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寓情于教:寓教于乐的活动有哪些

    时间:2018-12-23 19:46: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一起成为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数学作为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的知识、技能,还必须渗透德育,注重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充分表明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这必将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一、情感的涵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自尊、认知及自我实现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
      情感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或激发、维持、加强智力活动,或者是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
      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布鲁姆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变量之一,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积极情感的培养方法
      
      (一) 利用情感的迁移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数学教师的情感感染形成的。如何利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呢?
      第一、数学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乐意与学生接触,去了解学生的期望和困境,愿意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比作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理解教师的真情,就会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就会迁移到该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第二、数学教师必须热爱数学。
      如果教师厌烦数学,那么学生也肯定会厌烦数学。当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强调:“如果这门课不能使你感兴趣,你就不要去教它。”热爱数学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积极追求上,这种追求带来对数学的掌握和理解,带来对学生思维困境的理解,这种追求是学生无声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影响下知道数学是如何有趣,于是数学就成为易学可接受的了。
      (二)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巩固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以个人自尊、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否满足为中介的,当个人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满意、喜悦、爱慕的积极情感,从而可使感知更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必须尽量满足学生需要,用其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言行,来调节学生的情感,使其保持积极的状态。具体做法有“二调”:
      1. 用“趣”调节,培养积极情感。
      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有趣,因此要特别注意情境创设这一坏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篇抓得住人,如同磁力吸铁一般,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及情感集中指向教学内容。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笔者先发给学生每人一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导入时说:“同学们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的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好停下。现在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一比谁能最快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有的几个人在一起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学生完全进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便能使学生带着愉快和求知的心境进入角色。事实证明,导入得好,更能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感情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情感”杠杆的调节去开启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
      2. 用“做”调节,培养积极情感。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当今数学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通过“做”数学能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因此,本人常常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外,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或在实践中去探究书本上的知识。如用凑“24点”去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折叠圆柱圆锥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图形的变换。又如学习行程问题列方程时,让学生在操场上演示相向而行、相对而行、相向追赶的情形。由于亲自参与,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些较难懂的问题,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再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拿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沿对角线剪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采用“推、拉、翻、转、折”,进行各种变换,巧妙地变化出各种美妙图形。学生边议论边动手做,灵活地把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断方法运用到证题中,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这既使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感受和发现了数学美,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理智感。
      (三)利用情感的信号功能,整合学生积极的情感。
      1. 利用学生情感反馈,调整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机智地从学生的眼神、表情、语言、气氛等方面了解学生情感变化,调整教学。例如在讲用“配偶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非对称式时,讲了这样一道题:已知α、β是方程x -8x+9=0的两个根,且α>β,不解方程求2/α+3β 的值。解题方法是为了实现对称性,构造了一个2/β+3α 与之配对,从而能用根与系数关系求解。讲完后发部分学生惊奇于解法巧妙但意犹未尽,部分学生眼神迷茫,于是补充一题使之加深理解,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使其保持了积极情感。
      2. 利用教师情感趋向,影响教学。
      “名师出高徒”,这道出了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某种方法、思想、思维品质的喜爱,可通过教学反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同类的喜爱,这就是情感共鸣。例如:所教的班中有一位学生思维敏捷,但不深刻。一次提问:“3.40与3.4有区别吗?”话音刚落,该生回答:“无区别。”教师反问:“再想一想呢?”教师的不满,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深刻严谨的思维品质。后来一次教学中,笔者提问:“y=2x 中y是x的一次函数吗?y是x 的一次函数吗?”该生不再急于回答,而是经过分析后得出了正确答案,教师点头微笑表示赞赏。教师情感趋向长期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思维品质全面发展。
      总之,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但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上述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也是每位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