
      索性,吃完早餐,搭上大姐的摩托的士,去菜市场。经过中医院,过了一个小桥,菜市场不是露天的,是一个建筑物的一层,一面靠山。门口很多的摩托的士,先是水果摊位再是蔬菜摊位,夹杂点儿副食摊位,最后是生肉鲜鱼的鲜活摊位。新鲜的黄蘑菇,姜的品种就三样儿,还有各式各样的腊肉,各种色彩的蔬菜水果,加上当地人的桂柳话,瞬时觉得是一个新奇的梦幻之地。左看右看,一开始根本无法沟通的桂柳话,慢慢的也能听懂一二。买了芒果边走边吃。
      第11个小时 装不成火卖人
      和之前沟通过的当地出租车司机冉师傅约定好,出发去火卖。冉师傅是乐业飞猫探险队为大家推荐的当地司机,车技好又对当地人民生活很是了解。简单表明,我的目的是过过当地人的生活,时间紧迫,就两三天。他果断为我推荐了牛坪屯,火卖屯、把吉屯和梅家山庄。
      火卖屯,很多人也说是火卖村,当地人只单叫火卖。来时大巴上,乐业中学的老师告诉我,她们会周末去火卖吃吃农家饭,看日出,我的感觉,火卖之于乐业就是怀柔之于北京。火卖村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景区附近海拔1700米的峰丛洼地中,2001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是个与外界隔离的“ 世外桃源”。去的时候既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所以村子里只有一家营业的农家院,其他遇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年轻人多出去打工了。所以,我打算把自己当成火卖人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了。
      一位本姓杨,夫家姓邹的80岁老奶奶,主动和我打招呼。告诉我,身体很好,就是眼睛不太好使。自己和孙子辈的孩子生活在这儿,3个孩子都去上学了,还无奈地说,都是女娃。奶奶热情地招呼我去她家喝水,除了厨房,房子已经重新修葺。这是个典型的高山汉人家庭的厨房,火在正中央,炊具、水缸、农具等都在四周。火堆上架着黑陶的锅,再往上看,是油烟熏的黑乎乎的架子,同去的冉师傅告诉我,这就是当地熏腊肉的工具。在屋子一角儿还有北方常见的大锅,里边正煮着给猪准备的午饭。屋子里虽然黑黑的,但是杨奶奶干活很麻利,看我们待了一会儿,又说,一起吃午饭吧。让我受宠若惊,赶紧表示感谢,并拜别。自此,几乎见到的每一个乐业人,都会热情地喊我回家吃饭。
      在火卖溜达的路上,冉师傅给我讲起了火卖的故事。这里是伴随大石闱天坑同步开发的生态村落,共有邹姓村民30余户。该村先祖是在清朝年间由贵州遵义余庆松烟搬迁来此居住的,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世代以耕种为生,现在的村民至今仍称自己为贵州人,仍然保留贵州的部分生活传统。说到这儿,冉师傅还特别说他也在贵州生活过,并且取得了大专文凭,所以他在乐业的出租车行业很有名,他喜欢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并和大家分享。之所以这里叫做火卖还有一个传说:最早邹姓先祖居住在山下,看中山上这片属于别人的土地,为了得到这快土地,邹家先人用计哄骗别人将土地卖给自己,于是这里在解放以前都被称为“哄卖”,解放后才被改为“火卖”。
      继续往上走,因为冉师傅说上边是一个纯居民的村落,在路上遇到了带孙女去打针的大叔,也遇到了自己在散步的牛羊,在已经停止开放的飞虎洞不远处,还遇到了打猪草的大姐,她梳着壮族高高盘起的那种发型,和她打招呼,她告诉我那种叶子上有绒毛和倒刺的草不能碰,会痒很久的。让我刚想帮她摘一些草的手迅速的收了回来。聊起天来,她告诉我,她是汉族,每天都会出来打猪草,问她喜欢天洞吗?她说谈不上;夸她能在很险的山坡上健步如飞,她说习惯了。   因为地理环境,乐业的植被很丰富,这里还有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长着多达 40 属 102 种原生状态的野生兰科植物。