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就业问题思考|文科生可以报工科吗

    时间:2019-04-15 03:19: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观念教育,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目前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情况仍不容乐观,文科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则更加严峻。以工科院校的文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科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以促进文科生更合理、科学的就业。
      关键词: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34-04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余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60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以工为主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也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高校之一。学校目前设有21个学院,各个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表所示:
      南京工业大学2008-2010届各专业毕业生年终严格口径就业情况[1]:
      1.年终严格就业率:为截止到该年10月31号全校本科毕业生的严格口径就业率(或高质量就业率)目标,即签约就业+升学+出国+自主创业率。
      2.本文中就业率主要研究对象为南京工业大学的公办部分学生。
      根据上表数据可得,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个偏工科院校,近三年来,化工、材料、自动化、能源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而公共学院、法学院等文科专业就业率普遍较低,文科学生就业面相对工科学生较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探讨社会应如何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拓宽文科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应该如何加大对文科学生的综合教育和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文科生应该如何为自己就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这对提升文科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原因
      1998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仅为108万,从1999年起高校开始扩招,到2009年时招生人数已达到629万,在校生人数达到2 500万,十年时间招生规模扩大近六倍,从当前的大学生招生来看,文科生扩招增幅明显。国家之所以大力扩招文科生是因为文科专业扩招不受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限制,只要购买教材,有教师能够教授这些课程,文科专业就可以开班上课,扩招起来更容易,成本较低。而且,很多工科学校为了从单一型大学变为综合性大学,更积极扩展文科专业,因此,近几年来,管理类、外语类、新闻类等专业,都增大了招生的人数。
      (二)市场需求原因
      工科院校的招聘会所需人才多以工科专业为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2010届毕业生校园宣讲招聘会中,总场次101次,需求总人数为5 790人,2011届毕业生校园宣讲招聘会中,总场次133场,需求总人数8 622人[1]。但纵观其所需专业,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工科专业,对于管理、社工等文科专业的需求量则很少。市场出现了“重工科、轻文科”的现象,文科生就业市场是否真的已经饱和?答案是否定的。当前中国社会各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人才的缺乏,管理层不具备与企业发展所相匹配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与管理素质。这主要因为以前的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国家与社会管理内容简单,管理方式单一,因而不够注重管理;还有一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是管理者,就没有必要学管理,没有树立管理意识。对比发达国家,美国企业为在剧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中生存、发展,他们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开发。从1991年以后的十年里,美国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投资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其中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在培训人员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1982-2001年的20年间,企业培训方面的支出从29.5亿上升至193.0亿。2007年美国培训市场的投入已达到585亿美元,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管理人才的培训。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和领导发展的费用高达十亿美元[2]。在美国设有管理学院的大专院校有六百余所,其中三分之二是短期进修班,培训各公司企业选派来的管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才稀缺的问题,国家、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各方面应当积极配合,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发与应用,才有可能扭转文科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学校方面原因
      工科院校对工科专业的重视程度远大于文科专业,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更是如此。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建立了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学院、材料学院也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本科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生化中心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目前拥有实验室40间,中试厂房两幢,总面积约10 000平方米,实验室设备及中试设备总金额达2 400余万元。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了平台。其实习基地建设比较完善的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土木学院,其毕业生就业情况都比较好。但对于大多数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则还没有进入轨道,经费支持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科专业的发展,也会让文科生觉得自己所学专业不受重视,产生自卑心理。此外,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温家宝总理在该校考察期间提出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发展思路。从文科专业来看,其联系实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生自身原因
      文科生在选择工作时,对于工作的期望值往往大于工作能提供给他的实际值。从岗位选择来看,大多数文科生倾向于进入大型国企、政府部门、机关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而这些单位的需求实际小于文科毕业生的供给。这种既不愿从低层做起,又过于注重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文科毕业生狭隘的眼光和视角,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诸多限制。从地区选择来看,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找工作时首选的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对于偏远的西部地区则不予考虑。同时,置身于工科院校的文科生,有一部分同学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自卑心理,此种心态使很多文科毕业生在求职中缺乏自信,就业准备不充分,对自己缺乏合理的定位,害怕与别人竞争。另外,文科生中女生居多,虽然现代社会逐渐减少了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但是女性就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年龄偏大的未婚女性,因为这意味着企业要为该女性提供婚假、带薪产假,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在同等条件下,企业更愿意招收男性员工。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科生就业难的现状。   (五)企业方面原因
