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形象思维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形象思维好的人的特征

    时间:2019-02-11 03:19: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尝试从丰富历史内容和活化教学语言等方面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形象思维 创新精神 培养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变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作一些初步论述,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形象思维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形象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地进行创新。
      2.这是由历史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
      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深刻的历史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形象思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通过形象思维发展创新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能否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再造历史形象。而历史形象的再造,又离不开生动的史实、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历史教具。因此,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归根结底,在于史料的积累、语言艺术的提高。
      1.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摭群言”。同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文史兼优、叙事生动的史学著作不胜枚举,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收集材料之丰富,识见之卓越,文笔之生动,以及作者刚直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堪称古今史学著作之楷模。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拔山盖世,刘邦的豁达大度,荆轲的慷慨激昂,李广的胆略过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司马迁写事令人有身临其境、触之可觉之感。八年之间,项羽骤起骤落。他兴于巨鹿之战,亡于垓下之围,其间的过渡则为鸿门宴。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这三个场面作了绘声绘色、情调不同的描写。巨鹿之战充满了壮烈,垓下之围弥漫着悲凉,而鸿门宴却在紧张肃杀、扣人心弦的气氛中描写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老谋深算、刘邦的惊慌惶恐和张良的临危不乱。这些生动的史实若配之以娴熟的教技,就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当年马鸣风萧的古战场和悬念迭起的鸿门宴,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孔子主张文章应该注意文采,同样,语言也应注意文采。教学语言的文采,除了文字修辞外,还应该形象生动,声情并茂。例如,在讲“巴黎公社”这一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对梯也尔这个历史人物作了如下一番刻画:
      梯也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人矮小肥胖,肚子圆鼓,上衣的扣子总是无法扣上。他平时总是装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但却无法掩盖两只眼睛毕露出来的凶光。这个被马克思称作“侏儒”的政客,是一个背信弃义的“老手”,卑鄙奸诈的“巨匠”。当他刚逃到凡尔赛时,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无论如何,我决不派军队到巴黎去。”但当麦克马洪保证说很快就能打进巴黎时,他便挥舞着肥胖的小拳头气势汹汹地叫嚣:“我是不会留情的!”这番刻画,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不但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而且为下文凡尔赛匪徒的罪恶活动作了铺垫。
      3.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学风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科研中,都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现在有些人往往错误地把通俗性和学术性对立起来,以为越是通俗的读物便越缺乏学术价值。于是,有些人便喜欢在文章中故意使用一些怪僻的词汇,以此装点门面,故作莫测高深。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浅薄无知的表现。“学术性”和“通俗性”并不是对立的,前者是指文章的内容,后者是指文章的表现形式,上乘之作,应该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俱属通俗之作,但却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使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同时提高语言修养,从而动情引趣,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2003,(1).
      [2]聂幼犁等文.历史教学.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2003,(4).
      [3]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7:51.

    推荐访问:形象思维 创新精神 培养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