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矛盾的两姐妹] 两姐妹合照的说说

    时间:2019-01-02 03:20: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从《古都》的主要内容出发,对千重子和苗子这一对孪生姐妹的性格,以及两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用紫花地丁比喻这一对姐妹,描写了姐妹俩的命运的差别,突出了川端康成对人物的细致描写。
      关键词: 《古都》千重子苗子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①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三部代表作品之一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古都》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虽未被父母丢弃,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孤苦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姐姐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虫,使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而苗子,则仿佛是挺拔俊秀的北山杉,当雷雨袭来时,在杉林里无可遮蔽的情况下,她可以毫不顾惜自己,以身体庇护姐姐;为了不影响姐姐的幸福,她宁可远遁深山僻壤,表现出动人的姐妹之情和美好的情操。
      年轻俊美的千重子虽然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但是由于孤单造成性格的软弱和精神的压抑,时常涌起一股无以名状的哀愁,自从发现自己的孪生妹妹苗子后,就将长期积郁在心灵深处的感伤情绪,化为一股温暖而且亲昵的感情倾泻在苗子的身上,当苗子拒绝同住时,又重新落入孤寂惆怅的深渊。千重子喜欢那些清新素雅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一座座古老的寺庙、神宫,一次次地赏析古都里的自然风光。千重子的内心世界是孤寂的,正如她所理解所谓诞生就是神把人丢弃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又是充满幻想的,面对真一的表白,千重子的声音纯真,里面蕴藏着一股美好而坚强的力量。总之,千重子完美地体现了旧时日本妇女的一切优良品质:优雅、贤淑、贞静、勤劳、节俭、善良,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生长在中产阶级家庭,被养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千重子,正值豆蔻年华,然而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她竟然满怀愁苦。面对美景,深感韶光易逝;面对青梅竹马的男伴水木真一的真情表白,作为少女,本来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和甜蜜,但是,她不仅没有这种感觉,反而对自己的不幸身世深感痛苦,心底里充满弃儿的辛酸。这样一步一步的描写,在读者面前初步勾勒出了一个极其温柔美丽而又无限缠绵哀怨的少女形象。在实际生活中,苗子是生活中的“弃儿”,父母在她还是婴儿时就已逝去,全靠别人把她抚养成人。悲苦的生活经历,使她的眼睛里“蕴涵着深沉而忧郁的神色”。苗子是一个“健康的劳动者形象”,“能干”、“结实”、“坚强”,比千重子要多几分阳刚之气和自立意识。在山中遇雨时,她用自己的身躯庇护千重子,自己却被淋得湿透。她看重自己的人格,只是在千重子的反复请求和秀男的一再解释后,她才接受了千重子委托秀男为她织成的腰带。她对自己的骨肉至亲,“无论有什么困难”,“都高兴帮助解决”,“纵然冒死也要掩护”。她宁愿过着清贫、劳苦的生活,也要把幸福和安宁留给千重子;她不想当千重子的替身,打算拒绝秀男的求婚,趁着刚刚发生的一切还没有像“幻影”一样逝去之前,她摇头拒绝千重子要她再来的请求,毅然离去,始终没有回头。在川端笔下,这是一幅凄美的画面:“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在千重子的前发上飘落了少许细雪,很快就消融了。整个市街也还在沉睡着。”②这次意外的相逢与匆匆的分别,似乎印证了千重子所说的:“幸福是短暂的,寂寞是长久的。”③她还将在生长的地方,继续生活下去。
      《古都》细腻清雅的笔触,如行云流水、江上清风,绵绵而至,在幽淡质朴的空气里,悄然将读者引入一条竹林小径,曲曲折折、若隐若现,偶或夹杂细雨微风,虫鸣鸟转。其中虚实照应,以虚寓实。作者以大枫树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来比喻孪生姐妹的命运:咫尺天涯,虽相见有期,却终难聚合。姐妹二人几度相逢,却因境遇不同,实难一起生活。苗子自感身世凄凉,千重子也有人生孤寂之感。姐妹俩无力抗拒的命运,加之少女们多愁善感的情怀,使小说不仅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还蒙有一层诗意的感伤,使读者也不得不为之产生一些遗憾。
