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社会主义在教育【农民再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

    时间:2019-01-15 03:39: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的再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完全认识当前农民再教育的必要性、难点和重点,对塑造新农民、普及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农村;再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实施农民再教育的必要性
      
      农民再教育是指针对农民群体实施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教育,主要指扫盲后教育,包括文化学习、技术培训、职业教育、政策法律教育等方面。农民再教育对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再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
      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民收入一直低于非农业人口,农民和非农人口的收入差距一直趋于扩大。1997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为2.47,1998年城乡收入比为2.51,1999年为2.65,2000年为2.79,2001年为�2.90,�2002年为3.11,2003年为3.23,2004年为�3.21,�2005年为3.22,2006年为3.28,2007年为3.3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等,有关专家认为真实的差距已扩大达4∶1,如图1所示。
      
      
      图1 1997-2007年中国城乡收入比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个目标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发展。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能有效提升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个人收入的增长及实现社会公平。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经济收入也越高,反之也然。“据河南农调队对4 200个家庭的调查表明,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为1 993.22元,高、初中的为1 714.19元,文盲、半文盲的为1 602.65元。”这表明,农民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因素。因此,从接受教育与个人收入的关系来看,有效的农民再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二)农民再教育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加上收入增长缓慢,生存压力加大,极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形成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开展农民再教育,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带动农民整体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减少不稳定的因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的精神风貌如何,最终取决于农民的素质。乡风文明,除了需要加强乡规民约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农民的公民素质。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许多人对农民再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农民再教育就是实施科技教育和职业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农民教育的责任在于唤起人们内在的人格力量,使农民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以及建立与此相关的信仰,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消灭贫富差距,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化上的贫困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严重。因此,农民再教育是普及新文化、塑造新农民、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农民再教育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知识、技术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关键所在。一个有知识的农民,在寻找就业机会,学习和掌握生产技能方面会有很多便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虽有普遍提高,可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2008年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另外,由于某些农民只知道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会使作物良好生长,在没有掌握其使用知识及技术的情况下就盲目的使用,使农业投入产出间出现异常“倍比关系”,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便对农业失去信心,以致有不少地区出现大片耕地荒芜和低效率利用。这一系列的困境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农民再教育的难点
      
      农民再教育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农民群体的素质偏低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三个方面。
      (一)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观念上,农民普遍存在着离农思想,实业教育思想尚未树立。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农民再教育难以顺利开展。一方面,农民热切希望通过对教育的投入,尽快摆脱农民身份。但农民不是经济学家眼中完全的理性人,同时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回报是远期的,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群体,这种远期回报不是其所期望的。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大多数没有特色,实用性不强,教育投资收益相对较低,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或无力承担昂贵的教育、培训费用被迫放弃了接受再教育的权利。简言之,由于我国农村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扫盲后教育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降低了广大农民、地区政府、企业对投资农民教育的热情。
      (二)农民群体的素质偏低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否在农村开花结果,还受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制约。当前,农民群体的素质偏低,使农民再教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我国农民群体的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如表1所示。
      
      (三)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以前对农村地区工作不够重视,农村的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农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工作条件太差,农业技术人员地位低,得不到重视,使得农业科技人员大量流失。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院校培养了大约130万大中专毕业生,有80多万人离开了农业,只有4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正在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的只有15万人,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在大部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中,整体学历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从而难以形成农村科技人才供给稳定增长的机制。�
      
      三、实施农民再教育的重点
      
      长期以来农民以扫盲教育、识字教育为主,实际上是基础教育的补充。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农民教育逐渐转移到以岗位职务教育为主的道路上来。当前,改革农村滞后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制,是实施农民再教育的重点。
      (一)在教育目标上,以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经济发展实用人才为主
      教育目标是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规定,明确目标是办好农民再教育的前提。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商品经济也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类、多层次、多规格的。具体到农民再教育的目标而言,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专业技术骨干,主要面向在乡知识青年;二是培养经济发展实用人才,主要面向农村青壮年农民。
      (二)在教育内容上,以宣传和推广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精神、关键技术为主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实行“科教兴农”。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一按国际质量标准体系、 国际准则等组织强化培训;分析并认清当地的比较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名、优、特、稀”农产品的农业科技专项培训,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技术;持续高效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三是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供求脱节问题,提升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水平。
      (三)在教学形式上,采取分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训
      农民之间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在实施再教育时不应搞“一刀切”,应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技能鉴定、创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分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增强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表2)。
      另外,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要避开农忙,二要尽量连贯,必要时与农民协商集中上课的时间。
      
      (四)在培训费用上,努力实现农民培训费用零负担
      “依靠人民办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依靠人民集资出钱”上,解决、落实培训费用是农民再教育的关键。普遍而言,农民有迫切学习知识、技术,接受更高教育的强烈愿望,在培训费用上,除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分担以外,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要本着非盈利的目的,千方百计降低培训成本,并争取更多的企业、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努力实现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宋艳琴.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问题与对策[J].2004,(1).
      [2]]李跃华,霍向东.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J].农业•农村•农民,2004,(4).
      [3]马元海.民工培训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农业•农村•农民,2004,(2).
      [4]赵红旗.先进的农业科技是农民增收的法宝[J].农业•农村•农民,2004,(7).
      [5]杨雄年,受教育程度低科技素质差 中国农民素质不容乐观. http://www.省略/education/txt/2008-04/25.
      [6]王彦杰,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http://www.省略/DTWEB/jykt5.htm,2006年12月28日.
      [7]http://news.省略/20041207/n223359544.shtml.
      [8]《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08》

    推荐访问:再教育 推动力 新农村 农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