冉师傅告诉我,在乐业一年四季都有兰花。没有多远,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还是静静的村子没有人,正好有个年轻的姑娘在门口和孩子说话,这算是我在乐业近一天后,在村子里见到的第一个年轻人。可是一聊天,她就指了指放在门口台阶上的行李说:“正准备去打工呢,休息了几天在家。”孩子是丈夫哥哥家的孩子,因为和丈夫都去打工,她自己的孩子也是公婆在帮忙带,她这次要去上海打工,告诉我大家都去上海或者深圳。家里的地也是公婆在弄,很忙的时候,她和丈夫都会回来帮忙。没聊多久,她说要出发了,没时间让回家坐坐喝点儿水了。于是就拎着一个大的行李包,往山下走去。我很是惊讶,因为这条路,我先是坐车10分钟,又步行20分钟,她就这样走下去吗?冉师傅说,这对他们说是很平常的。果然,就在我们结束火卖之旅,在接近公路的地方再遇到她的时候,也就是30分钟的时间。
      冉师傅提醒我,在火卖,我没学到的当地人的生活是早起看日出,在日出的时候拣点路边的野果,或者是在地里干点儿活。
      第11个小时 装不成火卖人
      和之前沟通过的当地出租车司机冉师傅约定好,出发去火卖。冉师傅是乐业飞猫探险队为大家推荐的当地司机,车技好又对当地人民生活很是了解。简单表明,我的目的是过过当地人的生活,时间紧迫,就两三天。他果断为我推荐了牛坪屯,火卖屯、把吉屯和梅家山庄。
      火卖屯,很多人也说是火卖村,当地人只单叫火卖。来时大巴上,乐业中学的老师告诉我,她们会周末去火卖吃吃农家饭,看日出,我的感觉,火卖之于乐业就是怀柔之于北京。火卖村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景区附近海拔1700米的峰丛洼地中,2001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是个与外界隔离的“ 世外桃源”。去的时候既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所以村子里只有一家营业的农家院,其他遇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年轻人多出去打工了。所以,我打算把自己当成火卖人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了。
      一位本姓杨,夫家姓邹的80岁老奶奶,主动和我打招呼。告诉我,身体很好,就是眼睛不太好使。自己和孙子辈的孩子生活在这儿,3个孩子都去上学了,还无奈地说,都是女娃。奶奶热情地招呼我去她家喝水,除了厨房,房子已经重新修葺。这是个典型的高山汉人家庭的厨房,火在正中央,炊具、水缸、农具等都在四周。火堆上架着黑陶的锅,再往上看,是油烟熏的黑乎乎的架子,同去的冉师傅告诉我,这就是当地熏腊肉的工具。在屋子一角儿还有北方常见的大锅,里边正煮着给猪准备的午饭。屋子里虽然黑黑的,但是杨奶奶干活很麻利,看我们待了一会儿,又说,一起吃午饭吧。让我受宠若惊,赶紧表示感谢,并拜别。自此,几乎见到的每一个乐业人,都会热情地喊我回家吃饭。
      在火卖溜达的路上,冉师傅给我讲起了火卖的故事。这里是伴随大石闱天坑同步开发的生态村落,共有邹姓村民30余户。该村先祖是在清朝年间由贵州遵义余庆松烟搬迁来此居住的,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世代以耕种为生,现在的村民至今仍称自己为贵州人,仍然保留贵州的部分生活传统。说到这儿,冉师傅还特别说他也在贵州生活过,并且取得了大专文凭,所以他在乐业的出租车行业很有名,他喜欢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并和大家分享。之所以这里叫做火卖还有一个传说:最早邹姓先祖居住在山下,看中山上这片属于别人的土地,为了得到这快土地,邹家先人用计哄骗别人将土地卖给自己,于是这里在解放以前都被称为“哄卖”,解放后才被改为“火卖”。
