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日本历史教科书内容

    时间:2019-01-27 03:18: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笔者认为教科书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历史学科的地位。在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下,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将如何抉择呢?要有科学性、可读性、时代性和人文教育性。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 内容选择
      
      中学历史教育可能是一个学生一生中所受的唯一一次正规的历史教育,中学历史教材恐怕也是他一生中阅读过的唯一系统的历史书。何兹企教授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离不开历史教育。一个公民接受历史教育主要在上中学时期,课本当然就很重要了。”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因为按照系统论的理论,如果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个整体系统应该由三个重要要素构成,即教科书、教师和学生。在这三个要素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科书是实现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依据。教师要依据它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则凭借它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意识和情操。所以我认为教科书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历史学科的地位。
      如何选材、剪辑史料,是编写历史教科书的关键,自然这也成为众多专家热议的话题。教科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甚至还会引发所谓“教科书”事件。从古至今,教科书的内容选择经历了大体如此的演变:在古代,基本上都是以传授帝王将相史为主;到了近代,针对当时历史时代的需要,教材的内容选择突出反映了历史时代的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则主要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选择教学内容。如今,在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下,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又将如何抉择呢?
      1.所选择内容一定要准确,即要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应该包括两个问题:一是理论的科学性,即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内容选择的最基术的一条标准。因为我们的历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历史学,这就决定了内容选择的标准。两方有些观点可能很新颖,但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就应该坚决摈弃。当下虽然“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提了,但要防止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方式――“斗争哲学”、“冷战思维”继续假教科书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于那些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伪”马克思主义也要警惕。二是在引进历史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的过程中,必须慎重。编著者要把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考古发掘,及时反映到课本中去,让学生尽快了解历史真相。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它既是一个编著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历史学科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但是一定要注意充分吸取和体现最新的必须是已有定论的学术研究成果,否则,将造成教材的硬伤。
      2.所选内容要有可读性。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历史课本宁可王朝系统不完备,但一定要重视剪裁,要检取历史上最精彩的做事,着力地描写,即使抽象的内容也要有生动的叙述,使学生读了处处留下印象。历史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光荣感”、“引起实用感”、“产生新鲜感”和“从学生所知入手”。诚然,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年龄阶段、心理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等等,都是编著者应该认真考虑的。如著名专家聂幼犁就指山:初中应当以最贴近学生的百姓农食住行、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辅之以为此非说不可的宏观政治、突出人物、重大事件。在各阶段史中,以近现代史为土,了解古代文明;古代以中国史为主,近现代以世界史为主。高中阶段可以近现代史为主,学习侧重与现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等等。历史学家何兹全也说,教材的编写要以历史真实的内容为主,写进各种人物,而且要形象一些。总之,历史教材是写给中学生的读物,必须要考虑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故事性、趣味性应该是中学历史教材的灵魂。故编著者在编写时一定要从指导心想上对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进行恰当的定位。
      3.时代性。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在其《中国史纲》这部著名中国历史高中教科书的“自序”中提出“笔削”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现状渊源的标准”(Standard of Genetic Relation with Present Situations)。他说:“我们的历史兴趣之一是要了解现状,是要追溯现状的由来,众史事和现状之‘发生学的关系’(Genetic Relation)有深浅之不同,至少就我们所知是如此。按照这个标准,史事和‘现状’之‘发生学的关系’愈深则愈重要,故今通史家每以详近略远为旨。”所以我们今天编写中学历史教材,应当立足于21世纪的现状,看一看挑选什么样的内容,才有益于广大的中学生。我认为应该展示那些现今中国人面临的紧迫问题,及那些与紧迫问题相联系的历史过程、事件及其内在的规律等等。例如21世纪有三种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科学技术将更加迅速发展,中国人越来越深入地卷入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来。那些能展示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规律性的史实都应选入教材。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产生:地理大发现;三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联合国、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都应写入等等。二是政治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像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近代的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希特勒第三帝国等可以选入教材,通过说明这些大帝国的兴衰起伏,以便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想以全世界人民为奴役对象,终归是要自取灭亡的。这样我们对所谓的美国世纪就会有一个全新认识,也可以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三是文化上,各国文化将呈现发展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之间既有吸纳、融合,又有排斥、斗争。我们只有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才能在文化方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故在选材上应以多元文化教育为依据,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这有助于学生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中走出来,促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理解历史,理解人类,从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按照时代的需要挖掘历史,视野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如生态问题、民族、宗教问题,都可以给历史赋予它新的含义,有利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当今世界。
      4.人文教育性。常言道,亡人国必先亡人史。足见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而历史教育的主渠道则是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去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因此,中学历史课本的编写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都希望通过历史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使历史教育发挥出更多的社会功能。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教育的日标应是培养和谐的个性与人性。”现今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在物欲横飞的世界里,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之一就是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对教科书编写提出这种观点:首先,历史课本应该告诉下一代人最基本的内容是历史上的“荣”与“辱”。告诉下一代人祖国历史上有哪些光荣的业绩,遭遇到哪些屈辱的惨痛。其次,历史课本应该让青少年记住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同时也决不可以忘记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和民族灾难。再次,历史课本应该能激发起年轻人经常思考我们的先人为何能取得如此光荣的业绩,后人应该如何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并继续发扬光大。人们更应该时时思考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屈辱挨打,用丰富的历史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使祖国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我想这是对教科书应具有人文教育性最好的诠释之一。
      当然,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选择也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但我认为如果整个社会都来关心这件事,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编著者定能最终集思广益,编写出多视角下的历史教科书。

    推荐访问:浅谈 历史教科书 选择 内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