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胡正的《汾水长流》及其他

    时间:2021-07-11 04:00: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胡正老师走了,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文学,诀别了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大度包容,却永远留在我们这些后辈心中。我在念大学时期就认识了胡正老师,至今交往三十多年,对他的为人处事、性格特点,都比较了解,尤其对他的文学道路和重要作品,更为熟悉,可以说,我是写他人生与作品评论文章最多的。现在,他走了,按说我也能写写与他的交往;思考再三,感觉还是谈谈他重要作品的写作过程,更有意义,这样,可以引发曾经读过他作品的老读者亲切回忆,让年轻读者对他的作品有个大体印象。
      
      一
      
      全国高等学校中文系统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谈到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时,有这样一段话:“像胡正的《汾水长流》、陈残云的《香飘四季》、于逢的《金沙洲》等,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比较优秀的作品。”作为“山药蛋派”骨干作家的胡正,正是凭借长篇小说《汾水长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地位,也因此成为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胡正最早产生写作《汾水长流》这部长篇小说的意念,是他1953年从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结束,回到山西省文联后,为了获得创作素材,在榆次张庆村下乡的时候。当时,村里正贯彻中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统购统销余粮政策,大办农业合作社。胡正住在一户单身农民家里,轮流到各户吃派饭,真正是融入到了群众中间。他在《昨天的足迹》一文中回忆道:
      我和当地县区下乡干部一样,参加村里的各种活动,村干部和农民们也经常找我商量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或坐在一起闲谈。同时我也了解他们对文艺作品的兴趣。我要反映农村生活,就要顾及农民的兴趣,为农村读者喜欢阅读。在和村干部、农村青年以及村里小学教员的谈话中,他们都谈到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作品,人物要鲜明,语言要明快、幽默。于是,我在和农民谈话时,不单了解他们所谈的内容,同时注意他们叙述一件事情、评论某一人物,或谈起他们的身世时的表述方式。我努力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愿望,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张庆村众多熟悉的村干部和农民们在合作化运动中各式各样的情态,经常在胡正脑子里浮现。于是,他决定要写一部反映全国解放初期,在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晋中平川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1954年后半年,胡正结束了在张庆村一年多的生活,回到省文联担任起秘书长职务,忙于组织行政工作。但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科学地处理好工作与创作的关系,写出了一批优秀短篇小说和散文、报告文学,同时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汾水长流》,草拟出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1959年至1960年,他集中精力写作并修改这部作品,1961年初完稿后,先在《火花》杂志连载,之后由作家出版社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
      《汾水长流》,刚一出版,就“以其特有的鲜美和芳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华频:《(汾水长流)初探》,见1961年9月号《火花》),顺利地“走入了一九六一年好的长篇行列”(见《侯金镜文艺评论集》第227页),并且很快改编为电影、话剧和地方戏上演,在大众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在六十年代众多的长篇小说中,《汾水长流》仍不失为一部有较高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汾水长流》表现的是农业合作化初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对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农业合作化现在该如何评价呢?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一段表述:“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段表述就为评价《汾水长流》提供了科学的、历史的依据。小说选取汾河岸边的杏园堡村为背景,以曙光农业社的成立和发展作轴心,选择防霜、抗旱、春荒、麦收和扩社等事件,形象地概括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前期中国农村各种复杂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各个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心理态势,恰如一幅五十年代初期农村生活真实而生动的万象图。
      这幅“图”最突出的特征是:胡正真实地再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重新组合时期的人际关系。农业合作化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进行生产力的再分配;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一系列旧的观念形态,动摇了几千年来人们固有的心灵结构。呈现出新的人际关系。郭春海一家,王连生一家,孙茂良一家,周有富一家,刘元禄一家,赵玉昌一家等已有的结构,随着变革的开始而发生裂变,成为以郭春海为代表的贫雇农集团和以赵玉昌、刘元禄为中心的富农思想集团。经过一春一夏的对比、抗争、较量,郭春海得到锻炼成长,为群众衷心拥护,贫雇农势力不断上升;其对立集团则不断分解:赵玉昌阴谋败露,仓皇出逃,被绳之以法纪;刘元禄一意孤行,结果众叛亲离;郭守成遭受暗算,从教训中醒悟;周有富迫于形势,勉强入社,却打坏了牛腿;杜红莲从封建思想的藩篱中脱颖而出。
      《汾水长流》的结构艺术颇具匠心,以防霜、度荒、抗旱、收麦、扩社等大的事件,构成情节发展的主线,主线之外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小事件和矛盾冲突,形成支线。主线与支线的关系清晰,并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使得整部作品的情节既层次分明,又波澜起伏,很好地烘托出鲜明性格的人物,准确地阐释了主题思想。特别值得提到的一点是,作品的结局没有处理成传统的大团圆套子,留下了好些悬念和问题,让读者去思考。六十年代初期的长篇小说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
      
      二
      
      胡正能够写出《汾水长流》这样优秀的长篇小说来,并非偶然为之,而是有着经验与教训做基础的。1948年底,已经发表过小说《碑》、《民兵夏收》等一定数量文艺作品、身为晋绥根据地《晋绥日报》副刊编辑的胡正,随军南下,一年后进人四川,分配到重庆《新华日报》继续做副刊编辑。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创作,只发表了一些散文。
      立志搞文学创作的胡正,终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的机会。1950年冬天,中国作协在北京开办中央文学研究所,招收有一定文学创作基础的青年入所学习。胡正得知这个消息,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很快报了名。他如愿以偿,成了研究所的学员。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胡正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按照研究所的安排,还学习了哲学、历史等专业知识。更让他难忘的是听了许多名作家、名教授的讲课,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学习后期,他与部分学员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实习了几个月,积累了素材,回国后写出了中篇小说《鸡鸣山》。
      《鸡鸣山》的故事情节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班在同美国兵战斗中,克服重重困难,英勇顽强,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狙击任务,最后又一举攻占了敌人的主阵地鸡鸣

    推荐访问:长流 及其他 汾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