      继续往上走,因为冉师傅说上边是一个纯居民的村落,在路上遇到了带孙女去打针的大叔,也遇到了自己在散步的牛羊,在已经停止开放的飞虎洞不远处,还遇到了打猪草的大姐,她梳着壮族高高盘起的那种发型,和她打招呼,她告诉我那种叶子上有绒毛和倒刺的草不能碰,会痒很久的。让我刚想帮她摘一些草的手迅速的收了回来。聊起天来,她告诉我,她是汉族,每天都会出来打猪草,问她喜欢天洞吗?她说谈不上;夸她能在很险的山坡上健步如飞,她说习惯了。
      因为地理环境,乐业的植被很丰富,这里还有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长着多达 40 属 102 种原生状态的野生兰科植物。冉师傅告诉我,在乐业一年四季都有兰花。没有多远,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还是静静的村子没有人,正好有个年轻的姑娘在门口和孩子说话,这算是我在乐业近一天后,在村子里见到的第一个年轻人。可是一聊天,她就指了指放在门口台阶上的行李说:“正准备去打工呢,休息了几天在家。”孩子是丈夫哥哥家的孩子,因为和丈夫都去打工,她自己的孩子也是公婆在帮忙带,她这次要去上海打工,告诉我大家都去上海或者深圳。家里的地也是公婆在弄,很忙的时候,她和丈夫都会回来帮忙。没聊多久,她说要出发了,没时间让回家坐坐喝点儿水了。于是就拎着一个大的行李包,往山下走去。我很是惊讶,因为这条路,我先是坐车10分钟,又步行20分钟,她就这样走下去吗?冉师傅说,这对他们说是很平常的。果然,就在我们结束火卖之旅,在接近公路的地方再遇到她的时候,也就是30分钟的时间。
      冉师傅提醒我,在火卖,我没学到的当地人的生活是早起看日出,在日出的时候拣点路边的野果,或者是在地里干点儿活。
      第32小时 走山路学做菜
      乐业有健身步道。从县城的罗妹广场出发,跨越大石围天坑群周边的27个天坑,去牛坪村的路线,我决定试试。这天一早,我打算自己走路去牛坪,因为当地人,除了摩托车,就是步行,而且绝大多数能在山路上步行。
      没成想3公里不到的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这个时候一个人在山里走啊走啊,走过险恶,走过水田,走过坟地,手脚并用。路上遇到很多热心人,不知道怎么走了,随便一问,就会告诉你方向如何。在一个转折点,一位大姐告诉我的路,我理解错误,自己顺着大路就走了,大姐还老远跑过来,拉我到小路口,说是这里。放牛的大叔也会热情地打招呼,这让我想起,之前有朋友来乐业玩,自行车骑了多半天,去老乡家借水喝,老乡不但给端水,还拿出家里唯一的水果桂圆给他吃,虽然这里也是广西,但是并不产桂圆啊。热情的乐业人,应该用“人人喊你回家吃饭”总结最合适。   当我通过健身步道到达牛坪村的时候,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谭大姐,她看我一个女生自己走到这里,有些惊讶,手里正在摘的葱赶紧放在一旁,一边让我进屋坐坐,一边伸手拉我的手。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我被谭大姐的热情所感染。刚走了几步楼梯,谭大姐的公公婆婆也来迎接,本来只想坐坐,结果,我开始了在乐业的蹭饭,也有了学习本地菜的机会。
      本来只打算炒个豆芽,热点儿豆腐的谭大姐,因为邀请我一起吃饭,赶紧去拿来一大块腊肉要做给我吃,还把本来已经热在锅上的米饭拿下来,重新在电饭锅里蒸了一锅。我主动要求帮忙,谭大姐不让,我说跟你学习做本地菜,她才让我稍微搭把手。
      先是烧火,虽然厨房很新,也都是瓷砖的装修,但是谭大姐家还是烧火。谭大姐边劈材,边跟我说:“我跟你有缘分,昨天孩子回来,我还买了豆腐,给你做豆腐角。”豆腐切成三角块,中间再剖一个缝,把用油煸炒过的肉馅塞进去,然后再用油煎。大儿子已经上中学,不在村子里上学了,所以谭大姐在孩子回来的时候才会做这些复杂的。“我们平时在家,就炒些菜吃,我最爱吃菜。”谭大姐做饭很麻利,说话的空儿,已经把大块的腊肉放在火上烤,对于我这样的北方人,对此当然很不解。“熏的这些黑的,还有猪毛都要烤下去的,不然怎么吃啊。”接着,腊肉上已经开始“着火”,谭大姐把腊肉又放到水管下冲,然后开始快速的用刀把腊肉上的烟熏的黑和猪毛甚至油脂都刮下来。接着反复地冲洗,然后又迅速地切成2厘米左右的大块,放到锅里用水煮。谭大姐说要多煮一会儿。
