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艺术论争] 德拉克罗瓦的作品

    时间:2019-02-06 03:23: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是十九世纪欧洲画坛上的典型代表.安格尔的绘画作品强调理性的秩序,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整,体现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这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这就如同尼采笔下的日神和酒神,阿波罗是日神,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而狄奥尼索斯是酒神,酒神代表着人的自然冲动、迷醉状态下的野性。我们如同叹赏一个奇迹似的叹赏安格尔,可是我们不能像人们爱天才诗人或画家那样爱他。而德拉克洛瓦的创作之所以可贵,是由于他热爱自由与民主的主题,形象的明确与勇敢,在油画上体现强而有力的、气魄伟大的性格,和对于英雄气概的向往。尼采说:与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具有浓郁的形而上学性质和悲剧色彩。所以就如尼采认为酒神才是最原始,对艺术最具有冲击力的动力一样,德拉克洛瓦以其不容置疑的杰出成就和征服力为现代艺术拉开了序幕。
      关键词: 日神;酒神;古典;激情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20-02
      
      一、完美结合
      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是十九世纪欧洲画坛上的典型代表: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是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学院派理念和画风的监守者和捍卫者。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是浪漫主义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迸发一样,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他们这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这就如同尼采笔下的日神和酒神,日神和酒神作为尼采二元论的核心,源于古希腊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话传说。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日神,是宙斯的儿子,据说也是普罗米修斯所说的惊天秘密中将取代宙斯的人。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崇高静穆的、理性克制的,像太阳一样稳定、威严、温暖的艺术形象。所以尼采给日神的涵义下了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在每一瞬间使人生一般来说值得一过,推动人去经历这每一瞬间。”制造出美的外观来美化世界。
      而狄奥尼索斯是酒神,由宙斯和塞墨勒所生,但却是从宙斯的大腿中生出来的,因此他的出生就带有狂诞的因子。酒神代表着人的自然冲动、迷醉状态下的野性,酒神的象征来自希腊酒神祭。希腊人以野外纵酒狂欢的方式来尊奉葡萄酒之神狄奥尼索斯,在此期间,人们通宵达旦地一边跳舞一边狂叫。在这个活动的高潮,不仅会出现狂欢酗酒、裸体游行之类的行为,而且还有生吞活剥鹿、牛等残忍举动。尼采认为这是为了追求一种解放个体、化束缚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酒神状态是情欲的总激发和总释放。在酒神状态中,艺术作为趋向放纵之魄力支配着人。
      如果说,阿波罗神是崇高、理智的象征,狄奥尼索斯神则代表了野性和放纵”。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体现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形式并不仅仅是他们艺术观点的不同,而且反映当时法国社会不同美学思想的碰撞。以安格尔为代表古典主义者作为官方正统代表,大都相信温克尔曼所说的“艺术应追求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以展现如同日神阿波罗般的理性的光辉。而以德拉克洛瓦为首的浪漫主义者们则认为艺术应诉诸情感,就像酒神精神一样,使人完全忘却自我,如醉如狂地与自然万物合为一体,因为它们是崇高的源泉。
      安格尔的绘画作品之所以与日神阿波罗的艺术形象完美结合是与十九世纪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18世纪下半叶,法国民众对散发着没落贵族气息和华丽脂粉的“罗可可”艺术越发反感。他们都期待庄重严肃的新艺术风格作为官方正统的代表,安格尔的绘画风格就应运而生,他的作品强调理性的秩序,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整,体现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正好符合了那个时代的要求。
      而德拉克洛瓦与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首先:在当时的社会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巨大的革命运动即将来临,资产阶级作为新兴的、进步的社会力量,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教会控制的反抗当中,已经以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想唤醒了民众的意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其次欧洲思想界也为这次潮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把一种人的主观作用,人的自在的、自为的、绝对的、自由的精神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都促成了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思想的迅速成熟与完善。
      二、两强相争
      尼采指出,希腊悲剧中有两种精神:日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精神让人沉缅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追究世界和人生的真相。酒神精神却是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我们看安格尔的作品,就如同日神般崇高静穆,不掺杂一丝世俗的倾扰,让人沉溺于美的外观幻觉。在巴黎卢浮宫,能与达芬奇“永恒的微笑”媲美并且得到世人高度评价的就是 《泉》, 《泉》是安格尔花了30余年心血晚年才完成的一幅杰作。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手举水罐的裸体少女,以古典的歇站式姿态立于泉水边,右手弯在头上,左手托着一只大水罐,泉水正从罐中流出,既寓意少女的纯洁清灵,又使画面保持和谐流畅的韵律。背景饰有岩石和树叶,脚下的淡黄色花草颇有装饰味。少女身材匀称,肌肤细腻光洁,散发出一股青春的魅力。她身体微微摆动,头、肩、髋的起伏形成了波浪式的节奏感。一位评论家见到这幅画时不无感叹地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耄耋年岁的产物,她的美姿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妹。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富有生气而更具理想化”。尽管当时的法国社会经历了资产阶级大革命血雨腥风,但安格尔用他这种的日神般的绘画作品掩盖住了当时战争带给人生的悲剧面目。
