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构建和营造多维发散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词语发散是发散思维训练的

    时间:2018-12-24 03:19: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以反思、概念、知识、方法和问题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发散思维 反思 概念 知识 方法 问题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而求变,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研究心得,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营造多维发散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谈谈几点见解。
      
      一、以反思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第一方案常不尽如人意,但它却是引发人们发散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珍惜学生的原始想法,并把它作为学生再发散的起点,引导学生养成审查与反思初始想法的良好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运动过程中形成发散意识和能力。
      1.“一画多说”,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
      “一画多说”,就是通过一幅漫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有意识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说明,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讲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可以展示一幅漫画《入世了,狼来了》,启发学生利用反思的思维方法,运用学生的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学生经过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的观点归纳如下:(1)狼来了,羊更健壮。(2)中国也是狼,我们的产品遍布世界。(3)狼与羊和平共处,双赢。(4)加固羊圈,拒狼于圈外。(5)羊与狼辩证统一(哲学角度)。(6)向狼学习,与狼共舞(法律角度)。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一题多解”就是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进行多层次、多方位解答,克服学生单向、机械的思维。在教学中,我常设计一些跨度大的论述题给学生,这种题往往灵活性大、要求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见解。例如,《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学中,在讲授:生活消费虽然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国家尊重个人消费的自主权,但生活消费绝非与社会无关,从更大角度上说,消费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有责任对人民的生活消费进行科学的指导,消费者也应该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除了从经济常识角度去分析外,还引导学生从哲学常识角度、职业道德(艰苦奋斗与消费)及法律常识角度进行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适度消费不能触犯法律)。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再补充一些学生还未考虑到的角度,如:公民的消费还要尊重自然,在消费的同时应该爱护和保护环境,去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突破按习惯思路考虑问题的框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以概念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般政治教材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按照一定逻辑编排构成的有机体系,理解概念是把握教材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变换概念的呈现方式,尤其是通过寻找错误变式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是理解和把握概念的重要渠道。这时教师要扮演好设问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新思维。
      例如:“矛盾”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学生务必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我以此为发散点,尝试着出示以下反例问题:1.矛盾就是事物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关系;2.矛盾就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3.“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4.矛盾就是事物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对立的关系;5.矛盾就是指事物的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问题出示后,学生立即展开了讨论交流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我不急于做正误评判,留给充分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并赞赏他们的大胆创新精神,从而保护其幼稚的发散心智,培养学生勇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独立人格。
      
      三、以知识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要想知识和能力同步协调发展,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微观的“点”,做到微观在握;更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宏观的线、面、体及其形成“过程”,做到宏观在胸,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智力营养,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知识中的“生命”价值。现行政治教材由于编写体例的限制,章、节、框的分布是静态的条块分割式结构,知识点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打破拦隔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篱墙”,善于挖掘知识间的隐性联系,引导学生以核心或主干知识为发散源,串点联线,联线成面,叠面成体,使相关知识动态化、立体化,只要点击其中的一点,则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经济知识部分的“价格”、“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和“经济效益”等知识点,哲学知识中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知识点,政治知识部分关于国家制度(民主制度)的观点等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中心(发散源)将全书相关内容进行纵横向串、并联发散,由此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脉络清晰可见,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再是一个个分割的孤立的点,而是一张动态立体化的网,由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以方法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方法是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手段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就是方法。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习思想方法;在应用思想方法的同时,巩固知识和技能。这样,思想方法有载体,知识技能有灵魂。贯穿政治课内容的思想方法很多,诸如具体与抽象方法,演绎与归纳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等,其核心是矛盾分析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以矛盾分析法为源点的发散思维能力,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层到深层,进行有目的、有次序的思想方法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题时,经过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层层深入,不断修正,充实前阶段的成果,经过前阶段的酝酿,使学生能从初期渗透,初步感受矛盾分析思想的意义;中期领悟,进一步提高矛盾分析法的真谛;后期发展和运用,达到活化“矛盾”思想,并能自觉地用它来指导思维活动这样一个过程,不仅提出课本提到的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而且提出了提高家庭消费的途径,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列出了图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表格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概念、原理、观点等显性的基本知识而言,思想方法是隐性的深沉性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将方法性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显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和领会其思想方法;应使学生认识到,主动应用多角度、发散性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应加强方法的个案分析和指导,设计各种训练,教会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创造自觉应用思想方法的机会。
      
      五、以问题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也是创新教学的摇篮,通过精心的培育和打造,往往能绽放出发散思维的花朵。为做好“问题”这篇大文章,我在政治教学中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提问。在教学中要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老师讨论,在学生思维提问的质量上下功夫,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进行提问。
      例如,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讲到“加强党的建设”一节内容时,若按常规教师直接设问“加强党的建设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教材中有现成的理论阐释,似是无疑可寻。这样平铺直叙地讲解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则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腐败问题入手,逐步提出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1)中国共产党党内是否存在腐败现象?(2)为什么会有腐败现象?(3)腐败现象是中国共产党的必然?(4)怎样解决腐败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学生的兴趣也起来了,也就激发了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他们纷纷列举事例阐述看法,有的说腐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有的说是“资产阶级思想作祟”;有的说“这与政党无关,只要有市场经济,有国家政权,就有腐败”;有的用“三个代表”理论说明共产党不应有腐败;有的说要学习香港建廉政公署反腐败等等。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提出各种独到见解,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这样步步导入,环环紧扣,既解决教学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善于设计发散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起兴奋作用,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下激奋起来,产生一种一触即发的效果。例如在讲“商品”时,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用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大自然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入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你同意吗?这样的设问导入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学生求知欲。(2)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的发散价值,关键是思维的难易程度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做到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规划,恰当搭建问题梯度(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设计问题应考虑到类化原则,即温故知新,要注意学生的新旧知识“嫁接”,寻找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最大限度地重视原有经验,最充分地调动知识储备,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疑难问题。
      3.引导学生流畅地表达问题。(1)陈述顺当,即把话讲通顺、有条理;(2)陈述实在,即说得具体、言之有物,力戒空洞抽象;(3)陈述准确,即正确、贴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4)陈述生动,即力避干瘪和刻板,追求风趣和幽默之美。在这些阶段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陈述想象的方式、评论问题的方式、辩论的方式、讲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劳动者主要权利和义务”教学中,出示这样一个思考题:某企业是街道办的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大,在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厂长强行让部分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加班加点,星期天也要照常上班,不让休息,到月底部分职工全月累计加班高达120小时,也不发加班工资。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你认为该厂长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这些工人应该怎么办?引导他们抓住“未经批准”、“强行延长工作时间”、“星期天上班”、“不让休息”、“不发加班工资”等信息,来判断违反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哪些权利。诱导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逐步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同一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任务,用不同的内容充实同一格式,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成规。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英]达钦著.赞扬译.打破思维常规:德・波诺的创新思维工具.新华出版社出版.
      [2]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发散 多维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