      人文素质,是相对于科技素质而言的,从知识层面看,是指人所掌握的有关人文科学(主要指文、史、哲)的知识含量。思想道德修养则是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大学生基本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它对大学生其他基本素质的提升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的作用。而文科生在其日常生活和课程的熏陶下,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注重员工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力,才能获得生存、发展并且不断壮大。但目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文科毕业生的忽视,对职工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忽略,导致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树立起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资企业不断涌入我国,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片面的发展观影响了我国文科生的就业,企业文化的缺失也使得我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3]。
      二、改善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强化政府在促进文科生就业中的调控作用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政府在促进文科生就业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促进文科生就业,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落到实处。为了缓解文科生就业难的局势,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对去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单位和行业工作的文科毕业生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强度的优惠。对用人单位予以指导和管理,畅通文科毕业生就业渠道,打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束缚。在文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文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2.促进高校作好文科发展定位
      部分高校由于对自身的发展缺乏准确定位,为了挤入综合型大学的行列,在竞争中盲目扩招,纷纷开设文科专业,再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这是市场竞争的一种必然反应,但由此带来了潜在的问题:一是高校的盲目跟风使得专业设置不科学,导致人才的冗余;二是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是由市场需求来判定,对学科认识不到位,培养出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高校可能犯盲目选择专业的错误,政府则与高校个体不同,它掌握有最全面的信息,因此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为高校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指导,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制定相应政策,大学应该保持其应有的特色,而不应该有从众心理,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转变用人单位观念,促进企业和大学生实现双赢
      工科院校的校内招聘会主要是针对工科类的学生,对于文科生的需求极其有限。目前我国很多用人单位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对文科专业存在偏见,特别是技术为主的企业,认为技术人才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才能保障其长期的营利,却忽略了现代新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内在管理、人文精神的营造,离不开企业核心凝聚力的提高。实际上,我国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的供应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政府“走出去”的政策,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相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快速更新的技术下获胜,这些都有赖于高素质管理等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培养管理思想,懂得管理思想的重要性,注重培养管理人才。任何行业、任何岗位、任何人都需要树立管理观念,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作出更多贡献。有的用人单位认为文科生具有可替代性、综合能力和工科生相差甚远,固不重视文科人才的培养,其实文科生中不乏许多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只是由于专业的原因被一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在国外,目前有许多高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文科类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要促进跟国际接轨,就应当正视文科人才的作用,转变不科学的观念,给文科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也使得用人单位自身获取新动力的机会,促进企业和大学生实现双赢[4]。
      (三)实现区域差异化招生,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所谓区域差异化招生,即高校不是完全按照招生对象的综合素质为唯一标准,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一种招生办法。大学在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专业招生录取人数时,可以结合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发展项目所需专业人才适当增加其录取比例,鼓励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大学生回乡创业,有诸多有利条件。第一,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熟悉国家政策,为成功创业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大学生回乡创业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的人脉资源,对投资环境也较为熟悉,为成功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区域化招生,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内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浙江省安吉地区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一位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忙着四处奔波找工作时,该学生却回到了安吉老家,办起一家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农庄,投入到了家乡农村事业建设中去。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家乡经济建设短缺的人力资本,还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促进了家乡的建设。
      (四)高校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为促进文科生更好地就业,客观上要求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改变目前高校总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仅仅考虑学科人才培养的做法,而应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参照,专业设置愈加科学。
      1.高校应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高校应做好文科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对文科学院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和引导,使其转变传统观念,愿意到基层、到乡村就业,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结合就业市场实际,找准自身的就业定位,避免出现大而空的不切实际的就业目标。第二,文科专业老师还应通过讲座、个别咨询等形式,介绍专业就业方向、行业动态等,并指导文科学院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加强文科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通过系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自己的定位,早日为就业做好准备,为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文科学院还可以举办就业指导专场讲座,组织好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技能和技巧,指导学生与招聘人员沟通的礼节,如何介绍自己四年来的学习成就、专业特点、掌握的技能、个人特长、在大学期间参与的社会活动、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奖状、证书等的技巧,同时,自我介绍要如何把握尺度,体现一种谦虚的态度。专业建设小组也积极开展工作,鼓励平常言语少、不善交往的同学去参加培训班,掌握应聘技巧,提高应聘成功率,促使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2.专业设置趋向科学性