       而德拉克洛瓦却用自己的酒神般的直视人生悲剧,在那个为自由而战的腥风血雨的年代,我们感情奔放、热爱正义的画家德拉克洛瓦用它战斗的画笔,为我们揭开学院派掩盖在当时艺术上的面纱。1823年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希阿岛的屠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描写的是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反动统治失败而遭屠杀的情景。
      日神般的安格尔和酒神般德拉克洛瓦,十九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个巨匠,执着的捍卫者自己不同的艺术观点,。为了给自己的风格找根据,安格尔跑到古希腊去找典范,德拉克洛瓦则立足于自己的全部政治热情。安格尔以其八十多岁高龄,多年执掌美术学院,使学院派艺术形成固定典式,德拉克洛瓦则以开拓者面目出现,投身于艺术的感情急流中,英勇奋战,永不相同的观点,永不停止的争斗。
      三、一争高下
      尼采说:“日神的,酒神的。有两种状态,艺术本身表现于其中,就像自然力表现于人之中一样……这两种状态也表现在正常生活中,在这二者之中,日神“看重的是和谐、限制、与哲学的冷静”,因为他“代表着在一个虚幻世界之前,在赋有美丽外形的世界之前的恍惚镇静的状态”,而春之来临与催眠药酒觉醒了酒神则更为原始,人类受了他的精神的鼓舞自由发泄他原始的本能,沉溺在狂欢,酣歌,舞蹈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藩篱都被打破,人类又与自然合一,沉入神秘的原始的一致中,达到一种完全忘我的境界。
      我们看安格尔的作品,就像走入了静悄悄的地下宫殿,冷悠悠的,当看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就仿佛扑进了狂怒的感情波涛之中,这里是善与恶的搏斗。一个是把古人和理性奉为终身典范,摒弃一切感情;一个是让内心的全部激情在画布上一泄无遗,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绘画对象显然已经不是现实生活纯客观的再现,而必须渗透画家的审美情感,带有浓厚的情感特色。对画家来讲,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实际上是一回事,将二者截然分开,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减弱。如果“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书评》,《列宁全集》第20卷)艺术首先是在情感上打动人心,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论艺术》)我们在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两人身上便看到对感情的明显差异。
      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推崇说:古典艺术的美,在于静穆和含蓄;希腊雕刻的美和崇高,是因为它表现出一个沉静的灵魂,“就象最纯洁的水,愈没有味道就愈好”。所以他赞美《拉奥孔》群像:尽管在巨蛇缠咬下,尽管拉奥孔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中,但他的嘴只是半张开,为的是保持庄重之美。从古典美的要求来看,这样的见解有其可取之处。但问题在于安格尔将古典艺术原则绝对化,扑灭了感情的火焰。在安格尔的佳作面前,“你会恍然大悟,不是安格尔先生寻找自然,而是自然强制了画家。”(波德莱尔)相反,德拉克洛瓦比任何一个热情的人都更加“热情地为热情所陶醉”,他也真诚地要求对世界充满热情。……他通过热情的三棱镜来看他的英雄人物。”我认为,任何艺术都应表现情感,富于想象。要求艺术以情动人,艺术家自己首先要有感情,因为作品表达的感情就是艺术家自己的感情。就像古罗马诗人贺拉修斯所说:“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觉悲痛。”(《诗艺》)艺术家应该比一般人更加充满感情,对待生活有更加强烈、鲜明的爱憎态度,并且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他所塑造的形象上去,否则是创作不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的。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二人的例子再妙不过的说明了问题。
      作为一个古典主义巨匠来说,安格尔无愧为是一个杰出的肖像画家和素描大师。然而他却走向了反面,把古人和自然都绝对化了,“以永恒的美和自然为基础的艺术才算艺术,而希腊人的艺术是那样精美无瑕,使人感到‘希腊的’这个形容词简直变成‘美’的同义语了。世上惟有他们是绝对的真,绝对的美。”(朱伯雄译《安格尔论艺术》)。他喜欢的就是这种日神般的美,而极力反对艺术上任何一点革新和进步。在他看来,“纯洁性和自然的美是用不着以一鸣惊人的方式使它别出心裁,只要是美的,就够了可使人们偏执于搞变革,而美术上的变革往往正是失败的原因”。抱着这样想法,他把艺术带进了僵化的死胡同,脱离时代,徒然追求形式。 “我们如同叹赏一个奇迹似的叹赏安格尔,可是我们不能像人们爱天才诗人或画家那样爱他。我们钦佩他的超人的努力,但我们听不到他说出一句人的话。”(利・文杜里)而德拉克洛瓦的创作之所以可贵,是由于他热爱自由与民主的主题,形象的明确与勇敢,在油画上体现强而有力的、气魄伟大的性格,和对于英雄气概的向往。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来束缚艺术创作,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使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尼采说:与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具有浓郁的形而上学性质和悲剧色彩。尽管尼采臆想以日神精神控制欲望的膨胀,但对酒神精神的痴迷,使欲望的东西成为更本体化的力量。所以就如尼采认为酒神才是最原始,对艺术最具有冲击力的动力一样,德拉克洛瓦以其不容置疑的杰出成就和征服力,成为艺术进程中的主要角色,它以强化个性,抒发情感以及强烈的叛逆色彩,为现代艺术拉开了序幕。
      
      参考文献
      [1] 尼采译者 周国平 .悲剧的诞生[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宝林.欧洲美术―从洛可可到浪漫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3]《尼采的悲剧学说》常荪波:《中德学志》第五卷第一期,1943年
      [4]《书评》 列宁 《列宁全集》 第20卷人民出版社
      [5]《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罗念生,杨翰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6]《安格尔论艺术》 朱伯雄译辽宁美术
      [7] 转引《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 杨孝鸿 山东美术出版社

    推荐访问:论争 格尔 德拉 克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