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神采飞扬的意思 [让孩子在课堂上神采飞扬]

    时间:2018-12-29 03:22: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现在的课堂经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知疲倦,讲个不停,而学生大多坐着静听,神情木然,有的甚至东倒西歪,昏昏欲睡。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灵动,几乎变成了一潭“激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长此以往,如何了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怎能置身事外呢?我认为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多用心思,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
      实践之后,我感觉到:要想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着眼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释放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这方面,许多名师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特级教师贾志敏,课堂上总是那么尊重和关爱学生,他总是对学生由衷地赞赏和鼓励:“你读得真好!”“真了不起,三个生字你读对了两个!”……一句句激励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常常,他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就能让学生如浴春风、神采飞扬。的确,“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师生心灵的碰撞,才能焕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让他们激情投入。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在教学中,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学生才能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
      除了表扬、鼓励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环节。一位教师教《小稻秧脱险记》一文,她说:“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和你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好吗?”于是,老师扮演角色之一――杂草,与学生们一起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有了老师的平等参与,学生就读得格外起劲。教学《蒲公英》一文时,我这样设计:在要求学生表演课文内容时,我主动要求和他们一起表演。这一做法好处很多:既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敢于、乐于参与表演,又能借机不露痕迹地为他们做一个有益的示范,避免了很多说教式的指导,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直观而形象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喜爱直观形象的事物是孩子的共性,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多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眼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一位教师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讲到纵向切开苹果,里面有一个五角星的图案时,用一个大苹果作示范:当场纵向切开,让学生看到里面的图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抬头观看,果真是一个五角星。我想:这比教师讲几十遍课文内容留给学生的印象还要深刻,真是简便易行,效果极佳。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炽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由于知识、阅历的局限,仅靠读课文,学生很难体会到安塞腰鼓的特点。如果我们运用课件,播放一段青年在黄土高原的高粱地前捶打腰鼓的壮观画面,一定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震撼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以直观、深刻的印象。
      
      三、设计时不能忽视“静思默想”,要留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时间
      
      备课时,老师们往往只顾设计一个个教学环节,忽视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研读课文、静心感悟的时间,这是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学生没能深入读书,哪来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呢?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交流,要么是“万马齐喑”,要么是“蜻蜓点水”、空洞无物。这不能怪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时间深入读书、感悟,怎么会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呢?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审美经验、个性特点都不一样,阅读同一篇文章就会有各人不同的体验、感悟和理解。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以学生为本,留给他们充分的“静思默想”的时间,让他们与文本亲密接触,深入地思考,静静地体会,给他们一个读――思――悟的自由空间。那时的课堂,看起来风平浪静,似乎有些“冷场”,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在静静地与文本“对话”,经历着一场“头脑风暴”。没有此时的“静”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动”,没有讨论前的默读静思,就不会在交流时闪现智慧的火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注重生成性,将读书、感悟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在交流时他们才有话可说。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问,让学生一味地读、说,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此,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始终饶有兴趣地投入其中。对《负荆请罪》,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行选择角色,自由进行表演;学《姥姥的剪纸》,让学生制作或搜集剪纸作品进行展览;教《轮椅上的霍金》,让学生了解其身残志坚的事迹,出一期手抄报;教《牛郎织女》,让他们讲讲其它的民间故事;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他们展开辩论:到底女孩子要不要读这本书?为什么?
      此外,根据课文特点,还可以设计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做一做,等等。总之,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既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花心思、下功夫,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多做文章。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学生会想参与、敢参与、会参与、乐于参与。我想: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就一定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始终兴趣盎然、神采飞扬。

    推荐访问:神采飞扬 让孩子 课堂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