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高职院校“两课”过程化考核模式初探

    时间:2021-07-15 12:02: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傳统的考核方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文章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两课”考核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过程化考核模式引入“两课”教学的改革思路,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该模式的成效进行理性反思。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课”;过程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64-03
      作为教学的末梢环节,考核结果成为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众多高职院校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两课”)的考核方式创新作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考核方式仍占较大比重。因此,探索适合“两课”特点及规律的过程化考核模式,既能真实反映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过程,还能“以考促行”,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一、高职院校“两课”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围绕“两课”改革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78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等[1],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使我国“两课”的考核评价取得了快速发展;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得以初步确立。然而,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所致,目前对“两课”考核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
      1.成绩评定绝对化。我国“两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学生思想道德觉悟和政治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两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评价主体在考评学生时,往往过于注重考察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忽视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且在教学中平时成绩的评定大多依据学生到课率及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这就导致了平时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判断,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另外一个方面,目前“两课”的考评仅仅关注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思想道德行为的表现,很少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德行及政治觉悟进行跟踪考察,即便尚未毕业而正处于大三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考评主体也很难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实践教学形式化。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的要求,高校“两课”均应有相应的实践课时数,以此来加强理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两课”的认同感,增强课程感召力,从而推动课程建设不断创新。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对“两课”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涌现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和值得借鉴的典型案例。但就目前“两课”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实践课时安排较少,实践时间较短。有些学校仅仅将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点缀,尚未落到实处,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教师指导难度较大。通常“两课”属于大班排课,一名教师同时兼任多个行政班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多,对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难度较大,同时存在安全风险。三是学生投入精力较少。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除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的任务较重,学生做不到对“两课”每一个实践活动都能全身心投入。
      3.评价方式传统化。目前“两课”的考评方式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重量化评价而轻质性评价,重结果评价而轻过程评价。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就决定了“两课”评价有其自身特殊性,不能用专业课的评价方式——对与错、会与不会来评定“两课”的学习效果,依靠精确数学公式得出的综合分数,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已很难真实地反映出人的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另一方面,“两课”教育应该是一种注重过程的养成性教育,从理论上来讲,大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应该是“两课”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考卷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地评定学生的政治素养,更无法做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调整和改进。虽然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一些项目化、过程化的考核模式来弥补传统的不足,但由于一些项目的设定和评分标准缺乏科学的论证,使其阶段性的考核成绩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4.评价主体单一化。“两课”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同时也作为高校第一课,其教材和学时均由教育部统一规定。由于“两课”教材内容较多,涵盖面较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效地利用实施方案规定的课时数,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章节内容的讲授任务,由此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又快,学生听得累又烦,虽然按照大纲要求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与此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主、客体本末倒置的授课形态从课堂教学延伸到期末考核,由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依据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期末卷面成绩,至于学生课下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养成通常被纳入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考评范围。另一方面,从“两课”教师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讲,如将考评权限部分转移给学生或其他评价主体,由此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进而牵连教师的个人教学质量评比,甚至影响职称的晋升,这种扣环式的风险叠加势必会成为教师制定考核方式的担忧。因此,“两课”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至今未变。
      二、高职院校“两课”过程化考核的改革措施
      过程化考核是把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日常生活中的“行”与期末的“考”有机结合,考核不再是仅仅看学生试卷的分数,而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跟踪和评价,这就使学生不会仅仅用最后的时间抓紧复习,有很大的考试压力,这样将整个学期、整个学年都处于考核之中,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这体现出“两课”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育高尚的品德、教化良好行为模式的根本宗旨。本着“教”、“学”、“行”、“考”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2],具体做法如下:

    推荐访问:初探 考核 过程 模式 两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