      跟谭大姐婆婆聊天,跟着上他们家楼上,婆婆把晾晒的豆子用耙子翻一翻,我也学着翻一下。问起为什么30多度的天气,年龄稍微长些的都戴着毛线帽子,她说,因为山里阴冷,基本上一年都戴着。儿子就在县城打工,一周会回来几次,平时她也跟着谭大姐一起干农活,还有小孙子就在村里上小学,夫家姓刘,周围的几家也都是姓刘的亲戚。婆婆告诉我,旁边的老奶奶已经100岁了,是个苦命人,在山上的房子不知为什么被烧了,所以现在只能跟着女儿生活在这里。我和老奶奶聊天,她说“听不懂”,但是也告诉我身体都好,还跟我说房子没有了,所以搬下来生活,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也挺好。
      谭大姐招呼我们吃饭,说起刚拍的照片,谭大姐说照片可以给我吗?给孩子们看看妈妈做饭的样子。腊肉很香,谭大姐说,“以前的更好吃,这都不是自己养的猪,因为牛坪搞旅游,现在不让养猪了,这也是到山上买的别人散养的猪。还是自己养的猪好。”刚吃完饭,来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说听说来客人了来看看。谭大姐说,她家下边是“刘家山庄”,是她老公的几个兄弟一起弄的,这个青年是主管。他热情地跟我说,明天要招呼客人制作打年糕,你也来玩吧。
      第56小时 牛坪亲人
      因为邀请,我参加了这次宴会的准备活动,此时,和谭大姐就已经像亲人一样。她看不忙,先带我去溜达了一圈,吊桥、水池,一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在吊桥旁,有一个洞,谭大姐说她小时候水少的时候还去钻过,但是钻不出去。周围这么多天坑,谭大姐也不觉得有什么新奇。说起每年都会在乐业组织的户外越野各种活动,她觉得没时间去看。
      回到“刘家山庄”,来了很多孩子,都是5岁以下的。大多是奶奶看着,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她们都是背着孩子的,我对此很好奇,小艳姐很热情地为我展示了用裹布背孩子的过程。她穿着壮族服饰的上衣,跟我说你也去做一件吧。
      谭大姐找来一个大的石臼,准备清洗,我就跟着去打水洗石臼了。就在刷洗的时候,一会儿这家人家拿来了笼屉,那家人家拿来了捣年糕的木头,还有人拿来了屉布,有人拿来了烧火的工具。准备完毕,男人负责捣糯米,女人负责翻。这时候,谭大姐带我去帮忙洗菜,我一看姜就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胖胖的,还有一种谭大姐告诉我是火姜,一般炖肉菜的时候会放进去,煲汤也会放。
      其实宴会的准备工作很简单,女人们就是刷刷洗洗,有专业的厨师来掌勺。忙活了一阵儿,大家就又开始坐到一边儿聊天。我们彼此好奇,我好奇他们不忙的时候都干吗,他们也好奇我在北京的生活。
      第82小时 古法造纸
      早就听说,乐业把吉的造纸术是古法造纸,被称作“濒危物种”,怎能不去打探一番呢?乐业县同乐镇把吉屯距大石围景区约3公里,现有60多户300多人口,以张姓为主。没成想到了才知道,他们一般会清明前后,或者农闲的时候才会造纸,我去的不是时候,造纸的人也出去打工了。没关系,我们遇到了张大兴大叔,他的讲解让我了解一二。
      造纸的院子里有一个5平方米的水池。张大叔告诉我说:“池里正浸泡着造纸的原料。(造纸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竹子,当地出产的白竹、麻竹、梁山竹、楠竹等,都可作造纸原料。)”他说,造纸的周期比较长,把竹子砍下来后要用一定浓度的石灰水浸泡数十天,然后用清水将竹子洗干净,在经过发酵、拌浆、放水、加滑水、抄纸、压纸、晾干等较为复杂的工序后就可以揭纸了。张大叔还说,现在只要到造纸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来参观,还会有老外。
