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_患者康复行为影响因素

    时间:2019-01-13 03:29: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问题提出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践者,其对课程的支持与否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成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对教师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教师的素质、观念、角色和教学行为等领域。这些研究的不足之一就是缺乏对教师行为进行严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这就使得对教师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师行为有三大部分构成:备课行为、上课行为(又包括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和评价行为。[1]教学内容的再加工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工作,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其构成要素有:行为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行为的客体(教学内容因素)、行为的主体(教师)、行为的手段(媒体因素)和行为的制度文化环境(制度文化因素)。笔者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总体由河南省虞城县29个乡镇(不包括城关镇)的公立44所初级中学(不包括公立的城关镇中学和晨光中学)的一线在职教师(约2000名)组成。被试样本由11所学校的495名教师构成。在选择样本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具体的抽取过程是:从河南省虞城县29个乡镇(不包括城关镇)的44所初中里随机抽出11所,对选定的学校的全体老师进行调查。
      2.研究工具
      在研究中,笔者自编了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问卷。自编问卷由5个因素(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14个可观测的显变量组成的教师备课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这5个因素是学生因素、教学内容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媒体网络因素和制度文化因素。其中,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3个观测量,教学内容因素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课程标准3个观测量,教师自身因素包括教学工作态度、教学观念、教学知识经验和教学期待4个观测量,媒体网络因素包括网络教学信息和现代教学媒体2个观测量,制度文化因素包括学校的要求和校园精神文化2个观测量。
      3.研究程序
      一是确定问卷。其编制程序如下:①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和理论分析。笔者对实践活动理论、教育活动理论和人的行为理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初步提出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构。②对有关部分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和观察。③形成初步的调查问卷。④预试、初步的项目分析与修订。⑤形成问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2]
      二是资料搜集。笔者在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学校样本后,于2006年10月上中旬向各样本学校的志愿者邮寄问卷。志愿者在收到笔者寄去的问卷后发给所有的一线教学教师,填好的问卷由志愿者回寄给笔者。各学校问卷在2006年11月上中旬至12月底被陆续收回,回收率为69.3%(343/495)。
      三是资料的处理与分析。首先,笔者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即理论假设能否成立。其次,笔者运用了百分比、平均数和X2检验对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百分比、平均数被用于确定不同影响因素对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的相对重要性(影响程度);X2检验被用于分析教师教龄长短是否影响与不同影响因素对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整个过程运用了一台计算机、SPSS16软件和Amos5.0软件。
      
      结果
      
      1.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之验证性因素分析
      笔者使用Amos5.0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了检验,发现该模型的各项的拟合指标都非常好(具体见表1)可以综合地认为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即理论假设成立。
      
      2.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的问题是: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果有的话,这些影响因素对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行为的影响程度如何?下面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从不同评价的教师人数分布的角度分析。两个初步的结果:一是有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影响了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二是从选择“影响很大”和“有些影响”这两类肯定性评价的教师的百分比来判断,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78.8%)、“学生的学习能力”(76.7%)和“教学知识经验”(71.2%)是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最为主要的三种影响因素,而“网上教学信息”(50.3%)和“现代教学媒体”(49%)是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最不主要的两种影响因素。其他九种影响因素则有适度的影响,按其对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学生的学习品质(非智力因素)”(68.8%)、“班风和校风之类的校园精神文化”(68.1%)、“教学观念(理念)”(67.1%)、“教学期待”(66.8%)、“教学态度”(65.4%)、“课程标准(教学大纲)”(63.7%)、“教科书”(63%)、“教学参考书”(59.9%)、“学校的要求”(59.2%)。
      第二,从不同评价的平均数分布的角度分析。从教师评价影响因素的总体平均值角度看,各种影响因素对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3.00)、“学生的学习能力”(2.98)、“教师的知识经验”(2.98)、“班风和校风之类的校园精神文化”(2.87)、“教学期待”(2.85)、“学生的学习品质”(2.84)、“教学工作态度”(7.00)、“教学观念(理念)”(2.75)、“教科书”(2.75)、“课程标准(教学大纲)”(2.74)、“教学参考书”(2.62)、“学校的要求”(2.61)、“网上教学信息”(2.45)、“现代教学媒体”(2.40)。这与从不同评价的教师人数分布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第三,研究结论的总结。通过对从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有以下几个主要发现。
      ①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模型成立。
      ②有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影响了教师的再加工教学内容。
      ③“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师的知识经验”是教师的再加工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网上教学信息”和“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师再加工教学内容的最不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 (包括班风和校风之类的校园、精神文化、教学期待、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学工作态度、教学观念、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学校的要求)对教师的再加工教学内容而言,则属于第二等重要的影响因素。
      
      讨论
      
      1.研究结论的意义
      第一,对于教师管理者,尤其是中学校长而言,本研究所揭示的最主要的信息是,怎样才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经验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对于教师研究者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律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教学知识方面的研究。
      第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乐于交流。
      2.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对教师行为的相关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可进一步作地域之间或城乡之间的对比研究。由于种种限制,笔者只是做了河南省虞城县29乡镇的研究,从整体上讲,只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乡镇研究的一个案例。结论能否适用于其他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比较研究。
      第二,可进一步作教师知识经验与教师备课行为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发现之一就是教师知识经验对教师的备课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但教师的知识经验对教师备课行为的具体影响过程和规律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可进一步作学生与教师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研究的发现之一就是学生因素对教师的备课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但学生对教师行为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
      本研究与其他相关的研究相比,在方法上有三大优点:
      第一,更具明确性――直接针对教师备课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二,更具系统性――综合考虑了施瓦布所确认的课程的四大要素:学习者、教师、教材(教学资料)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教师备课的影响;
      第三,更具代表性――研究对象由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教学经验的各科教师组成,且样本的选取是随机的。
      本研究的局限有四:
      第一,本研究的结果只能应用于该县全体乡镇初级中学教师备课的行为分析。虽然对教师备课的行为分析,尤其是类似情况下教师备课行为分析,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但是所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能适合于其他地方教师的备课行为分析。
      第二,本研究的工具是自主开发的,不可避免地落上笔者本人的种种缺陷和不足。
      第三,本研究的所有结果都是根据问卷调查而来,这些最终来源于教师们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教师和其他成人一样,可能记得也可能忘记自己的经验;教师和其他成人一样,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教师和其他成人一样,可能愿意也可能不愿意袒露实情。
      第四,本研究收集来的资料基本上是由笔者自己处理的,尽管有来自良师益友方面的帮助,但是一些涉及到主观判断和推理的资料就会局限于笔者本人的知识经验。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在做研究过程中,只可能尽量地减少,但永远不可能消除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8.
      [2]林崇德.教育为的是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6.

    推荐访问:教学内容 再加 因素 教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