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换位思考“胡屠户”]胡屠户

    时间:2019-02-04 03:22: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儒林外史》第三回节选加题目的《范进中举》,一直是初中教材的篇目。文中胡屠户对中举前后的范进的不同态度(尖酸的嘲讽与肉麻的奉承)跃然纸上, 我们的评论乃至我们的各种阅读辅导书,对这个人物的结论大体是: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然而作者的意图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
      (1) 欺贫爱富,不成立。首先,如果胡屠户欺范进“贫”,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推呢?特别是在家长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胡屠户只要不吭声,范进与他女儿的婚事能成吗?即使范进与他女儿私下里玩成“生米熟饭”的事来,胡屠户可以一脚把女儿扫出家门,永远的“划清界限”。其二,胡屠户对范进“狗血喷头”、“夹七夹八”的痛骂不能说明他“欺”范进之“贫”。胡屠户的一段痛骂,从内中情节上其实是反对范进去乡试,一个连考几十年才中秀才的人,会不会考上举人呢?谁也不敢想象。范进已五十有四了,多年苦读书,谈不上年轻力壮、熟悉劳作(并且范进不一定有自己的土地),年龄大、家贫如洗,而且还有一老母亲,难道胡屠户的“骂”不合情理吗?在这个前提下即使说话怎样粗俗难听也不能是“欺”,况且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市民屠户,也来不了什么文绉绉的话。另外,从邻里尖酸人的调笑话――抓住极容易使胡屠户陷入难堪境地的出身和职业卑微这个特点,对其横加挖苦和调笑,虽然没有恶意,但也使人够尴尬的,可见,如果他是“欺贫爱富”的人,这些“做田的”、“扒粪的”又怎敢如此对他呢?也就是说,对他下的“欺贫爱富”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
      (2) 趋炎附势不成立。趋炎附势者,即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纵观小说中的胡屠户,既没有像刘全依附和绅,也没有像穆仁智依附黄世仁那样,而是一个从五更鼓就去集市上杀猪的职业卑微的劳动者。有人会说:范进中秀才时,提来贺的是两瓶酒和一副不值钱的猪大肠;而中举时,一下子就是七八斤肉,典型的趋炎附势。试想,一个一天杀一头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的低层劳动者,肯定是十分珍惜用血汗赚来的钱的。他去贺范进中相公时,只不过是一家人团聚,随便吃些无所谓。可是范进中举就不同了,有报喜的人,有贺喜的人。猪大肠对付得了吗?不拿钱去打发报喜的人行吗?他非出点“血”不可了。因为他了解范进的家庭情况,无法打发这一场面。但也不排除他以后从“女婿”身上沾光的念头,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于范进中举后,他对范进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等极尽阿谀奉承的话等,也是多年人们评判胡屠户“趋炎附势”的依据。的确,这些话同范进中举前一对照,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认真回想,一个人的认识是有所发展的。比如明朝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做过和尚、帮过工,那时又有谁瞧得起他呢?但是后来境况变了,众人齐呼万岁,谁敢仰视。何也,时事也。范进中举了,地位改变了,即使是胡屠户的女婿,但的确“今非昔比”。屠户不可能一口的“碎”了,原因是什么呢?时事也。我们再看看张乡绅来拜,“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张乡绅走时,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出堂屋来。试想,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的人,他会去躲吗?以前是身份低下,而现在女婿已是“老爷”了,难道张乡绅不会给范进面子随着叫声“老太爷”么?房子、银子都送得起,难道这一声也叫不起吗?可是胡屠户却去躲了,而且是躲进女儿的房中,可以说是羞于自己的出身和职业,亦可见他并不是得炎便趋、逢势即附之人。
      (3) 庸俗自私。庸俗自私,即平庸鄙俗,不高尚,私心重。这一点基本说对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人,靠自己艰辛的劳动才能勉强维持生计,每日精打细算动小脑筋、占小便宜是不足为奇的。胡屠户的职业是赚厘厘银,由微薄的利润支撑全家的生活。所谓芸芸众生,也只能如此生活了。鲁迅的《故乡》中的杨二嫂,由一个“豆腐西施”变一个“凸鹳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难道她愿意吗?想想鲁迅的“辛苦而恣睢”的归纳,确实有些令人伤感。胡屠户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依存的物质基础能让他有高尚的意识吗?再加上几千年被植入“血液”的封建思想、等级关念,他不庸俗才怪呢?
      (4) 如何理解胡屠户。既然胡屠户从本质上不是欺贫爱富,不是趋炎附势,但不等于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从整个故事情节来看,“在胡屠户的性格中,世故圆滑是有的,粗野、鄙俗是有的,自私自利是有的。但是勤劳善良、直率、淳朴也是有的”。
      所以我们在分析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时,必须结合作品创造的典型环境去认识人物的典型性,不要按“规律”办事。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大多数的人学会思考,但愿“思考”二字会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会思考,多角度思考,在欣赏和分析文艺作品时会减少一些片面和肤浅。

    推荐访问:屠户 换位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