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考查搭台,实验唱戏 搭台唱戏

    时间:2019-01-11 03:22: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理念 学习方式 探究能力 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在我市已经进行了两年。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考查,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实验的积极开展,推进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深入,转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使化学实验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出来。
      一、通过化学实验的考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调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位教学理念落后、因循守旧的教师,是不可能真正推行教学改革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本身也不重视化学实验,准备实验费时费力,做实验不安全,又繁琐,所以演示实验很少做,更别说学生实验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这样安全快捷。况且做不做实验,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影响不大。我们应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督促教师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课改,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之间应积极探讨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现象的最大化、药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的方法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利用化学实验,顺利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二、通过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容易疲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时间久了,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信心,以致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好。九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动手的愿望很高,很多事情都想亲自动手做一做,而化学实验恰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奇妙多彩的实验现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喜欢上化学,盼望上化学课,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学习气氛浓厚。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其他学科成绩不太理想,唯独喜欢化学,每次考试化学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该同学被同学们戏称为化学学科的“代言人”。
      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导演。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应设计出一系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这部分内容时,比较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然后排序。在教学设计时,我把通常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我问:如何通过实验比较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我们这里有厚度、大小相同的五种金属片,还有稀盐酸。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往六支试管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依次排开放在试管架上,先将Fe片、Cu片同时放入稀盐酸中,通过观察表面有无气泡冒出,可以得出Fe的活动性大于Cu。然后将Mg片、Zn片同时放入稀盐酸中,再与Fe片和稀盐酸的现象进行比较,根据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得出Mg、Zn、Fe的活动性依次减弱。再将Al片、Zn片同时放入稀盐酸中,开始学生观察到Zn片表面比Al片表面的气泡冒出快,得出Zn的活动性比Al强,过大约2分钟后,有同学发现Al片表面比Zn片表面的气泡冒出快。这时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原来的结论是错误的,应该是:Al的活动性比Zn强。通过化学实验,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经历过一次次的挫折后,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学的有效性会更高。
      四、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原理并不完善,通过学生实验,改进实验原理,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溶液酸碱性的内容、学生进行总结时,有位同学对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紫色变为红色提出疑问,说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立即对这位同学提出了表扬:这位同学能够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并且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接着顺势引导学生如何完善此实验的原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时有位同学马上提出: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讨论后同学们提出根据所学溶液的知识,石蕊试液就是石蕊的水溶液,直接通入二氧化碳不行。二氧化碳要干燥,不能与水或水蒸气接触。有同学提出,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一个干燥,一个用水湿润,分别放入盛有干燥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石蕊试纸的变色情况就可以了。师生共同整理出探究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石蕊变色的实验方案,课后去实验室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节约习惯
      教师在进行每个实验以前,要对实验现象进行预设。既要保证实验现象的可视度,让学生看足看够,又要防止药品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药品的用量。防止出现药品用量太少,实验现象不明显,只能有少数学生观察到,或者现象稍纵即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药品用量太多,实验现象明显了,等到实验结束后,还有许多药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造成药品浪费。例如,在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探究氧气的性质需要三瓶氧气(125mL),理论上需要约5.3克高锰酸钾,实际上要多加一些约6.5克,不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作为教师在心中要知道6.5克高锰酸钾大约几药匙,或者这些药品在试管中占据的体积,取药品时才会得心应手。要达到这一步,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有从定性到定量,再从定量到定性的实验过程,并且要反复多次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当高锰酸钾基本上完全反应时,刚好收集满三瓶氧气。学生认识到,做实验时,老师也在节约药品,在以后的实验中要形成节约药品的习惯。
      以上几点是我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的初步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访问:唱戏 考查 实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