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从《弦索备考》看琵琶的发展演绎] 琵琶演绎

    时间:2019-03-29 03:14: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辑的《弦索备考》抄本入手,探寻琵琶的发展演绎,求证其首要地位,同时对乐器形制、演奏技法的发展及明清乐谱对后世琵琶的发展影响等进行初探。
      关键词:《弦索备考》;琵琶;发展演绎
      中图分类法:J60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2)
      中国音乐随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已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研究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是当今中国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弦索备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手抄合奏谱,由于它的出现,使我国民间音乐以较详尽的乐谱形式留存下来,为中国音乐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对现当代音乐有重要的影响。
      一、《弦索备考》简介
      《弦索备考》出自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辑的一套,以弦索乐器为主,进行器乐合奏的手抄谱,抄本编辑在清嘉庆甲亥年(公元1814年)。在《弦索备考》的原序中,作者称此谱为“今之古曲”,可见他所搜集音乐曲目的历史感。他阐述在编著前,向隆公、祥公、赫公学习了琵琶、三弦与胡琴上的技法,又从福公那里学得筝的演奏技法之后才编成《弦索备考》。同时,还提到学习时只靠老师面授,没有指法、乐谱等情况,“所受皆指法,并无谱册”,可见他编辑《弦索备考》手抄册的艰辛与不易。
      《弦索备考》记录了当时非常盛行的弦索十三套合奏曲,谱中收录有《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舞名马》、《合欢令》、《将军令》13首乐曲「1」,因此又有“弦索十三套”之称。荣斋以非常严谨、认真、尊重原创的态度编写《弦索备考》,记录了这十三套乐曲的原始谱与汇集谱。同时,还根据自己所习乐器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记载了琵琶、三弦、胡琴、筝各乐器的演奏分谱,并编创各乐器的演奏指法及表达符号,奠定了各乐器演奏技法的传承基础,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当时的器乐演奏技能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之所以称汇集谱,是因为各乐器的分谱都具有完整曲调与详尽的演奏指法,有独立演奏的特征,与现在的合奏谱是有区别的。它的合奏形式主要依靠各乐器演奏技法对比、音色对比、强弱对比、旋律对比等手法。特别在编辑汇集谱中,还发现了古人运用近似现代作曲技法中的对位手法之比较形式。并在乐谱后注明“此段与前谱(指十六板)、实为发明前人的苦心,非感造作也”等字样「2」,说明这种对比形式古人已有尝试,只是被他发现并记载下来。《弦索备考》中较难的一首乐曲《十六板》的记载用了六行乐谱,其中琵琶、三弦、胡琴、筝、工尺(原始谱)、八板(另一曲调)为序形成汇集谱,首次体现了不同弦律同时进行的音响比较。而《将军令》、《合欢令》是荣斋专为筝编有演奏指法的独立分谱,但他还是将原始谱记在分谱上以示比较,体现了他对传统作品的尊重。原始谱均没有指法,而分谱却特别细致,不但各器之弦数标明清楚,而且“将所习之曲、阴阳、节奏,逐指逐字效琴谱字母,一一著明。「3」”如此仔细、详尽并以汇集谱形式的记谱,在民族器乐史料上实属罕见,并对研究我国器乐合奏音乐颇具价值。
      在《弦索备考》出现之前已有不少乐类及乐器的乐谱存在。“如宋太宗的九弦琴谱二十卷,又琴谱六卷。李昌文的阮咸弄谱一卷,俞修枢的阮咸谱一卷等等。「4」”当时的乐谱从内容与形式上都非常有限,大多以达官贵人所喜好的音乐作品为主。对于大众民间音乐的流传只局限在各朝代的宫廷之外。荣斋编辑的《弦索备考》对传承中国民族民间器乐作品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他对弦索各乐器演奏指法的创编记载了那个时期乐人的演奏技艺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后人较好地传承中国古典音乐,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他所记载的《弦索十三套》中曲目,通过各时期的不断演绎发展,大多成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古曲。还有他所记载的乐队演奏形式,对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只有中国民族乐队才将弹拨乐器作为大型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形成独具风格的中国音乐色彩。荣斋不仅为后世音乐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还为我们留下了治学严谨的人格精神。他是一个人品高贵、才华横溢的音乐文人。不仅习得四种乐器,还能自创作品。在曹安和先生关于《弦索十三套》的说明中提及,“编者荣斋也能作曲,他曾为十六板的第六段编写了另一段曲调(非本书所用的一段)夹入手书中……但在正式的抄本中并未编入《弦索备考》,而用其原有曲调「5」。”就在记录工尺字谱原有曲调时,在一些曲调前还注有:“此谱外附,非弦索正宗也「6」。”可窥见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尊重。这一人格魅力随着音乐的传承也留给了当下的音乐人。
      二、《弦索备考》诸器中的琵琶
      在《弦索备考》的记载中琵琶这件古老的乐器参与了11首作品的演奏,在原抄本的诸器排列中,琵琶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它在该合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时演奏技法所能达到的引领作用。更可贵的是荣斋首次为诸器编创了详尽的演奏指法,从曹安和先生对弦索十三套的译谱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所用演奏指法的丰富程度。然而,在这之前,对琵琶这件乐器的名称、乐器形制、演奏作品、特别是演奏技法的变化等重要信息的认知,主要依赖于在文献、图片、石刻画像、以及出土文物中去寻找相关信息。当然,这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基本手段与方法。但是,对于研究传统音乐文化这还远远不够。荣斋的《弦索备考》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弦索乐器演奏技法的谜团。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公元前221年左右秦代已出现了一种乐器,叫做“弦鼗”。圆形、皮面、系弦、长柄。晋?傅玄在他所著《琵琶赋?序》中曰:“杜挚以为,赢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也许是我国弦索乐器的鼻祖。汉代公元前110年左右,一种圆形、木面、系弦、长柄的弹弦乐器出现。传至公元6世纪另一种圆形、木面、长柄、十二柱的弹弦乐器已产生,它叫做“秦琵琶”,俗称“秦汉子”。公元5世纪从西域又传来一种“曲项琵琶”,它与“秦琵琶”最大的不同在于头颈部位与音箱形制,一个是曲项,一个是直项。琴身形制一个是梨形,一个是圆形。曲项琵琶的出现,起初流传于我国北方,后传至南方,至隋唐时期流传盛广,成为当时乐队的重要乐器「7」。秦琵琶在这一时期,由于一位擅弹秦琵琶的人叫阮咸闻名于世,此后秦琵琶就叫“阮咸”。

    推荐访问:备考 琵琶 演绎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