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认知-发现说和有意义接受说的异同 认知―发现说和有意义接受说的理论比较及对大学教学实践的启示

    时间:2019-01-01 03:19: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针对目前中国大学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日益受到重视的形势,本文作者通过对认知―发现说和有意义接受说的理论比较,从中引发对大学,尤其是本科的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认知―发现说有意义接受说大学教学实践
      
      1.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国的大学里主要的授课方式是教师传授式,即教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绝对的中心,学生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带来的弊端呢?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理论。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说”,阐明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基本方法是发现学习法。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说”,阐明了接受学习并不等同于机械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期望从理论的比较中探寻它们给当今中国大学的教学实践带来哪些启示。
      
      2.认知―发现说
      
      2.1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起知识体系。那么什么是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而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此外,布鲁纳将学习活动划分为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2.2结构教学观。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一门学科的结构,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就会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学生就容易记忆,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所谓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内部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具有持久性,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三种。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知识结构进行传授,并提出了知识结构的三种呈现形式:动作、图像、符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采取哪种形式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所谓程序原则,布鲁纳认为教学要引导学习者按某种程序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每一学科有不同的程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程序。所谓强化原则,就是给予学生反馈,至于何时给予反馈,布鲁纳认为,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2.3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提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布鲁纳对于发现的界定是不限于探寻未知事物,包括用自己头脑获取知识的一切形式。
      布鲁纳指出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①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②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③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④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作结论的资料。
      ⑤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
      那么在发现学习过程中教师起什么样的作用?布鲁纳认为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独立探究的情景,从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3.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伯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1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认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所谓非认为的联系,即内在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三个,一是学习者必须具有将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三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发生联系,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2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指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它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奥苏伯尔又给我们呈现了接受学习的过程,即:
      ①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②找到新知识与其固着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
      ③找到二者的不同点。
      ④新知识同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经融会贯通,达到知识系统化。
      
      3.3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限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从而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习者学习新的学习任务前,先让学习者学习“先行组织者”。
      
      4.二者的理论比较
      
      5.对大学教学实践的启示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优缺点的比较,我们认为,发现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费时费力,且不能保证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恰恰相反。那么能否寻找一种能够包含二者优点而避免二者缺点的学习模式或教学模式呢?或者能否在一种课堂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另外一种课堂进行发现学习?
      
      5.1在同一节课中,将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很大不同,但二者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在同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有意义的传授”,学生可以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教师也可以在某一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迹象或规律,从而自己得出某个结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结论给予纠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性,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5.2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相结合。
      认知―发现说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老师在这个过程起到辅助、引导、启发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特点,具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师需在某次课上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大班人数的限制,发现式学习的课堂运行不好掌控,教师需要在满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保证教学有序进行之间平衡,并且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采取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的相结合的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5.3课上讲授与课下做实验、科学研究、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们可将教师课上讲授和课下指导学生做实验、科学研究、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还锻炼了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及批判思维。
      
      5.4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设计、竞赛等学习载体,培养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华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2]刘振岩.基于认知发现学习论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5).
      [3]苏海健,张晓晓.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外国法制史》教学技巧[J].考试周刊,2008,(7).
      [4]杨翠荣,周成军.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说和 有意义 认知 教学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