      从目前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状况来看,一些文科专业的内容设置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紧抓时代脉搏,了解市场需求,贴近经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把促进就业从课程设置抓起。此外,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模式。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应充分利用工科发展的优势,在注意人文素质提高的同时,多补充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既有专业特色,又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就迎合了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拓宽了职业空间[5]。
      3.文科专业注入实践精神
      针对文科学院大学毕业生专业就业的学科特点,他们大多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学校可以为他们多提供在校实践岗位,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与社会相融合,更好地被用人单位接纳。鼓励文科学院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就业能力。大力组织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此外,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商家实施订单培养和定向就业工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既促进学生就业,又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4.创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正确做人的基本品质,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自由的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高校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对素质教育进行更新,可使毕业生更好的就业。第一,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减少授课型课程的教学,增加学生自身主导的探索性课程,注重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全局化视野的培养和提升。第二,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对固有的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以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精心设计和构建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第三,注重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创新。高校可以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企业家,与本校教师合作开设专业课程,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这种新式可以让学生得到深入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五)文科生的自我调整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文科生就业的前提条件
      文科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对其能否顺利就业有着直接影响,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文科生应尽量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巩固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毕业就业时能够应对专业方面的测试,显示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2.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文科生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
      “博约结合”的学习观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既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以外的知识,使自己变得博学多才。工科院校的文科生,要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多选修一些其他类型专业的课程,拓宽自身视野和知识架构,掌握一些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技能,诸如计算机、经济、英语等方面课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有助于突破文科生的就业瓶颈,拓宽就业空间,增强就业竞争力[6]。
      3.端正就业心态,进行合理定位是实现就业的有力保障
      相当一部分文科生把大型国企、政府部门、机关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作为就业的首选,特别是一些管理类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认为学管理就要从事社会地位高、体面、管理类型的工作,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一味追求舒适、清闲的工作。也有一些文科生因为找工作碰壁,而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片面夸大了文理科的差距。文科生要实现就业,应端正心态,要逐步淡化专业概念,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就业渠道自然就会得到拓宽。文科生要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就需要正视存在的心理误区,积极进行自我调试,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合理的择业目标。
      4.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网络招聘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招聘方式,许多用人单位无需专门派人进入到现场或人才培养单位就可以招聘到所需求的人才,且选择面广。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在校园招聘会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主动向招聘单位递交个人简历,通过邮件与用人单位充分交流,达到互相了解,全面介绍个人能力和特长,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
      综上所述,当前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而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大学生自身,都需要找到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就业模式,来缓解就业难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科毕业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2009-2011年全校就业工作会议资料汇编[Z].
      [2]冯林林.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比较—关于投入、内容及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2011,(4).
      [3]宁洁萍.文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7).
      [4]杜海林.文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8).
      [5]司林波,赵晓冬,雷涛.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发展战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
      [6]王国军.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20).

    推荐访问:就业问题 工科 院校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