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中考课外文言小品的应对:景观小品设计说明200字

    时间:2018-12-24 03:19: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高考对文言文要求的提高,中考试卷也相应地提高了对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要求,加大了文言文的分值比例,考查内容也由单纯的课内文言向课外文言小品延伸。结合新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初中各年级在抓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同时,都加强了对课外文言小品的训练。但从这几年中考试卷中这一部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发现:课内文言文的得分率远远高于课外文言小品的得分率。有的学生课外文言文甚至一分不得,无形中就比其他学生少了六七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升学。面对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培养阅读课外文言小品的能力,提高得分率越来越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课外文言小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诵读识记,积累运用
      
      文言文的阅读,如同英语科目中的“阅读理解”一样,需要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并懂得一些语法现象。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真正把教材里的文言文读懂、读透了,大多数学生都能具有较为扎实的文言基础。当然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非易事。这完全依赖于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大量地诵读识记。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寻找语感,能迅速地断句,以利于帮助自己理解文言小品的意思。另外,作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还必须认真听课,注重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各种文言句式的整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平时有心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提高,用时就能厚积薄发。中考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尽管选自课外的文言片段,但其涉及的词语、句式以及某些背景知识却是课文中学过的,而且不排除对课内知识的直接考查。如安徽省2006年中考第三部分《论语》四则,其中有两则是课外的,有两则就是课本上的,一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4题直接要求学生解释“从”和“罔”,15题要求学生翻译“思而不学则殆”。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课内文言文学得比较好,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学生在平时的单元测试中,往往能取得高分,但在做课外文言阅读题时,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这些学生平时虽然注意了知识的积累,但忽略了阅读技巧的掌握。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
      
      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其一,以题解文。这里所说的“题”既指文章的标题,也指文段后面的题目。
      我们首先要看文章的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2006年南通市中考试卷考了一个“韩信拜将”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以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再者我们可以借助文段后面的题目,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题,仔细阅读帮助我们了解全文的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同样看2006年南通市中考试卷文言阅读“韩信拜将”第22题,选出说法中错误的一项,学生能很容易地判断D项是错误的,那么显然其他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由此得知:韩信的离开是因为看不到自己被重用,萧何急于追回韩信,进而知道本段的大致内容写韩信成为大将的曲折经过。这样通过这一题的解读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其二,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另外,学生还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遇到“拦路虎”时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该继续阅读。因为课外文言文除了个别字词句的解释外,更主要的侧重整体感之。
      其三,“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的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应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⒈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考查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而这些实词基本都是学生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再如2006年南通市中考试卷中“韩信拜将”第20题:解释加点的字: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此处的“度”读duó,解释为估计。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王”名词用作动词,可套用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中“度已失期”和“陈胜王”的解释,联系上下文检验,意思通顺。
      ⒉句子翻译题
      要提高这部分的得分就得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具体说:
      原则――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
      方法――留、换、补、删、调。
      “留”是说古今意义相同的保留不译;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换”是说用现代的词去替换相应的古代的词。如上句中的“谪”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被贬官,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就得替换成现代汉语,这样别人才明白。这类词语很多,要注意重点实词的意思,尤其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补”是说补出省略的语句成分。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省略了主语“五柳先生”,可翻译成:五柳先生品性好酒,可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
      “删”是说将无实意的文言虚词删去。如“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者也”判断句,“者也”无义,应删去。直接翻译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
      “调”是说调整句序。文言文中有不少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除了原则和方法,还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2006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第21题为,翻译“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者”,我们可以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天下”;用“除非”替换“非”,用“计划、图谋”替代“计”,补全省略的主语“大王”和“与”后的宾语“之”,这样本句可翻译成:大王您倘若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
      ⒊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如“韩信拜将”第22题就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原文,再进行概括。答案为:韩信自身“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萧何的极力举荐;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
      总之,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计都可以从课文内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最佳的复习方法。

    推荐访问:文言 课外 浅谈 中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