      之所以造纸术备受关注,是因为这个造纸术的过程:砍竹、浸泡、淘洗、舂料、打槽和加“滑水”、抄纸、压纸、晾干、揭纸等工序 ,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工艺流程十分相似。
      把吉出的纸又称为“火纸” ,主要用于祭祀鬼神。这种纸因原料原汁原味,在燃烧时,其火化速度比现代纸更快,也烧得更彻底,因而当地人“迷信”:用“火纸”祭祀,“祖宗老子得钱快点,保佑也多点”。基于这种传统,当地人在清明等重要祭神和哀悼亡灵节日,都尽量选用“火纸”。古法造的“火纸”宽约8寸,两尺多长,以捆计价,每叠3张,90叠为一捆。50公斤竹子可产出5捆纸,如今销量还是很好。
      虽然没看成古法造纸,但是和张大兴夫妇聊天,也很有乐趣。他们家儿子去打工了,儿媳妇在照料山上的庄稼,自己做的能分离玉米棒和玉米粒的机器,张大兴大叔为我兴致勃勃地讲起来怎么使用。说拍照留念吧,大叔赶紧把扣子都扣好了,大妈觉得衣服上有点儿饭嘎巴,不好意思地用手抠了抠。
      把吉村比起火卖和牛坪,更加生活化,所以在路上看到的人也更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遇到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年轻妈妈,想和她聊聊,她却很腼腆,倒是孩子们顽皮地跟我做鬼脸。
      第88小时 梅家学清闲
      这次旅行,陪伴我的书是《人与土地》,出自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其中有一张照片,就是拍摄一个近百人的大家族,摄影师准备了一天,可是这些人太难凑全,最后也只能拍到半数的人。当时就对一大家子很多人生活在一起的家族很感兴趣,没想到乐业就有,他们还有自己的梅家山庄。梅家山庄与穿洞天坑一里之遥,正好在景区路边,这里四周都是原始深林,已经是60口之家。10多年前,父亲就带着孩子们开发旅游,提供农家院和住宿,如今已经很有规模,200多人吃饭,40人居住没有问题。这也是我感受乐业农家饭的第一站。
      去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餐时间,梅家老大正采购归来,摩托车后装满了各种菜、调料还有肉。把车停在篮球场附近,往上走,就是一片竹林,很多刚刚冒尖的竹笋,是最好的美味。梅家老六媳妇来问要吃什么?就让她按平时爱吃的给上一些,告诉她我要像当地人那样。她告诉我,那就吃个野菜汤,然后腊肉、自制豆花和炒笋。还特意告诉我,这里的野菜都是在山庄后边山上摘的,有人管这叫高山野菜。我对她们这一大家子比较感兴趣。她告诉我,没有分家都住在一起,她和老公主要负责做饭招待客人,大哥帮着买菜之类的,其他的兄弟也出去打工,今年已经够60人了。
      一家人居住的房子也已经是我们常见的单元楼的模样,在窗口看过去,隐约能看到婴儿床,好几个阳台上也晾着孩子的小衣服,可见这个大家族又有了更加壮大的资本了。这时候几个当地年轻人也来到梅家山庄,他们是来吃点儿饭,顺便打牌。他们热情地给我推荐他们家的豆花和红米饭,一位大哥还告诉我,红军当年跋山涉水,常吃红米饭。红米饭端上来有点儿类似我们平时吃的粥,我本能地认为它是甜甜的味道。吃到嘴里才发现味道偏咸,糯糯的口感不觉让人再大吃一口。豆花不是咸豆花也不是甜豆花,就是本来豆子的味道,配合当地香料炒制的鲜竹笋,很完美的一餐。老六媳妇告诉我,他们以前就吃这样的食品,像腊肠和腊肉不会每餐都吃的。老六很腼腆,和他讨教当地饭的做法,他只是说,就准备好食材,炒一下,蒸一下就好了。
      虽然60个人的大家族,我只见到3位,才二十分之一,但是也好,这就是旅行的乐趣,留点儿念想。
      青岛市市南区旅游局协办

    推荐访问:乐业 小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