      这部作品中洋溢着日本人民的纯朴和善良的情感,使读者深为感动。但是,我们从千重子和苗子这一对姐妹身上也看到了她们由于社会制度所固有的贫富悬殊和由此造成的人情冷暖、世俗偏见等社会现状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矛盾。本来,自幼失散的孪生姐妹重逢,按理说是一件极其令人兴奋的大喜事,可是千重子的感受不是喜悦和激动,而是惆怅、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当秀男错把苗子看作千重子的时候,千重子却突然闪进人群里去了。这似乎是下意识的,连千重子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不想让人们知道自己是双生子么?但是后来从她一次又一次地邀请苗子到自己的家中,并且送和服和腰带给苗子这些事件上面,读者不难看出,千重子也确实存在着想与亲生妹妹相认的渴望。而苗子,在祗园节上遇到一直急切地盼望找到的失落了的自己的孪生姐姐的时候,感情激烈得像是一团火,起先是激动、兴奋、神采飞扬,但是当她觉察到千重子现在是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自己只不过是山里别人的雇工,彼此身份有悬殊之后,也就冷静下来,经过深沉思索之后,不得不对千重子发誓:“今天晚上见面的事情,我发誓不告诉别人,知道这件事的,只有这御旅所的祗园神。”④而且每次见面都始终称千重子为“小姐”,有意识地拉开距离。这不仅使千重子感到心酸,读者也不能不为之黯然神伤。她们一个由冷转为热,由失望而有所追求;一个由热转为冷,由有所追求而失望,掀起了起伏的感情波澜。有时两者找到了结合点,有时又绝然分离,揭示了这两个人物的真切情意,以及矛盾而又美好的心灵。
      从题目上看,《古都》好像是一篇写景的小说,但又不是单独地独立地写景物,也不是一部地方志,而是独具匠心地将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完美地同写古都的风物时令结合在一起,将人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一体化。也就是说,作者描写自然,不仅是为了构成环境,也不仅是限于烘托气氛或渲染情调,而是将人物的感情生活投影于自然,假托于自然,借自然景象以寄意抒情,创造一种独特的魅力。
      小说写了四处紫花地丁的变化来暗喻千重子和苗子命运的发展。第一章“春花”,是从千重子自家庭园中的老枫树上的上下两株紫花地丁开花的印象情景开始:“上边的紫花地丁和下边的可曾见过面?他们彼此相识吗?”⑤这说明千重子为这两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感动,引起了无限的“孤寂”的感伤情绪,虽然还没有道明千重子的感慨的含义,但却借助千重子的感叹,提出她所想两株紫花地丁的“相见”和“相识”是什么意思,为后来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离别又重逢,相识又相认做了铺垫。第二次,在“北山杉”一章中再现这两株紫花地丁,千重子说出“像那棵枫树多顽强啊,在我千重子…最多不过像这株枫树洞里的紫花地丁一样而已,哎呀,紫花地丁已在什么时候不见了”⑥,以此象征千重子的命运,并将她对紫花地丁生命的惆怅色彩渗透到这个人物的心里,构成苗子登场之后千重子矛盾的心理。第三次在“祗园节”一章中:“…大枫树的凹陷处的两株紫花地丁,也隐约可见。话已经没有了,但是上下两株小茎会不会就是千重子和苗子呢,看上去这两株紫花地丁好像是不会见面的。可是,今天晚上她们大概是相会了吧?……”⑦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千重子在见到妹妹苗子之后矛盾的心情。第四次在“深秋的姐妹”一章中最后一次:“……那棵老枫树山长着的苔藓虽然还是绿油油的,但是寄生在树干上的那两株紫花地丁,叶子却已经有些枯黄了。”⑧短短的一句话,浓重地渲染了千重子与苗子虽然相认了但即将分离的感伤情调和沉痛心绪,使千重子的感情生活更富有悲哀的色彩。可以说,千重子感情色彩的变化,许多时候是托依在紫花地丁几次出现和变化之中,有时她为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打动,有时她又为紫花地丁的“孤独”而哀伤。紫花地丁已经不单纯是物象的存在,而与人的心灵、精神和人的命运相通了。
      文艺评论家山本健吉说得好:“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古都》是地理风土小说。实际上,作者到底是想写美丽的主人公,或是女主人公姐妹俩,还是想写京都的风物,我认为作者本人也难以分清孰主孰从。”⑨可以看出这位文艺评论家是倾向于“这对姐妹也是为了突出京都的风物而塑造的”。川端对人物的表现,重在渲染人物的感情波澜。他通过这对孪生姐妹感情变化的对比,剖析了两个不同人物内在心理的演奏,表现出两个不同人物的特殊精神状态,以及她们情绪发展的节奏,使人物的感情显得更加丰满。可以说对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来说,《古都》所表现的自然美与人情美,以及保持着传统的气息,具有特异的色彩。
      
      注释:
      ①18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状题词.
      ②川端康成著.侍桁,金福译.古都上海译文出版社:190
      ③同②:188
      ④同②:91
      ⑤同②:1
      ⑥同②:73
      ⑦同②:101
      ⑧同②:158
      ⑨叶渭渠.二十世纪文学泰斗――川端康成.四川人民出版社:170.
      
      参考文献:
      [1]古都.筑摩书库.
      [2]川端康成著.侍桁,金福译.古都.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叶渭渠.二十世纪文学泰斗――川端康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叶渭渠.川端康成传.新世界出版社,2003.
      [5]许金龙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集.昆仑出版社,2000.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日本文学硕士在读)

    推荐访问:两姐妹 矛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